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聊到靈魂、精神,相關層面的話題時,該怎麼聊?

在與體溫絕對值相差30度的環境下,人很容易感受到被照顧的溫暖,或著是被掠奪的消逝。 如在浸泡在57度C的熱水中,會感覺到舒適;在7度C的冬天游泳池裡,會覺得難過。 但是無論是處於哪一種再艱難的環境,都能用強大的精神力克服並且堅持下去。 

那麼! 當人因衰老而死去,失去了身體後,又尚未找到崇高與理想的精神,形成的靈魂(假如有的話),要怎麼增益與增強自己?

彷彿就得要再重新來過,這次又再提醒自己,要記得不要沈迷於肉體,一定要找到那個絕對的存在,萬一當自己有可能成為精神體而存在時,還能持續散發給予,為宇宙帶來增益與貢獻。 類似這一套邏輯與理論體系,從人類早期就存在著了,只是不能確切地為現實生活帶來有效的生活水準提升,所以被忽略與忽視。

憑什麼不能在當人的時候,舒適一點,越舒適的生活,越能帶來感恩,精神的淬煉不一定只能透過苦行,也可以透過嚮往來接近。 只要我是在給予,在生死之間,就能滿足他人的需要;在生死之外,也能作為奉獻散發能量的存在。 因為我知道絕對的存在,而一直邊嚮往著前進,而這股前進的動力,就會持續成為給予,不小心接觸的外界一切,以為我是在照顧他們,為他們好,其實只是恰好遇見而已。

所以縱使生死之外,並沒有所謂的靈魂或精神存在,還更好! 因為透過這樣的想法與實踐,縱使在身體陷入窘境而難過時,也能正常的前進,對他者來說是堅毅,但對自己來說,就只是做自己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所以最喜歡始力拼。 虎頭蛇尾有衝勁,奇美拉是Ugly,每次都能走到底,初心方能現美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