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閱讀觀點81】先做好準備,別等50歲再後悔--《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40歲是人生一個重要階段,在公司身兼管理者與執行者,同時家庭有了另一半與小孩而自己的人生也過了一半。

《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作者大塚壽見過三萬名以上商務人士,很多50、60歲的人跟他分享許多40歲時沒做的事,所以他將一萬人跟他分享的成功與失敗經驗,集結成這本書,共分為生涯、公司、管理、私人、時間管理、人脈、學習等七個篇章。

raw-image

40歲的生涯-決定下半生怎麼活的最後機會

40歲的不安,來自於生活看似安定順遂,卻不知道能否繼續保持。作者建議可以從「公司所處業界、公司自評、所屬部門、直屬上司、自我評價」這五個面向,從宏觀到微觀分析不安的因素。

到了40歲,應該開始把自我評價重於公司評價,讓自己具備某方面特別厲害的優勢,創造一個公司內無人能敵的領域,建立起專家地位,未來萬一要轉換跑道時,也可以展示自己的優勢,而非成為一個各項平均,沒哪方面特別突出的人。而40後也要開始經營個人品牌,避免50歲時被免職,晚景淒涼,如果要從事副業,務必要設定一個有辦法實現的收入目標,讓自己有動力前進。

另外,進入人生的下半場,時間會越過越快,因此必須珍惜時間,篩選剩下人生要做的事,作者分享可以列舉出「想得到的東西」、「想完成的事」、「想珍惜的事物」,並挑出前三名,畫成圓餅圖,顯示自己人生的優先順序,比如作者當時寫下的是自由、財富、向社會發聲。

40歲的公司-位處暗潮洶湧,要有超高泳技

40歲在公司內,經常處於夾心餅乾的位階,有的人在基層時因能力佳而被拔擢為管理階層,最後卻無法再往上,原因在於缺乏「組織技能」,作者認為「與其不顧一切提高業績,不如在提升業績時謹守本分」、「與其對不合理忿忿不平,不如從小事開始積極處理」、「與其撞破部門隔閡,不如私下與各方交涉」、「與其批評上司,不如配合上司步調」。

「在組織裡,被一個人認同,代表多了七個敵人」在公司裡絕不提別人壞話,避免樹敵。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人,可以轉換想法,將之作為「反面教材」,可以減緩心裡的不適;當陷入危機時,請想像自己正接受「秘密視察」,避免意氣用事。

在這個階段,作者認為,與其討好上司,不如尋求下屬認同,因上司早晚會離開公司,下屬則會持續到自己離開公司,甚至自己退休後有可能因此再回公司,但也不用對下屬獻殷勤,只要適度關心即可。

40歲的管理-掌握正確的交辦方式

「自己來比較快是錯覺」,必須學會將事情交辦出去,交辦時必須說明清楚任務的「目的」與「誰」要「做什麼」,減少雙方的認知落差。對於能力較差的下屬,可以拆解內容,定期追蹤進度;對已能力比自己好的下屬,則「全部丟給他」,偶爾關切進度就好。

面對夾心餅乾的狀況,作者認為,一味迎合下屬只會遭殃,因此要搭好上司與下屬的橋樑,跟下屬說明公司為何掉那麼高的目標,闡述背景和理由,讓下屬看得到達成目標的希望;另一方面,在上司面前替下屬爭取資源。對40歲的人來說,左右為難是常態,發揮好協調能力,就能將危機化為展現自我能力的轉機。

40歲的私人-暫拋工作,完全投入個人生活

作者在這個篇章直言「世界上幾乎沒有少了你就會停擺的工作」,所以不需要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而是生活100%,而這需要「決心」。作者舉例,曾與在開會時,以「需要陪小孩洗澡」為由中途離席,也沒發生什麼問題。所以,可以嘗試一個月,將人生重心完全擺在生活上。

週末方面,可以將兩天週末,區分為週六的上、下午、晚上,以及週日的上、下午、晚上,用六等分分法安排事情,做更有效率的時間利用。

作者也提醒很多人在中年時期遇到中年離婚,跟另一半的相處也很重要,很多人因為小事累積,最後一個引爆點決定離婚,平常回家可以找找有哪些地方跟平常不一樣(比如另一半換髮型),馬上跟另一半聊那件事,增加話題與情趣。

40歲的時間管理-決定什麼事不做

邁入40歲,要先決定未來「不做的事」,比如沒必要的會議等,這樣可以讓自己空出時間,如果沒辦法不做,可以先試著縮減或是改變方式。

在工作表定時間到後,工作卻沒完成,很多人會選擇繼續做到一個段落再停。但作者認為,超過原定時間再做下去,拖著做下去也不會有好結果,一旦鬆懈,注意力也可下滑,所以作者提到一個很特別的方式,就是把工作斷然停在那個點,或是停在不上不下的地方,利用這股不適感,讓自己下次繼續時可以保持高度專注。

40歲的人脈-往來對象決定成敗

作者認為,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所以在擠不出時間的40歲,要利用連鎖反應拓展人脈,並且要找「非同溫層」(話不投機)的人加入人脈,避免讓自己視野變得狹隘。而對於40歲的人來說,也要積極「維護人脈」,不要再等「下次」,因為很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沒有下次。

作者也提到,如果能擁有「全力支持者」,人生就會成功,要吸引「全力支持者」,必須要問某件事拼盡全力,並積極接納旁人的建議和協助,自然會獲得這種緣份。

另外,作者能活到40歲,口袋應該要有一些店家名單,比如招待董事的店、跟可以跟年輕人喧鬧放鬆的店、可以震撼到對方的店等,除了好店,還要有這種私人愛店,對拓展人脈很有幫助。


40歲的學習-有限時間獲取最大成果到大人學習法

很多人在40歲後考照,作者認為,40歲後考照應該思考那張證照能否增加收入,
但考到就能變現的證照沒那麼多,所以重點在於如何運用技能+證照來賺錢。

在閱讀方面,作者推薦大家「大量閱讀特定書籍」,工作的學習,只要研讀十本特定領域這著作,就能成為一定程度的專家。業務、管理方面,則可以同時讀當今暢銷著作與經典名著,了解當代最重視的事和普遍認同的觀念。

最後,有沒有涵養,一開口就知道。近者認為,要有涵養,必須要盡可能接觸一流,而不能光靠知識,唯有接觸一流,才能慢慢建構出真材實料的標準,比如如果美術館有導覽的機會,就要好好運用。



西恩後見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111年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9.4歲,40作為人生的一半,邁入下半場的起點,從40歲跨到50歲確實非常重要。看完《40歲,精彩人生才開始》最大的感想是,40歲要開始多為自己而活,慢慢從公司轉移至個人,不論是發展個人品牌,或是多投入家庭,甚至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另一方面,古人說,40為不惑之年,所以持續學習更顯重要。書中提到40歲要開始建立的是「Not to do list」,要知道什麼事不做,要能夠有自己的餐廳口袋名單,還要有文化素養,除了閱讀之外,還要多走向戶外,探索新鮮事。

這是一本3x-4x歲都蠻適合閱讀的書,能夠花點時間,提前了解超過一萬名5-60歲對於40歲的的經驗談,並做好準備,非常值得。

avatar-img
86會員
143內容數
閱讀面向會包含時間管理、工作效率、習慣強化、閱讀寫作技巧與人際關係等面向,並希望整理不同作者的觀點,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打造適合自己的系統。如果這也是你(妳)追求的目標,歡迎一起加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滾石西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遇到森林大火該怎辦? 逃,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直覺的答案。 《逆思維》以一個美國消防員遭遇森林大火的故事為開頭,在救火不成,反而快被森林大火吞噬的狀況下,有一位消防員反而做了「放火」的違反常識動作,被同伴認為瘋了,最後這位消防員靠趴在被自己剛剛那把火燒掉,寸草不生的地上呼吸空氣而躲過一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要是講述主角蛤蟆因為憂鬱症,導致生活出了問題,而其好友河鼠、鼴鼠與老獾協助他找心理諮商師蒼鷺協助,透過蛤蟆跟心理諮商師的十次諮商,用童話跟對話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心理諮商的過程。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投資人宣言》作者威廉.伯恩斯坦是位醫生,同時也是著名的財經專家,另外還著有《智慧型資產配置》與《投資金律》等書(西恩之後也會分享心得),這本書從歷史層面,說明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並解釋如何建構投資組合,且從人性頗析的角度,看待投資路上的最大敵人--自己。西恩看完後,整理出四點重點跟大家分享。
《阿甘投資法》這本書封面寫「不看盤、不選股、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真的有穩賺不賠的事嗎? 作者闕又上曾榮獲全美大型基金績效第一名(Youtube有許多影片),「阿甘投資法」顧名思義取自於電影《阿甘正傳》的男主角阿甘,希望同樣能有一種簡單、聚焦且能獲利的投資方式,讓人生能釋放出更多的時間。
《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在2011年出版,2016年推出補課增修版,雖然距今已經七年,不過書中引用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印證其說法,有憑有據。尤其這幾年ETF指數型基金興起,這本書作者綠角也是推崇指數化投資。西恩看完後,整理出以下四點跟大家分享
遇到森林大火該怎辦? 逃,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直覺的答案。 《逆思維》以一個美國消防員遭遇森林大火的故事為開頭,在救火不成,反而快被森林大火吞噬的狀況下,有一位消防員反而做了「放火」的違反常識動作,被同伴認為瘋了,最後這位消防員靠趴在被自己剛剛那把火燒掉,寸草不生的地上呼吸空氣而躲過一劫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主要是講述主角蛤蟆因為憂鬱症,導致生活出了問題,而其好友河鼠、鼴鼠與老獾協助他找心理諮商師蒼鷺協助,透過蛤蟆跟心理諮商師的十次諮商,用童話跟對話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心理諮商的過程。
你腦袋中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可以先看看下面四個問題: 一、現今全球的平均壽命是多少?A50、B60、C70。 二、現今全世界低所得國家裡,多少女孩會讀完小學?A20%、B40%、C60%。 三、全球有多少人口享有電力?A20%、B50%、C80%。 四、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
《投資人宣言》作者威廉.伯恩斯坦是位醫生,同時也是著名的財經專家,另外還著有《智慧型資產配置》與《投資金律》等書(西恩之後也會分享心得),這本書從歷史層面,說明分散投資的重要性,並解釋如何建構投資組合,且從人性頗析的角度,看待投資路上的最大敵人--自己。西恩看完後,整理出四點重點跟大家分享。
《阿甘投資法》這本書封面寫「不看盤、不選股、不挑買點,也能穩穩賺」,真的有穩賺不賠的事嗎? 作者闕又上曾榮獲全美大型基金績效第一名(Youtube有許多影片),「阿甘投資法」顧名思義取自於電影《阿甘正傳》的男主角阿甘,希望同樣能有一種簡單、聚焦且能獲利的投資方式,讓人生能釋放出更多的時間。
《綠角的基金八堂課》在2011年出版,2016年推出補課增修版,雖然距今已經七年,不過書中引用了相當大範圍的數據,印證其說法,有憑有據。尤其這幾年ETF指數型基金興起,這本書作者綠角也是推崇指數化投資。西恩看完後,整理出以下四點跟大家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重新以初心來看待,勇敢迎接變化與成長。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挫折、珍視健康以及積極思考,幫助讀者在四十歲後迎接新的人生階段,進而擁抱無限可能性。藉由寫下目標與感謝清單,並關注生活中的微小幸福,我們能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滿足。無論年齡如何,我們都應持續學習、成長,享受每一個當下。
Thumbnail
四十歳是人生的新起點,許多人在此時面臨人生重新規劃的機會。本文探討如何在這個年齡層審視過去、設定目標、提升自我價值、建立收入來源以及優化人際關係,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改變。透過小步驟的持續行動,我們能夠為人生的下半場注入活力與意義。
Thumbnail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到了40歲,開始感到有些迷茫,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不如預期?《40歲起的人生課》是專為你而寫的,幫助你打破「一事無成」的焦慮,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書中要告訴你:那種焦慮,覺得「一切來不及了」的感受其實再正常不過,並非你的錯。但40歲還不到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的開始!你可以為第二人生做好準備。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
Thumbnail
在面對困境時,我們應重新以初心來看待,勇敢迎接變化與成長。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面對挫折、珍視健康以及積極思考,幫助讀者在四十歲後迎接新的人生階段,進而擁抱無限可能性。藉由寫下目標與感謝清單,並關注生活中的微小幸福,我們能在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平衡與滿足。無論年齡如何,我們都應持續學習、成長,享受每一個當下。
Thumbnail
四十歳是人生的新起點,許多人在此時面臨人生重新規劃的機會。本文探討如何在這個年齡層審視過去、設定目標、提升自我價值、建立收入來源以及優化人際關係,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改變。透過小步驟的持續行動,我們能夠為人生的下半場注入活力與意義。
Thumbnail
中年是人生旅途中獨特而重要的階段,既充滿機遇也伴隨挑戰。 許多人在這個時期感受到職場壓力的頂峰,同時也面臨身體老化、家庭責任增加、與個人目標迷失的多重壓力。對某些人而言,中年或許象徵著穩定與成就,然而,對更多人來說,這卻是自我質疑與不安的高峰期。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開始反思:是否真的過著自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到了40歲,開始感到有些迷茫,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不如預期?《40歲起的人生課》是專為你而寫的,幫助你打破「一事無成」的焦慮,重拾對未來的信心。 書中要告訴你:那種焦慮,覺得「一切來不及了」的感受其實再正常不過,並非你的錯。但40歲還不到人生的尾聲,而是新的開始!你可以為第二人生做好準備。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晚美小姐已邁入40歲的人生階段 回首前半段人生心力,都投入在高壓的職場上(金融交易相關) 為了完成工作目標,下班後也持續在職進修(念了2個與工作上需要應用到的學位) 那段時間,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學校上課,不然就是在學校寫報告 一轉眼就邁入40歲的人生大關 心境上有了轉變 我逐漸把對工作的
Thumbnail
安可職涯這本書針對熟齡世代提供了針對性的職涯規劃、發展策略,並強調重塑職業觀念。此外,書中也提供了實用的工作轉換策略。這本書鼓勵讀者積極面對變化,並且擁抱在職涯中後期可能出現的新機會。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網路上有一篇文章:40歲後,如何度過中年危機?心理學家榮格說真正的治癒是成為自己。這是大部分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只是我們世俗上的貪嗔癡讓自己迷失了,所以還不知道成為自己的真義在哪裡?   常常碰到40歲以後的同事朋友都會很緊張擔心自己以後老了的生活,當然也會有一些人根本不擔心,這是每一個人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