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8|閱讀時間 ‧ 約 22 分鐘

底層邏輯

你真的相信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事情不一定非黑即白,人也並不是只有好人壞人做區分,都是有著灰色地帶的,甚至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都不一定是事情完整的樣子,或許我們認為看到了事實,但其實在我們認為的事實背後還藏有真相,就如書中所說「事實是最不容易產生爭議的客觀存在嗎?或許,我們對事實的瞭解,還不夠全面。或許,我們是被表象或經驗欺騙、迷惑,導致看不透事情的本質。」

  當你想表達你發現的一件事,你所說的話是想表達哪一種?是事情的真相?是個人的觀點?是個人的立場?是自己認為的事實?


書中提到三點,讓我們在以後遇到再複雜、繁瑣的事,也能抽絲剝繭、洞察本質

1.拋棄經驗,不要輕易下結論,懷著空杯心態去看問題

不管以前是否遇到過類似甚至相同的事情,每一件事可能表面雷同,但細節卻大不同。

2.運用「假設—驗證—結論—調整」,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出結論,做出調整

用書中例子舉例:二戰期間,飛機的損失量相當慘重,少數回來的飛機也都在機翼上佈滿彈孔,為了讓損失降低,軍隊的初步判斷是機翼需要加固,於是考慮在機翼上增加機甲,以拉高性能。

「假設—驗證—結論—調整」放在這個例子中:

  • 假設:應該給機翼增加鋼甲
  • 驗證:去看被擊落的飛機是不是機翼上中彈很多
  • 得出結論:被擊落的飛機頭部和尾部中彈多,機翼不多給機翼部分增加鋼甲作用不大
  • 根據結論做出調整:增加飛機頭部和尾部的鋼甲

3.不要被利益、立場左右,就事論事

在事情處於兩難的情況下,應該理性思考,不被利益和立場左右,因為每人第一都會希望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也會第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立場,所以應該如何做?就如上述說的「假設—驗證—結論—調整」運用在事情上,就能得到事情的結果。


也藉由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如:在找工作時,正確思考想學習與得到什麼?

和朋友交往時,如何拉長時間觀察,不因小事而漸行漸遠?在處理公事時,要如何互相幫忙達到雙贏的局面?藉由一本書讓我們在分析事情真偽更容易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