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才不是你的員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與大多數人的校園經驗一樣都還停留在"學生",記憶中的校園就是由受到敬重的老師跟懵懵懂懂的學生組成,頂多再加個廚房阿姨、工友伯伯跟警衛叔叔。


我的印象裡,老師不是在講台上傳授艱澀難懂的知識就是在辦公室裡批改慘不忍睹的考卷。好學生總在虛心接受老師的諄諄教誨;調皮的學生則在桌子底下傳閱漫畫小說;甚至還有些學生得了一進學校就會肚子痛的病,常常需要離開教室去保健室休息。至於廚房阿姨則是一早就開始忙著準備大家的營養午餐,而工友伯伯跟警衛叔叔是全天候維護著大夥的校園安全。


我的記憶就是這麼單純,若不是因為程老師常分享校園奇聞,我還真忘了學校也是一種職場。(程老師是誰?請看EP.3


就在上個週末,我與程老師傳閱我這陣子的寫作文章。程老師讀完後眼睛為之一亮地說:「職場鬼故事嗎?我很多!看你要家長篇、學生篇、還是同事篇?乾脆下次訪談錄音好了。」原本我那顆剛睡醒的腦袋還迷迷糊糊,因程老師這席話瞬間清醒了過來。我急忙地回她:「快說快說,我來做筆記。」


先來個家長篇

  • 故事一

程老師的班上有個學生小小龍,小小龍的媽媽規定他每天都要把水壺的水喝光。結果有次小小龍回家時水壺裡還有水,不分青紅皂白的龍媽媽隔天立刻跑來學校將程老師罵了一頓。

  • 故事二

有次小小龍的功課沒做完,龍媽媽怪罪於家庭聯絡簿寫得不清楚,於是進到班級通訊群組詢問,沒想到立刻遭到其他家長反駁。龍媽媽惱羞成怒之下,馬上撥了電話給程老師,並語帶威脅地請程老師好好處理,若處理不好就要轉學。


教育是服務業嗎?

常聽到有人說教育也是服務業,老師是領納稅人的薪水,所以老師應該要服務家長跟學生,就好比故事中的龍媽媽般散發出顧客至上的感覺。但我的認知裡,老師是為了未來國家發展培育人才,也培養莘莘學子得以於成年後有獨立自主的能力。由於上述認知衝突,於是我連上了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查詢,意外地得到了以下資訊:

  1. 根據職業標準分類中顯示,老師所屬的職業標準分類屬於第二類的"專業人員"。
  2. 根據行業統計分類中顯示,老師所屬的行業分類於105年第十次修訂中從教育服務業修訂為"教育業"。原來,過去的分類確實屬於教育服務業。


到底誰對誰錯?

其實,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面相,如何解讀端看你扮演的角色。

  • 小小龍

小小龍是個正在接受正規教育的學生,主要負責學習。關於"水壺的水沒喝完"這件事情本身並不屬於程老師的工作範疇,小小龍理應好好向龍媽媽解釋沒喝完的理由。

  • 龍媽媽

龍媽媽是個過度保護孩子的家長,當小小龍無法在學校裡得到如預期般的照顧時就會急著質問程老師,並要求程老師滿足龍媽媽的期待。我可以理解龍媽媽有顆疼愛孩子的心,但過度地溺愛只會讓這個社會又多了一個價值觀偏差的媽寶。

  • 程老師

程老師是個用心栽培學生的專業教職人員。記得有次我們去參觀博物館,我逛完隨即坐在大廳的椅子上發呆,苦等一小時後程老師終於出現了,原來程老師在認真準備教學素材。雖然"水壺的水沒喝完"與程老師無關,但若可以設計一些方法,譬如在公佈欄上張貼溫馨提醒小貼紙,也許小小龍就會慢慢地將喝水一事放在心上。


結語

學校不是企業,老師也不是家長的員工。既然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就應多尊重老師的專業,不順心就對著老師頤指氣使的行為實在不妥。老師更不是私人保母,家長應好好教育孩子學習如何照顧自己。


但我也相信並不是每個老師都如程老師般的認真又有教育熱忱,也不是每個家長都如龍媽媽般的過度保護控制孩子,因此老師與家長之間如何保持良好的溝通跟互動是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2023年11月我從獵頭轉職成為HR,六個月後臨危授命成為MA計畫的負責人。那個月我剛過24歲生日,HR年資半年。現在計畫走過了7個月,八位MA其中四位提前升遷轉正,而我也升遷成為了Senior HR。來說說給我上了一門震撼教育的MA計畫負責人之旅。文章分為上、中、下篇。
最近在整理重要會議紀錄時,常遇到錄音轉文字工具翻錯專有名詞的問題,手動修正又太耗時間。因此我用GPT嘗試了一個免費方法(附prompt),可以有效提升逐字稿的準確度,如果你也有類似需求,或許這個方法能幫上忙!
在2023年6月30日的那個午後,Omlet Arcade正式宣布關閉服務。我相信許多人都相當的驚訝,一個曾經擁有超過一億下載量,每月活躍用戶數超過千萬的平台,怎麼會決定就這樣結束呢? 回顧2022年,全球經濟面臨多重挑戰:COVID-19疫情後遺症、供應鏈問題、烏俄戰爭,以及普遍的通脹壓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本文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強調教師與學生彼此相輔相成,以及對彼此應盡的責任。透過師生合作,可以讓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並且訴說學生應該認真學習的責任,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納稅人的福祉。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除了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影響深遠,小孩從小開始上學去,對著老師同學的時間比起在家的時間更多,一個孩子的好與壞,也跟從小敬重的師長有密切的關係。正面的師生關係可以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的人格,反之,可能造就自卑帶有陰霾的童年,長大後的人格出現問題分分鐘就是上學時埋下的種子。 記起小學初期,史密妻大多數回憶都是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看朋友分享有感,「好老師」與「好人老師」的差別。有些好人老師,對家長總是報喜不報憂,隱藏孩子真正的問題,高年級導師,如果接到這樣的孩子,除了要面對孩子未及時解決的問題,還得面對家長質疑:我的孩子為什麼以前不會這樣? 我們會在不同的情境下界定「好」:好老師、好學生、好客人、好投手……等,只要行為上符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本文討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係,強調教師與學生彼此相輔相成,以及對彼此應盡的責任。透過師生合作,可以讓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並且訴說學生應該認真學習的責任,這將有助於提升整體納稅人的福祉。
Thumbnail
哇! ㄧ位中學教師教學生涯30年, 即使都不下導師, 也不過就十個班耶! 更不用說, 少有老師願意連續帶班不休息了! 算算經手的班級, 可說是屈指可數⋯ ▪️ 隨著時代變化快速, 每年的學生都很不一樣。 看到一些前輩老師, 已經好優秀卻總是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