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3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非暴力溝通|人類相處說明書

raw-image
負面的語言與表達方式,使我們忽略了彼此心中的愛。

社會中充滿道德評判,人們指責與自己價值觀相左的意見,造成紛爭的產生。

以負責任的角度來思考/表達/做事,你是自己的主人,可以左右自己的情緒,若將責任歸咎於其他人事物,將會忽視內心的情感需求。

  • 表達自己—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
  1. 客觀闡述觀察到的情況,不加以評判、指責或分析。
  2. 具體表達自身感受,如滿足、欣慰、苦惱、害怕、生氣等,而非表達想法。
  3. 了解感受來自於什麼樣的需要與期待。
  4. 提出具體的請求,希望對方做某項行為,而非命令(上對下、道德綁架)。

透過彼此間的傾聽,達成情意互通,來了解自己、改善工作及人際關係。

但須注意,為了自己利益而要求別人改變,並不符合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 傾聽他人—不要急著做什麼,站在那裡。

放下既有的想法,全心全意地體會別人的心聲,不要急著給予回應。

  1. 傾聽他人的觀察、感受、需要與請求(常掩蓋在批評、指責與拒絕下)。
  2. 先表達自身感受,再使用疑問句來給予反饋(確認1.是否如自己所想)。
  3. 重複上述過程,直到對方充分表達了感受。

p.s.處於痛苦狀態的人難以傾聽:先留意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全心體會別人。

遇到對方處於情緒失控狀態,甚至是有犯罪傾向時,更要冷靜下來專注傾聽,不要急著反駁或給建議。

  • 愛護自己—我是特殊的生命,不是有缺陷的工具。

事情不如意時我們常會責備自己,但羞愧與內疚並不能使我們真正獲益,此時就需了解自己的不滿是出自何種需要。

清楚意識到「沒有不得不做的事,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所思所想」與「所做所為」不應自相矛盾,生活才會是快樂、自洽的。

  • 慎用強制力—強制力是為了保護,而不是懲罰。

威脅與懲罰的侷限性在於,我們可以達到改變對方行為的目的,但卻不能使他清楚認識到其中原因,可能忽視了事情本身的意義,並使雙方關係疏遠。

  • 感激與讚揚

具體表達感激:單純慶祝對方改善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並非出於欲達成某些目的。

  1. 對方哪些行為對我們有益。
  2. 我們哪些需要得到了滿足。
  3. 需要被滿足後,我們的心情是如何。

大方接受讚揚:避免自我膨脹或假謙虛,當你允許自己的光芒閃耀,無形中也接納了他人散發的光芒。

人們都渴望於得到肯定與感激,提醒自己要留意生活中積極的一面(做得好的部分),以及自己與他人渴望肯定的心情,適時提出正向的表達。


懶懶散散碎碎念

關於非暴力溝通強調「傾聽」的重要性,讓我聯想到之前聽一個博主分享,她獨自走夜路回家時遇到一位情緒不穩定的中年男子想要強姦她,她那時非常冷靜地說:「你看起來狀態很糟糕,跟我說說你發生了什麼事好嗎」,那位大叔就真的稍微找回理智,訴說他賭博欠債、妻子要離婚等等,她趁他冷靜後脫下高跟鞋拔腿就跑,逃過一劫。

非暴力溝通的本質就是建立彼此的心靈連結,真正讀懂對方的語言,坦誠以對,除了可用於日常維繫人際關係,必要時甚至能救人一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