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善書閤】修行方針─覺路指南摘錄讀後感(下)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誠正章第十二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正心,是做人的基礎,更是修行的要點。心是身體的主宰,意念是心的作用,心意發動,身體就有所行動。心意向善,則有善行,心意向惡,則有惡行,心意煉定,才能不屈不撓。心分為道心與慾心,道心來自天性,慾心來自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例如眼睛看到好看的,而起貪戀美色之心,於是落入顛倒夢想。

 

想要成為一個覺行圓滿的人,必須修行,一般人可能以為修行離自己很遙遠,但修行其實就在日常,首先從心意下手,儒家的「誠意正心」與佛家「掃三心、飛四相」是相通的,讓心意保持正心,不被慾心障蔽,則道心永存。

 

容德章十三

《書》曰:「有容德乃大。」天的量大,包容萬物,地的量大,生育萬物,人也能效法天地的寬闊。遇到困苦艱難、毀謗辱罵,不要生怨恨、與對方計較,練習大度包容。快樂痛苦,全在於自己的內心,如果用淡然的心態應對,則能轉苦為樂,涵養心性、擴大包容的德性,也是實行無畏布施。遇到事情如果不管青紅皂白,甚至起鬥爭,實在不值得。多參研道裡,努力改變氣質,將天性發揮出來。

 

人與人間相處難免會有摩擦、隔閡、誤會,觀想彌勒祖師的大肚能容,濟公老師的瀟灑自在,許多紛爭便能化於無形,笑一笑沒什麼大不了,身邊便會形成祥和之氣。有時吃虧、忍讓未必是壞事,從外在看似乎有所虧損,從內在卻得到了無形的快樂。若真的忍不住、因事而定,至少試著和顏悅色,或是以直報怨,依理而行,而非個人情感用事。

 

外功章十四

為人立身處世,不離開天性,第一大的天性是仁愛之心,仁愛沒有比仁愛親人還重大的了,所以各種善行中,孝是首要的。《孟子》云:「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現在是三期末劫年,如果能誠心修行,本著儒家仁心,廣泛宣揚度化、或是設立佛堂、或是開荒下種、或是看輕錢財重視大道,都是無量功德。但若是貪圖功德,容易招致罪過,比如不篩選對象、不管真理,不符合禮節,也是修行中的不要犯的事。

 

修道的過程,重點在於天性與天心,若因為行外功而失去了慈悲、助人的初衷,那是本末倒置,實無半分功德,像菩薩布施的過程,並不會將心意放在結果、形相,以自然誠懇的心去做。天地之間也是以平等心關照,不會起偏私、為自己的心意,因此我們在布施、服務時,需要時時留意自己的內心。

 

內功章十五

內在的功夫有氣功、性功。打坐煉丹是氣功,存心養性是性功。氣功屬於中層,性功是上層功夫。《參同契》中,根據先天八卦(乾卦在南,坤卦在北)與後天八卦(離卦在南,坎卦在北),指出人需要從後天返回先天,抽出坎卦的一個陽爻,填入離卦中,使離卦恢復為乾,降下離卦中的陰爻填入坎卦,使坎卦回復為坤卦,將精化為神,再將神精煉回歸於虛。性功入手則是直接修性,去私慾,存天理,持五戒,養心性。走路、停止、坐下或睡眠皆可使用,屬於上乘捷徑。

 

求道的珍貴之處,再於直指心性,日常生活中將三寶融入,慢慢的就可以體會正念覺察皆在每個當下,而非某個環境、或僅有靜坐,找到入手處之後,遇到事情時,便能夠知道怎麼祥服自己的心念、脾氣,要注意的是認道理真理去修行,且持之以恆,並且要輔以外功的實踐、服務學習,才能更加深入,《忠義鼎》提醒「經訓、實務、修持」,三者缺一不可。

 

經後詩

進德修聖業 清源流必潔

登堂希入室 心印證菩提


忠義鼎訓文提醒:經訓、實務、修持三者相輔相成。每日讀一句,經訓融入生活,簡單養成原子習慣,讓自己心性、行為準則不離道,祝福各位前賢聖凡如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木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