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評估的展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月都很期待

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國際學習吧

線上講座的課程

今天1212

不是上網搶購物品

而是上線充實腦袋

請到奚永明老師來分享

藉由Joseph風趣的提問

奚老師精彩的解說

國際學習吧

國際學習吧

在學習移轉的議題上又有新的收穫

第一是變革

老師提到要將每一個課程

都當成變革管理來做

真的很貼切

也想起一句諺語

「世上兩件事情最難,

第一把別人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

第二把自己的想法裝到別人的腦袋」

所以每個課程不管主題是什麼

都是在改變學習者的腦袋

改變什麼呢?

跟環境及組織的需求有關

如果有明確的目標

大家都在同一堂課、同一位講師下學習

就可以形成一種組織文化

也會形成一種組織內的小聚落

後進者或沒參與到的人

就會在這個項目上變得格格不入

也會迫使他們跟進學習


早先我也發了一篇感慨文

“把簡單的事情-變複雜-專家-一套一套的邏輯

把複雜的事情-變簡單-行家-一招一招的拆解”

講師要能把知識點

轉變成學者能運用的工具

而且是迅速且有用

才能在L2進入L3時

儘快看到效果

加深學者的成就感

也能讓組織看到成效


第二是意圖

不管是辦訓單位還是主管

都希望投入的訓練資源

能確實看到成效

所以在思考辦訓內容時就要確認

主管對課程的需求到哪裡

是有用到就好?

還是想改善那個指標?

有沒有具體的想法?

還是純粹跟風?

確認了之後

才能知道課程內容改怎麼設計


之前在規劃初官的分科教育課程時

因為大老闆說要每個人都學會開甲車

跟原本只是學過開甲車

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且要現行的兩種車型都學

當時為了滿足需求

找相關部門及教官開了不少次的會

討論了場地、裝備、補給、時數、人數等問題

在不增加訓練週期的狀況下

得到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隔年

因為某些狀況

變得更嚴峻

所有學員都要拿到甲車駕照

哇…炸鍋

又是更嚴格的標準

所以後來的結論是要增加訓練週期才能滿足

由此可見

主管的需求標準

對課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辦訓單位絕不能自己一頭熱


奚老師剛剛也提到

掌握了需求之後

要採取主動評估的方式

並提供了12Q的作法

真的可以思考不同部門或角色

在訓練過程的前中後各有哪些工作要做

把這些事項彙整成檢核表

才能確保每次執行課程時

都能達到期望目標

有興趣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寫的那篇

訓練過程要做什麼

https://vocus.cc/article/64f83d87fd89780001975d8d

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喔⋯⋯🙏🙏


第三是相信

完成課程設計後

要找講師-對焦

要找場地-整備

要找學員-溝通

該做的能做的都做了

再來就是相信

講師可以確實教授到主管期望教的

學員可以確實學到主管期望他們學的

學完之後能夠確實運用到工作崗位上

運用之後確實有成果可以展現

當然

這個過程中

辦訓單位還是有些工作要做

要掌握課堂上的學習狀況

講師講的是否跟當初對焦時要求的一致?

學員在課程中有沒有投入?

課程後的結果有沒有符合預期?

學得好跟學不好的人有哪些?

回到各自的部門後有沒有展現所學的機會?

展現之後的成果如何?

部門主管能否提供回饋?

回饋是否精確?

有沒有辦法利用工作中學習來強化?

當然

除了這些事情以外

不同組織都還有不同的工作要做

訓練部門真的很辛苦

所以

有機會被派去受訓的人

真的要心存感激♥️♥️


raw-image





avatar-img
27會員
111內容數
學而有用,學以致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聽到彭建文老師的職場冰淇淋 訪談孫治華老師的講師之路時 就想起這個標題 當你關注某些事物 它在你的生活中就會被放大 就好像一張全景圖 鳥瞰時沒什麼 當你想看清楚某個景象會把它給拉近 只為了看的更清楚更仔細一點 這裡分享三點個人經驗 第一是投資自己 第二是投入學習 第三是投射成果
培訓很重要的Input是人 上一篇有提到可以依照公司不同的關注面項 使用矩陣來做區隔 今天來簡單試試幾個矩陣 還有矩陣與矩陣之間結合的狀況 第一個還是聰明與努力 這邊的努力比較偏向會不會自己動手執行 以此來分出主管、幕僚、小卒或退場 第二個是艾森豪矩陣或時間矩陣 以事情的重要性與急
訓練要花費很多資源 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空間、時間… 但是資源卻是有限的 以公司立場,投入成本就應該有所收穫 可能是正向的提升,如利潤 或者是負向的減低,如不良率   但是訓練投入的成本 卻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成果 尤其是不景氣的時候 要降低成本 首先想到就是人事成本
訓練是很花資源的一件事 需要很多地方的配合才能達到訓練的預期成效 下面就時間跟對象來做說明 時間區分送訓前、中、後 對象則分為組織、辦訓單位及個人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
今天聽到彭建文老師的職場冰淇淋 訪談孫治華老師的講師之路時 就想起這個標題 當你關注某些事物 它在你的生活中就會被放大 就好像一張全景圖 鳥瞰時沒什麼 當你想看清楚某個景象會把它給拉近 只為了看的更清楚更仔細一點 這裡分享三點個人經驗 第一是投資自己 第二是投入學習 第三是投射成果
培訓很重要的Input是人 上一篇有提到可以依照公司不同的關注面項 使用矩陣來做區隔 今天來簡單試試幾個矩陣 還有矩陣與矩陣之間結合的狀況 第一個還是聰明與努力 這邊的努力比較偏向會不會自己動手執行 以此來分出主管、幕僚、小卒或退場 第二個是艾森豪矩陣或時間矩陣 以事情的重要性與急
訓練要花費很多資源 包含人力、物力、財力、空間、時間… 但是資源卻是有限的 以公司立場,投入成本就應該有所收穫 可能是正向的提升,如利潤 或者是負向的減低,如不良率   但是訓練投入的成本 卻不是這麼容易可以看到成果 尤其是不景氣的時候 要降低成本 首先想到就是人事成本
訓練是很花資源的一件事 需要很多地方的配合才能達到訓練的預期成效 下面就時間跟對象來做說明 時間區分送訓前、中、後 對象則分為組織、辦訓單位及個人
學習要移轉,前提是什麼?.....Ans:學習要有效 移轉分為訓練投入-訓練產出-移轉條件三個部分 針對這個現象,接下來會就選、訓、育、用、留這五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如何增加移轉的CP值。
最近聽了一堂學習移轉的課程 所以把之前找的文獻又拿出來複習一下 當初老師指導的時候有說 學習要能移轉 前提是學習要有成效 而學習的成效最有名的理論是 Kirkpatrick的「反應、學習、行為、結果」四層次評鑑模式 在這次課程中聽到 沒有行為層次展現的學習 都是無效的學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坊間有許多財經作家/部落客錄製線上課程、出版理財書籍或辦理講座,往往課程收費金額都需要掏出不少花費,如何用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吸收理財知識呢?可以考慮社區大學開設的理財課程,以下以楊清舜老師的課程大綱作為簡介,有興趣的朋友只要交2600元學費,就能上18週課程總計36小時的理財知識。 一、楊清舜老師簡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公司實體課程說明狀況、之前課程心得(過往上完課沒帶走一些好東西,真覺得十分可惜)、這次講師介紹跟風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
在這堂課中,深深打破了我對原本所謂「協調」、「共識」等的既定印象,以及有很多不同的眼界思維去思考,能影響我整個專案的利害關鍵人有誰,以及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應對。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同學參加完就業服務乙級的總複習班,考完試後,及格了,我會要求他們寫一下上課前、後的差別,同時有什麼給同學的建議,以前要整理總覺得麻煩,現在把檔案丟上去,整理的內容方向有條有理…你怎麼能不善用CHATGPT呢? 以下是「上課前後的十大學習效果改善」及學員的感謝與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坊間有許多財經作家/部落客錄製線上課程、出版理財書籍或辦理講座,往往課程收費金額都需要掏出不少花費,如何用經濟實惠的方式來吸收理財知識呢?可以考慮社區大學開設的理財課程,以下以楊清舜老師的課程大綱作為簡介,有興趣的朋友只要交2600元學費,就能上18週課程總計36小時的理財知識。 一、楊清舜老師簡
Thumbnail
困難代表了你和對方的落差 在2022年,我加入了孫治華老師的《陪伴式講師訓》,並認識了書店老闆。從參加他組織的第一屆讀書會到第二屆讀書會,以及兩次的群山講座與病態性人格講座,這些課程中的作業並不容易,但我一步一步完成了作業。記得當時在2022年舉辦的《走讀創生讀書會》有六場,由於碰巧遇上台灣疫
公司實體課程說明狀況、之前課程心得(過往上完課沒帶走一些好東西,真覺得十分可惜)、這次講師介紹跟風格。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談了很多職場話題 今天來聊聊上課心得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的一個多月 參加了「一談就贏」的思維班 主要是在教談判學 以往我們參與的課程都是當天才開始準備 而一談就贏的課程跟以往不同 與談判相同在一開始你就要開始做情報搜集 藉由自我介紹來認識各個同學以及你未來的對手   藉由作業來
#NLP #保險 #業務 #銷售 #徐承庚 接近年底了,有許多學生在問我:老師,你的課程值得上嗎? 平常我很少推廣我的課程,都是願者上鉤居多 今天就來發一個學員課後的成績與改變的見證吧~ 01:02 怎麼會想要來上課?NLP保險會員班/NLP專業執行師證照班/NLP高階執行師證照
在這堂課中,深深打破了我對原本所謂「協調」、「共識」等的既定印象,以及有很多不同的眼界思維去思考,能影響我整個專案的利害關鍵人有誰,以及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