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騰與禁忌》讀後感:「殺父」情結決定一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動物獻祭是活人獻祭的一種替代——即屠殺父親的一種儀式。」 這段聳人聽聞的話來自弗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整本書探討了原始人部落中的圖騰崇拜與禁忌形成過程,這其中的核心又在於無處不在的俄狄浦斯情結。 首先來說「禁忌」與神經癥的關聯。 在不同的原始人部落,有不同的禁忌,包括對人與財產的侵犯,與近親的亂倫,男女之間的距離感等等。這些禁忌的存在有多重目的,比如保護重要的人物(如領袖、僧侶);保護弱小者,如婦女與小孩等等。 大家可能沒註意到一點,即日常生活中的強迫性神經癥與禁忌有很深的淵源。 也就是說,如果你喜歡糾結、幻想,或者有抑郁、躁狂癥,如果追溯到底層潛意識,可能它們都與遠古時代的禁忌有關。 人們對原始人的成見是——原始人不受法律約束,狂暴嗜血,沒有道德觀念,動輒用敵人的頭骨做酒碗,或者割掉敵人的頭皮,不像現代人一樣有罪惡感。 但弗洛伊德認為原始人其實也經常被矛盾的情感困擾,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無法無天。 弗洛伊德說道:「我們也許會認為愚昧的野蠻民族對敵人所做的那種殘酷行為是一種罪惡。然而,我們將很驚異地發現:即使在那種社會裏,想要殺死一個人仍然要受到禁忌裏面許多儀式的製約。這些儀式可以大略地分為四個部分:使被殺的敵人息怒;對殺人者進行限製;從事贖罪和凈化的行為;完全某種類似宗教的儀式……從這些禁忌中我們得到的結論是,野蠻民族對敵人的那種沖動並不只是包含仇恨,也摻雜著懊悔、對敵人的贊美和殺人後的自我譴責。」 所以說,原始人對於殺戮行為並不是完全麻木不仁的態度,不會想殺就殺,以殺人為樂。 除了對敵人,原始人對於統治者與死人也有著復雜矛盾的情感。 「在原始民族中,一位統治者不僅要受保護,同時也要受監視,這種互補的觀念常常決定了族民對他的態度。這種保護和監視都是由一連串的禁忌來執行的。」 簡單地說,大多數時候原始人對於統治者都是頂禮膜拜的態度,甚至認為統治者有著特別的魔力,只要接觸人就能治好病(這種想法似乎在現代社會也廣泛存在),而如果冒犯統治者,就會被無形的魔力懲罰。 但是民眾依然對統治者依然有著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極度崇拜統治者,另外一方面並不完全相信統治者,甚至會試圖以復雜的禁忌來控製統治者。這方面日本的天皇,就是被控製的典範。在古代,日本天皇被要求每天早晨戴上皇冠靜坐在王座上數小時,就像石膏像一樣凝固不動,因為他們深信只有保持靜止才能保證王朝的和平。如果他的頭轉向某一個方向,或者不停地註視領土的某一部分,那麽就表示國家將遭受戰爭、饑荒、火災等等。 而對於逝者,人們一方面有著哀悼情緒,另外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相信逝者想要謀殺自己。當然這種想法其實只是一種自我防禦,真正有惡意的其實是生者。 上述禁忌沈澱到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中,就形成了社會文化,並導致了強迫性的神經癥。 我們可以說,「一個歇斯底裏的病例是對藝術創傷的諷刺性的模仿,而妄想癥則是對整個哲學系統的模仿,它們的本質都是逃離由人類社會和他們的習俗支配的現實世界,遁入一個相對滿意的幻想世界。」 其次是「殺父」與「原罪觀」。 這本書裏寫道:「族民們居住在小小的社會裏,每一位男性都擁有他能力所能供養和負擔的妻子們,同時,他必須時時守著這些女人提防其它男人的染指。或者,他將像大猩猩一樣,一個人伴著幾個妻子一起生活。因為所有的土著人都一致同意在一個小群體中只能有一個成年的男性,當年輕的男性長大以後,爭執於是產生。」 爭執的結果是,年輕的兒子們聯合起來,殺死了父親,但內心懷著罪惡感。而且彼此之間,又因為女人而產生激烈爭鬥。每一個都希望像他父親一樣擁有女人。也就在這種爭鬥中,新的社會結構面臨瓦解的命運,因為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像他父親一樣取得絕對的權力。因此,也許在經過很多挫折之後,這些兄弟們為了和平居住在一起,於是只好共同製定禁止亂倫的法律。同時,大家同意放棄那些導致與父親產生沖突的女人,這就是族外婚的來源。 為了應對罪疚感,他們創造了圖騰幻想。圖騰幻想的作用是,提供了一個好父親的幻想,而兒子們則保證尊重其生命,不再殺父,進一步來說,圖騰崇拜又包括了一種自我審判的意味,如果父親像圖騰一樣對待我們,那麽,我們絕不會殺害他。當時間不斷地流逝,他們對父親的敵視也逐漸減弱,而對他的懷念也就不斷加深,於是,很可能有一天他們開始將父親那種偉大的力量加以理想化。經過一段時期後,由於文化的變遷,剛開始那種同族人一律平等的觀念開始被排除。此時,他們開始創造了一個神來作為早期的理想化父親。在弗洛伊德的另外一本書《摩西與一神教》中,他談到真正的摩西其實只是個暴躁專斷的埃及人,而且早已被下屬殺害,後來帶領猶太人抵達迦南的實際上是被理想化的摩西神。 當然,考古學家與人類學家證實了上述說法並不屬實,在狩獵采集的原始社會中,並不存在這麽一個統治一切的「原父」角色,更有可能的是,弗洛伊德將西方中世紀宮廷的鬥爭歷史投射到了遠古時代。 然而,雖然弗洛伊德對遠古人生活的假想不一定正確,但這些設想卻反映了西方的集體心理結構與重復的宿命。 我甚至覺得,現在以分散形式存在的西方國家,或許可以看作殺父之後的兄弟聯盟,而羅馬則是某一個階段被殺的原父,而在上一個階段是邁錫尼文明,宗教則是殺父後,為了消解愛恨交織的矛盾情緒的懺悔儀式,原罪與贖罪都來自於殺父的愧疚感。而商業也可以視為促進兄弟之間和平的另一種族外婚。 總之,一切都與對親人,敵人,統治者愛恨交織的情緒有關。 照這麽來說,中國持續了兩千年的秦製,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其原因在於未真正完成「殺父」這個過程,或者說即使「殺父」,也沒有建立一種保證兄弟相處和平的機製。 舉個例子,中國今年有一部熱映的電影《封神》,在其中紂王是個殺父者,他有一句有趣的臺詞——「祖宗在哪裏?我叫他一聲,有回應嗎?」

這句話很有一種進步主義的反父權色彩,紂王可以算是古代的威權進步主義者了。但是他反父權是假,想成為「新父」是真。當然這一點也不是大事,弗洛伊德也提到,在父親死後,所有兒子都試圖成為新的父親,直到相爭不下,並且決定建立一個和平的機製。從此,統治的形式由「原父」統治,變成「兄弟聯盟」的統治。 遺憾的是,在封神體系與在現實的歷史中,中國都沒有完成這個過程,殺父之後,總是會產生一個又一個新的父親。也因此,人們在精神深處上還處於被父權統治,很難產生個體獨立意識的階段。

avatar-img
1會員
4內容數
大多数心理问题,都在于理性与本能的冲突。但理性与本能不一定必须是矛盾的,矛盾的根源还是在于物质资源与情绪价值的匮乏。因为潜意识深处觉得世界是匮乏的,所以才会压抑情绪,延迟满足,提倡吃苦哲学。本书旨在指出现实中诸多心理问题下的匮乏感,谈谈为什么我们不敢争取幸福快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海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兩天跟人討論《三體》這本書。 我以為即使不談這本書隨處可見的對女性的偏見,其它地方也是很成問題的。 比如「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概念假設宇宙從本質上是匱乏的(文明不斷增長與擴張,而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卻是一定的),文明之間都會為爭資源,而對對方抱著提防與惡意,且在實力較弱時,都會保持沈默,盡量不讓別人註意
寫了個小故事,故事裏的菜鳥女主被騙到了敵意重重的金星,執行一個很難的和談任務。本以為這下要完了,誰知道峰回路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于是最後締結了和平條約。当然請不要深究其中的邏輯,就是博君一樂而已。
单偶制的出现 最近,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单偶制为什么会成为如今社会的主流? 之所以产生这个念头,可能与我的“思维奔逸” 有关。在读完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以后,我了解了他的一个假设,远古时代,部落是由一个大猩猩般的原始父亲统治的,但后来儿子们不甘他的统治,于是奋起杀死了他,在经过很多兄弟相
前兩天跟人討論《三體》這本書。 我以為即使不談這本書隨處可見的對女性的偏見,其它地方也是很成問題的。 比如「黑暗森林法則」這個概念假設宇宙從本質上是匱乏的(文明不斷增長與擴張,而宇宙中的物質總量卻是一定的),文明之間都會為爭資源,而對對方抱著提防與惡意,且在實力較弱時,都會保持沈默,盡量不讓別人註意
寫了個小故事,故事裏的菜鳥女主被騙到了敵意重重的金星,執行一個很難的和談任務。本以為這下要完了,誰知道峰回路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于是最後締結了和平條約。当然請不要深究其中的邏輯,就是博君一樂而已。
单偶制的出现 最近,我产生了一个念头——单偶制为什么会成为如今社会的主流? 之所以产生这个念头,可能与我的“思维奔逸” 有关。在读完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以后,我了解了他的一个假设,远古时代,部落是由一个大猩猩般的原始父亲统治的,但后来儿子们不甘他的统治,于是奋起杀死了他,在经过很多兄弟相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那遙遠的思念,總是飄著那麼一抹的咖啡香。 我對於咖啡的啟蒙,是從老爸的下午茶時光開始的。當時家裡開幼稚園,當老師用風琴彈奏點心時間的歌曲時,爸爸早就在熬煮他自己的「咖啡茶」了,我記得爸媽每天下午都固定要來個午茶時間,當年在這個小小的眷村裡,咖啡還算是很新奇的飲品,而當時也不似現在咖啡店林立..
善於掌握人性情感的陳昇,又是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呢?其實陳昇筆下的父親,經常是以「外省老爹」的身分出現,如同我介紹過的「老兵三部曲」,這些年邁老去的父親,可能是子女或外人眼中頑固的老人,緬懷著那些光榮卻遙遠的過去,叫人難以親近卻又不忍遠離,或許這樣的身影也近似「父親」這個角色的普遍形象吧,總是讓人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超越因果循環的愛與救贖: 因果循環是一個非常清楚且合理的法則,犯罪的要受處罰,背叛的要承受後果。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以上帝之名」 的民族主義意圖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黑暗篇章。 人在追求自己的貪婪的無知道路時,奉上帝的名傷害的確比他們所做的還多。以上帝之名,(上帝的選民(上帝之子)),當然,文明的文物已經毀壞,圖書館也毀了,以上帝之名造成這樣的傷害時,人們就受到訓練,而不會有罪惡感。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艾涅爾的統治方式,採取「恐懼」,支撐一切的便是罪與罰的制度。 罪與罰則針對人的大腦獎勵機制,探討人們行為的驅動力,舒適圈的重要性和罪與罰。此外,其他方面也提及極限效應,獎勵與人性的關係等。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畜牲是拿來祭天的動物。 阿茲提克與馬雅文化充滿給活人開膛挖心祭神的儀式,與各種相關文物:剖人胸膛的黑耀石刀、裝人血人頭的石雕容器。 通常會覺得他們好野蠻殘忍。但其實以死亡的質與量來看,與其在某戰爭中胡亂死去,被特別殺來獻給天神是相對慎重、精緻的死法。 因不同目的,每次可有幾百上千人被集體獻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
Thumbnail
在《愛的藝術》裡,佛洛姆談到,「一切時代與文化的人,永遠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 如何脫出隔離、如何達成結合、如何超越個人的生命而找到合一」。然而,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與萬物是合一的——與母親分離之前、意識到自己全身赤裸之前、被驅趕出伊甸園之前,我們是全然天真的。直到我們意外觸碰到了某種比我們的存在
Thumbnail
超越因果循環的愛與救贖: 因果循環是一個非常清楚且合理的法則,犯罪的要受處罰,背叛的要承受後果。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以上帝之名」 的民族主義意圖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黑暗篇章。 人在追求自己的貪婪的無知道路時,奉上帝的名傷害的確比他們所做的還多。以上帝之名,(上帝的選民(上帝之子)),當然,文明的文物已經毀壞,圖書館也毀了,以上帝之名造成這樣的傷害時,人們就受到訓練,而不會有罪惡感。
Thumbnail
看見「他人即地獄」的本質,來自於要進步的壓力後,再透過「季康子問政於孔子」的典故,才發現,我們正在往象徵著天堂的文明前進。 當看見這一切時,不只他人向地獄,現在也很像,於是又有著更多的壓力,要督促我們往更文明邁進。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艾涅爾的統治方式,採取「恐懼」,支撐一切的便是罪與罰的制度。 罪與罰則針對人的大腦獎勵機制,探討人們行為的驅動力,舒適圈的重要性和罪與罰。此外,其他方面也提及極限效應,獎勵與人性的關係等。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網紅尼可拉斯楊的影片,提到悉達多的釋迦族被滅的故事。我上網查了一下,確實有不少佛教的經典中記載,當時已經成佛陀的悉達多,兩度想要阻止琉璃王出兵對他們釋迦族的屠殺,但最終還是沒辦法,佛陀的族人還是被慘忍屠殺。
Thumbnail
畜牲是拿來祭天的動物。 阿茲提克與馬雅文化充滿給活人開膛挖心祭神的儀式,與各種相關文物:剖人胸膛的黑耀石刀、裝人血人頭的石雕容器。 通常會覺得他們好野蠻殘忍。但其實以死亡的質與量來看,與其在某戰爭中胡亂死去,被特別殺來獻給天神是相對慎重、精緻的死法。 因不同目的,每次可有幾百上千人被集體獻
Thumbnail
佛陀2500多年前,即慈悲開示了「墮胎」的種種罪過,教導末法時代的人們,如何救護諸童子、胎兒,如何得到長壽滅罪的種種功德,賜予造作墮胎殺業的無知父母一盞解脫的明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記載,有五種惡業即使懺悔也無法滅除︰ 一、殺父。 二、殺母。 三、殺胎。 四、出佛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