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5|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不可不知我與碳費數字的距離

依環保署官網,國際能源總署2019年的資料,

台灣人均排碳量為10.77噸/年,

為全球人均排碳量的2.45倍,

全球排名第19。

 

另全球平均碳權價格從2020年的2.49美元,

成長到2021年的3.82美元。

 

我簡單換算2023年每個人要繳碳費,

假設碳價5美元/噸X11噸排碳量/人= 55美元/人

相當每人要繳台幣1,670元碳費/年

 

依全民共享經濟成果普發現金辦法,

人均碳費不到每人均得領取6,000元的1/3

 

2022年台灣主計總處公佈GDP為32,788美元/人,

每人碳費55美元/人均GDP 32,788美元= 0.17%

 

說實在,我是感受不到繳碳費的驅動力

 

台灣現行決定採取碳費制,2024年開始收取,

目前訂定碳費收取標準約略300元/噸左右,

碳價300元/噸X11噸排碳量/人= 3,300元/人

每人碳費110美元/人均GDP 32,788美元= 0.34%

 

我一樣是感受不到繳碳費的驅動力

 

雖到2050年可能需要更高的價格,

2021年針對30位氣候經濟學家進行的—項調查估計,

要實現1.5°C目標需要50~250美元的價格,

預測中值為100美元。

 

我簡單換算2050年每個人要繳碳費,

碳價100美元/噸X11噸排碳量/人= 1,100美元/人

相當每人要繳台幣33,340元碳費/年,

每人碳費1,100美元/人均GDP 32,788美元= 3.4%

 

3.4%數字,我稍微感受到繳碳費的驅動力

但這一天是何時來?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建議2030年,

最低碳定價60歐元(約新台幣2,000元)

每人碳費660美元/人均GDP 32,788美元= 2.3%

 

預測2030年台灣GDP來到約50,000美元/人,

碳費的驅動力勢必更低

 

經由一連串碳費數字分析後,

我尚未找到碳費驅動企業轉型的急迫行動,

碳費實施對企業轉型可能是漸進的。

 

碳費作為一種外在的經濟刺激措施,

可以激勵企業改變其生產和商業模式,

進行漸進式的轉型。

 

以下是一些企業漸進轉型的可能方向:

1.減少能源消耗

企業可以透過更新設備和使用更高效率的能源來減少其能源消耗和相關排放。此外,透過節約能源來減少成本,也是企業擁抱可持續性的好方法。

 

2.推廣綠色能源

企業可以尋求透過投資、購買綠色能源或自身發電,減少其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其排放量。


3.產品或服務的轉型

企業可以開發更具綠色能源、低碳排放、高效率或可回收性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或服務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市場需求和利潤,還可以降低其環境影響。


4.智慧城市技術

企業可以採用智慧城市技術來更好地管理能源和資源的使用,例如使用智能照明、垃圾回收、節水設備等,以更有效地管理能源和資源。

 

5.提高供應鏈透明度

企業可以開發更透明的供應鏈,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其整個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量。此外,企業還可以與供應鏈中的供應商和客戶合作,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轉型。


這些轉型方向都有助於企業降低其碳排放量,從而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目標。

 

碳費驅動企業轉型需要長期的思考和努力,但對企業和環境的長遠利益都是值得的。

 

至於工程顧問業可以提供多種方式幫助企業,以下是一些例子:

 1.提供技術諮詢

工程顧問業可以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協助企業選擇最適合的技術方案,提高生產效率、節能減排、降低成本等。

 

2.執行工程項目

工程顧問業可以負責設計、監理和管理工程項目,並確保其符合所有法規和標準。

 

3.提供環境監測和評估服務

工程顧問業可以進行環境監測和評估,幫助企業遵守環境法規,並改善環境績效。

 

4.提供安全管理服務

工程顧問業可以協助企業制定和實施安全管理計劃,確保員工和設施的安全,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

 

5.提供可持續發展咨詢

工程顧問業可以為企業提供可持續發展咨詢,協助企業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和計劃,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平衡發展。

 

總體來說,工程顧問業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節約能源和資源、降低成本、減少風險、遵守法規和標準、實現可持續發展等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