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學英文] 你也想「安靜離職」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這一年來有個詞在社群媒體上滿紅的:

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我之前很好奇是甚麼意思就查了一下,
原來「安靜離職」這個詞是在講:

一個人他不是真正離職,
而是這個人還在工作崗位上,
只是他工作只做份內的事,不接額外的任務,
態度也傾向比較被動、消極

​所以呢
我就去網路上找了一篇在哈佛商業評論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的文章剛好在討論「安靜離職」這個現象

這篇文章我覺得很不錯的是他的用的英文單字都不難
​(我以前有遇過寫太高級讀一讀會頭暈的哈佛商業評論文章XD)

從這篇文章中可以順便學怎麼用英文描述:

  • → 員工/老闆心態
  • → 現實工作處境
  • → 當代的職場現象

歡迎你邊讀邊學起來囉!

(也歡迎你搭配我講解這期內容的Youtube影片/Podcast服用,學習效果更好~)


A new term has emerged to describ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alternative to resigning: "quiet quitting."

​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新詞彙:「安靜離職」
用來描述一種越來越常見替代直接離職的選擇
  • → 某新詞彙 has emerged: 某新詞彙開始流行起來 (大家都在用)
  • increasingly common: 越來越常見的
  • alternative: (另一個)選擇
  • resign: 辭職


Quiet quitting refers to opting out of tasks beyond one's assigned duties and/or becoming less psychologically invested in work. ​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參加超過個人被指派的工作任務範圍,或是在工作時心理上減少投入
  • → 某現象 refers to..: ​某現象指的就是...
    (接著解釋這個現象的詳細樣貌or定義)
  • assigned duties: 工作中被指派的責任/任務
  • less invested in..: 對於...沒那麼投入 (有點消極、被動的感覺)


Quiet quitters continue to fulfill their primary responsibilities, but they're less willing to engage in activities: no more staying late, showing up early, or attending non-mandatory meetings. ​

​安靜離職者會繼續完成他們的主要工作職責,但他們不願意參與額外的活動:不再加班,提早到公司,或參加非強制性的會議。
  • primary responsibilities: 主要的責任
  • engage in: 參與某活動
  • non-mandatory: 非必要/非強制性的 (可以自由選擇是否要參加)



After all, these employees aren't disengaging from their core tasks — they're just refusing to go beyond them. ​

​總的來說,這些員工並不是連份內的工作都不做,他們只是拒絕去做份內以外的工作。
  • disengaging from: 退出,停止參與某事
  • refuse to 做某事 : 拒絕做某事
  • go beyond 某事: 做超越本來範圍的事
    ​這裡指的是做出超乎份內工作的事,願意為了工作貢獻更多


But for many companies, a workforce that is willing to go beyond the call of duty is a critic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許多公司來說,擁有願意去做超越職責範圍工作的員工是公司重要的競爭優勢
  • But for 誰, ..: 但對來說..
  • critical: 重要的/關鍵的
  • competitive advantage: 競爭優勢



The reality is that most jobs can't be fully defined in a formal job description or contract, so organizations rely on employees to step up to meet extra demands as needed. ​

而真實狀況是,大多數工作內容無法在正式的職缺描述或工作合約中被完全定義,因此公司組織會依賴員工願意主動出來配合額外的工作需求
  • The reality is that ..: 真實狀況就是..
  • → 某事物 can't be fully defined: 某事物無法被完整定義
    ​這裡意思是大部分工作內容都含有彈性,模糊的空間,無法一開始就能把詳細工作內容定義得很清楚
  • → A rely on B to 做某事: A依賴B做某事
  • step up: 站出來
    ​這句話的意思是鼓勵員工在需要時願意主動站出來(以承擔更多責任)
  • meet demands: 配合需求/符合期待
    ​這裡是說員工願意配合更多工作上的需求



​As such, it's hardly surprising that many leaders have reacted quite negatively to the quiet quitting trend. ​

​因此,出現許多主管對員工安靜離職感到心煩的狀況並不奇怪
  • it's hardly surprising that ..: 某事不令人感到意外
  • → 誰 reacted negatively to 某事: 誰某事反應負面


Indeed, many leaders have argued that losing employees who want to leave is difficult, but having them not quit is even worse, as their unwillingness to go the extra mile often increases the burden on their colleagues to take on extra work instead. ​

​的確,許多主管在抱怨說失去想要離開的員工是一個對組織會造成麻煩的狀況,但有些時候讓員工不辭職狀況會更糟,因為這些安靜離職的員工不願意在工作上多付出,而這通常會增加同事接下額外工作的負擔
  • argued that ..: 抱怨
  • → 某事 is difficult: 某事是一個讓人感到困難的狀況
  • → 某事 increases the burden on 誰: 某事增加了的負擔
  • take on 某事/某任務: 接下某事/任務


Furthermore, while going above and beyond can come at a cost for employees, in a healthy organization, these costs are typically counterbalanced by benefits such as increased social capital, wellbeing, and career success.

​此外,雖然做更多工作會讓員工增加額外心力成本,但在一個健康的組織中,這些成本通常會一些隨之而來的好處抵銷:比方說更多的人脈關係,工作帶來的幸福感,事業上的成功
  • while…: 雖然、儘管..
  • come at a cost for 誰: 來說是有成本的 (eg, 時間成本、心力成本)
  • → A be counterbalanced by B: A可以被B平衡/抵銷
    ​這裡意思是說在工作上多付出的努力的辛苦可以被一些好處平衡掉 (eg, 更多人脈關係,幸福感,事業上的成功..)


The quiet quitting trend suggests that employees are increasingly feeling that this exchange has become unbalanced: ​

​安靜離職的趨勢反映了一個現象:員工越來越覺得這種拿工作上額外付出去交換事業成就感的狀況是不平衡的
  • → 某趨勢/某現象 suggests that ..: ​某趨勢/某現象反映了(怎樣的事實/真相)
  • be increasingly feeling that..: 越來越感覺到..


Employers are demanding additional effort from workers without investing in them enough in return.​

​雇主要求員工付出額外的努力,卻未能反過來投入足夠心力在員工身上
  • demand 某東西 from 誰: 要求某東西
  • invest in 誰: 投資誰​
    這裡是說雇主沒有花足夠心力投入在員工身上

And critically, as the economic outlook worsens and outright quitting becomes less feasible for many people, this quiet alternative is likely to become increasingly common. ​

​而重要的是,隨著經濟前景惡化,直接離職對許多人來說變得越來越不可行,這種安靜離職的替代方式可能變得越來越普遍。
  • the economic outlook worsens: 經濟前景惡化
    ​意思是預測未來的經濟情況變得更加不樂觀
  • → 某事 becomes less feasible: 某事變得更不可行


分享完畢~
不知道這樣的內容你喜歡嗎?

想讓剛剛學到的東西印象更深刻,
歡迎去看我搭配這期內容製作的Youtube講解影片
(畫面有動態英文字卡輔助喔~)

Or 去聽純聲音版的Podcast~


本集講解影片 + 圖卡輔助在 YouTube 凱茜女孩Cathy Girl

純聲音講解版本在 Podcast 理科生聊英文



🌏 歡迎免費訂閱我的七點半​學英文電子報:

我會在每周五早上七點半把整理好的文章精華、重點整理圖卡,還有延伸學習材料送到你的信箱。

電子報訂閱連結: 👉 https://astounding-producer-2828.ck.page

(訂閱完記得去你的信箱做二次確認才會真的訂閱成功~)


🌏 追蹤我的臉書看最新文章:👉 https://lihi2.cc/kmbXu


🌏 想看更多內容,歡迎你收聽/收看我的新節目理科生聊英文!

🎈 追蹤我的Youtube "凱茜女孩 Cathy Girl"
👉 https://www.youtube.com/@cathygirl2763


🎈 訂閱我的 Podcast "理科生聊英文"
👉 ​https://lihi3.com/viRU7


avatar-img
134會員
18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茜女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怎樣用英文講附和老闆的話才不會丟飯碗? 想要用英文講一些附和老闆的話,但發現講不出來? 我跟一個在Google工作的朋友討論了一下幾種可能情境跟回答方式 底下來分享一下這種狀況有哪些句子可以模仿起來撐一下場面 會分成『認真回應款』跟 『先讚美後回應』兩種回答方式~
經濟學人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兩句很犀利很好笑的社會觀察 像是關於英國人為什麼喜歡遛狗的分析文...
在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看過一篇講日本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挑戰 有一段描述中國這幾年產業轉型對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影響 我滿喜歡這段描述的方式,精簡清楚 讀這段剛好觀察他怎麼描述中國的情形 等等就可以拿來練習用英文描述台灣的產業狀況了~
有一陣子看過一些住在台灣的外國人出去玩拍的Youtube影片 看著他們上山下海吃吃喝喝,感覺他們比我跟台灣更熟耶XD 這類「出去玩」影片講的英文不難 但如果只是自然看過去,要學到英文還是不容易, 為了寫這篇文章, 這次我比較注意他們到底講了什麼 XD 並把我覺得有fu的句子或單字記下來~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 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 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 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在BBC上看一則科技新聞在講 Nvidia (輝達) 跟Foxconn (富士康) 要共同合作建造智慧工廠 這篇英文新聞我覺得滿棒的 裡面可以學到如何描述「新科技應用」、「產業轉型」、「不同公司跨領域合作」相關英文用法 歡迎你把他們學起來~
要怎樣用英文講附和老闆的話才不會丟飯碗? 想要用英文講一些附和老闆的話,但發現講不出來? 我跟一個在Google工作的朋友討論了一下幾種可能情境跟回答方式 底下來分享一下這種狀況有哪些句子可以模仿起來撐一下場面 會分成『認真回應款』跟 『先讚美後回應』兩種回答方式~
經濟學人有時候會突然冒出一兩句很犀利很好笑的社會觀察 像是關於英國人為什麼喜歡遛狗的分析文...
在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看過一篇講日本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挑戰 有一段描述中國這幾年產業轉型對日本公司在中國的影響 我滿喜歡這段描述的方式,精簡清楚 讀這段剛好觀察他怎麼描述中國的情形 等等就可以拿來練習用英文描述台灣的產業狀況了~
有一陣子看過一些住在台灣的外國人出去玩拍的Youtube影片 看著他們上山下海吃吃喝喝,感覺他們比我跟台灣更熟耶XD 這類「出去玩」影片講的英文不難 但如果只是自然看過去,要學到英文還是不容易, 為了寫這篇文章, 這次我比較注意他們到底講了什麼 XD 並把我覺得有fu的句子或單字記下來~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 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 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 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在BBC上看一則科技新聞在講 Nvidia (輝達) 跟Foxconn (富士康) 要共同合作建造智慧工廠 這篇英文新聞我覺得滿棒的 裡面可以學到如何描述「新科技應用」、「產業轉型」、「不同公司跨領域合作」相關英文用法 歡迎你把他們學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以下內容是一位後輩離職後告訴我的故事,他說他離職後恢復到正常狀態,內心總是充滿平靜,放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之前不會注意到的事情,以下是我聊完天後,認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分享給各位參考。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