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棺論定,古人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死了,有蓋棺論定的說法。其實大多數情況,人沒死也可以論定。人老了,性格、價值觀和能力都定型了,不可能有什麼改變和提高了,也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

 

古人對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是非非常重視。一般人死後,也要在墓碑上美言幾句,再刻上副褒揚的對聯。皇帝、文臣武將死後則會封諡號,這是套學問,有專門的諡法。評價標準則非常高大上,基本上遵循《左傳》上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意思是最高一等的貢獻是立德,然後是立功和立言。所謂“三不朽”,在德功言三方面有益於後世,就可清史留名,為後人永遠銘記,雖死猶生。

 

但事實上,立德不可能單獨存在。品行再好,如果沒有功業和言論著稱於世,就沒有什麼影響力。另一方面,按儒家的說法,如果德性不好,也不會有功和言,有也是負作用。德功言三者是統一的。這也與現實不符,有些人行為不端,而其事其言卻有益於社會。

 

一般人都達不到“三不朽”的高度,能有“一不朽”就非常了不起。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大多也就是“一不朽”或者“二不朽”。比如孔子,就只做到了立德和立言,沒有立功。能做到“三不朽”的是鳳毛麟角。歷史上公認有兩個人達到了“三不朽”,一是明朝王陽明,平亂有功;還發展了儒家學說,是“心學“的開創人之一;德性又好。二是清朝的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又有大量著述為人稱道,影響很廣。什麼《曾國藩家書》,識人的《冰鑒》等;操守也好。 

raw-image

這兩人死後,當朝對他們的評價都很高。王陽明死後封諡號文成;曾國藩死後封諡號文正。文臣的諡號一般以“文”開頭,然後再搭配一字。宋之後,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然後依次是成、忠、 端、定、簡、懿、肅、毅、憲、莊、敬、裕、節、義、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潔、敏、達 、通、介、安、烈、和、僖、榮,湣、思。王陽明和曾國藩的諡號都是頂配。

 

古人這一套評價體系挺文藝的。現在不興了,挺可惜的。還有年號,什麼開元,洪武之類,非常典雅大氣。辛亥後,年號被認為是落後的東東,也給廢了。其實這都是形式,不是本質。日本現在還用年號,不也挺好。本質變了,形式無所謂。本質未變,把舊的形式廢了,但仍然會有這樣的需求,還是只得變著法子搞個體現年號和諡號之類的東西。結果不倫不類,累贅不堪,徒增煩惱。相對而言,古文簡潔優雅,反而更好些。

 

2023年11月2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國人普遍有清官情結,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清廉公正的官員上,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這反映在大量的文藝作品中,什麼包青天之類的。但現實往往又不盡人意,清官在官場是稀有動物,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某位官員貌似非常清廉,就會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頂膜禮拜。死了之後,就更受老百姓的尊崇和同情,甚至被神聖化。但大多數時
最近參加了幾次同學聚會。許久未見,又值大家陸陸續續開始退休,相談甚多。普遍的感覺,大家基本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適應新的生活。  相對而言,那些過去工作就比較平凡和清閒的同學,適應就容易和快些。而那些工作責任比較重和繁忙的同學,適應則困難和慢些。這也容易理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克羅齊說過,『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以,我們研究歷史人物的意義主要在於我們現在是否贊同他的行為,而不是評價他的功過。歷史人物肯定有局限性,特別是長期封閉的中國文化中產生的歷史人物,更是如此,我們不能以現在的價值標準來苛求歷史人物。簡言之,當我們批評歷史人物時,我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再也不能提倡這樣
這兩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火了,引發了好多人的共鳴。面對洶湧而來的輿情,大多數人交口稱讚。但也有少數清醒的人對視頻持懷疑和批評的態度。認為這是歌頌苦難,而對苦難的原因缺乏反思。我非常贊同。 我感覺『精神內耗』這個詞是視頻的亮點,富有深意,具有暗示性和導向性,可以說道說道。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與工具而已,所謂「人是基因的載體」。這個觀點貌似能解釋人的「利己」、「養育」和「利他」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基因能夠衍化下去。 這個立論非常有趣,但過於偏頗。我還是相信個體
發改委於4月8日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檔,出臺了一系列放寬大城市落戶及配套政策。  核心內容是「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
中國人普遍有清官情結,把自己的期望寄託在清廉公正的官員上,過去如此,現在仍然如此。這反映在大量的文藝作品中,什麼包青天之類的。但現實往往又不盡人意,清官在官場是稀有動物,可遇而不可求。一旦某位官員貌似非常清廉,就會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頂膜禮拜。死了之後,就更受老百姓的尊崇和同情,甚至被神聖化。但大多數時
最近參加了幾次同學聚會。許久未見,又值大家陸陸續續開始退休,相談甚多。普遍的感覺,大家基本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才能適應新的生活。  相對而言,那些過去工作就比較平凡和清閒的同學,適應就容易和快些。而那些工作責任比較重和繁忙的同學,適應則困難和慢些。這也容易理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克羅齊說過,『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以,我們研究歷史人物的意義主要在於我們現在是否贊同他的行為,而不是評價他的功過。歷史人物肯定有局限性,特別是長期封閉的中國文化中產生的歷史人物,更是如此,我們不能以現在的價值標準來苛求歷史人物。簡言之,當我們批評歷史人物時,我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再也不能提倡這樣
這兩天,《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視頻火了,引發了好多人的共鳴。面對洶湧而來的輿情,大多數人交口稱讚。但也有少數清醒的人對視頻持懷疑和批評的態度。認為這是歌頌苦難,而對苦難的原因缺乏反思。我非常贊同。 我感覺『精神內耗』這個詞是視頻的亮點,富有深意,具有暗示性和導向性,可以說道說道。
社會生物學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行為既不是由個體,也不是由群體,而是由遺傳基因所支配的。人,包括所有的有機體不過是基因衍化的手段與工具而已,所謂「人是基因的載體」。這個觀點貌似能解釋人的「利己」、「養育」和「利他」行為,其目的都是為了使得基因能夠衍化下去。 這個立論非常有趣,但過於偏頗。我還是相信個體
發改委於4月8日公佈《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檔,出臺了一系列放寬大城市落戶及配套政策。  核心內容是「在此前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已陸續取消落戶限制的基礎上,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戶限制;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墓誌銘是一種哀悼文體,內容簡述逝者生平事蹟,反映出當代政治鬥爭及內亂頻仍的社會現象。該文章從文學、歷史和人情三個方面來觀察墓誌銘文的內容,表現出豁達面對死亡的心境,做到了敘述和反思兼具的效果。
Thumbnail
為什麼會感到與前人有同感之處,感到後又能改變什麼?文化素養?自身的層級?這些好像總是很主觀的。跨時代的感慨,就算這天下有和我相同感觸之人存在,我們能夠透過什麼來知道彼此嗎? - 今日讀到王爾德領悟出自己裡面有著「謙卑」。想到謙卑,我會覺得是特定人物總有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差距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貞觀》第八篇<論封建>中,太宗說,“國家大事,最重要的是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的人自然會退讓。罰當其罪,為惡的人都會戒懼,由此可知賞罰不可輕行。”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
「五老榜」的特殊性,嚴格來說不在多人老年及第,而在得第者隨獲官職。
Thumbnail
有德有才是上品,有德無才是中品,無德無才是庸品,無德有才是毒品。
Thumbnail
墓誌銘是一種哀悼文體,內容簡述逝者生平事蹟,反映出當代政治鬥爭及內亂頻仍的社會現象。該文章從文學、歷史和人情三個方面來觀察墓誌銘文的內容,表現出豁達面對死亡的心境,做到了敘述和反思兼具的效果。
Thumbnail
為什麼會感到與前人有同感之處,感到後又能改變什麼?文化素養?自身的層級?這些好像總是很主觀的。跨時代的感慨,就算這天下有和我相同感觸之人存在,我們能夠透過什麼來知道彼此嗎? - 今日讀到王爾德領悟出自己裡面有著「謙卑」。想到謙卑,我會覺得是特定人物總有的特質。這樣的特質讓他們知道自己和對方的差距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貞觀》第八篇<論封建>中,太宗說,“國家大事,最重要的是賞與罰。賞當其勞,無功的人自然會退讓。罰當其罪,為惡的人都會戒懼,由此可知賞罰不可輕行。”   貞觀元年,封中書令房玄齡為邗國公,兵部尚書杜如晦為蔡國公,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齊國公,並為第一等,食邑實封一千
Thumbnail
這本書的進度,目前只看到有一段插敘寫明武宗朱厚照的部分,就是那個皇帝不當愛給自已封將軍的奇葩,雖然明朝奇葩皇帝多了去了。 這段之前講的是張居正還在世的故事,還正常的的萬歷,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很正常。 我在看書的時後有一種感覺,萬歷一直把張居正當一個爸爸,因為他老爸死的早,媽媽又一直讓他乖乖聽張居正
Thumbnail
中國歷代如此矢志不渝的聖賢英雄。哪位功成名就、壽終正寢?他們只是千古流芳!
Thumbnail
歷代的聖賢英雄。即使出自凡夫、草莽,矢志貫徹自我而流芳百世!該當效仿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