三不五時要讀一些禪書,像是進場維修,讓自己重新拾回那些被遺忘在日常生活中的領悟,也在部分重複的原則中提取新智慧。
這次從書架取下的是《禅僧が教える考えすぎない生き方》(直譯:禪僧教妳不想太多的生活方式;中文書名:你的煩惱不是你的煩惱)。
過度用腦好像是現代知識工作者的隱患,我們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卻常常想太多、窮緊張。本書作者藤田一照再次提醒我們,「頭腦是如同經理人般的輔助角色」,重要的還是用心感受,必要時再「有意識地」「使用」頭腦這項工具來思考即可。
心智是強大而寶貴的,不被雜訊焦慮占線,才能在關鍵時刻清爽無負擔地完全發揮。
就像極地探險家著重「怎麼做」,而非「為什麼」一樣;必須採取行動時,毋需太多理由,心就會告訴我們。此刻,才是頭腦華麗登場的時機。
藤田一照還有一項主張,讓從小在升學考試制度中追求「標準答案」的我,得到啟發;他認為談話的目標是尋求「共同答案」和「關聯性」,而非唯一「正解」。
就像James C. Scott研究馬來西亞農民,發現八卦閒聊是「弱者的武器」;如果茶餘飯後閒嗑牙時有人拚命證明自己所說才是對的,大肆批評別人的看法,那大概就「把天聊死」了,吃瓜群眾只能作鳥獸散,自討沒趣。
過去常覺得,討論難道不是為了尋求一個「最佳解」嗎?
但卻逐漸發現「最佳解」或許只存在理想世界,而現實世界裡,皆大歡喜--或許有點鄉愿的--「共識解」,才是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