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烏醫師說:「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沒有生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我想照樣造句: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不想親餵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前幾週朋友和我分享他在一個幼兒團的場合,說他自己身為母親,只有孩子出生前兩個月短暫享受一下親餵時光,因為對於自己身體感知力很強,很快的對於親餵孩子的感受不再美好,於是他就轉成瓶餵孩子了。
現場團體的男性主講人,馬上跟我的朋友說:「媽媽要 #親餵 孩子,才能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呀!」
我朋友棒呆了,他當場回問:「身為不能親餵的爸爸你本人,難道就沒有和你的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嗎?」
我真的非常喜歡我朋友的問句反詰。
如果非要親餵才能讓家長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那是不是曾經罹患乳癌切除乳房不可能再親餵孩子的女性,就無法與自己的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還有兩個媽媽的同性婚姻家庭,不使用自己乳房哺乳的媽媽,就無法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還有收養家庭的媽媽,也無法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
更不用說像是我朋友的回問,生理上就是無奶之徒的父親們,只因為無法親餵,是不是都沒有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
在判斷一組親子關係,是否屬於安全型的依附關係系統裡,並 沒 有 檢視在親子互動中,家長是不是有進行親餵的哺乳方式,甚至連與哺乳方式相關的擦邊球 都 沒 有。
若是我在現場,我會詢問這位先生,他為何判定非得要親餵才能與孩子建立最特別的親密連結?我會猜測,是不是因為他看了親密育兒的書才有的想法,那我會更認真的好奇,這位先生,是否有用席爾斯醫生教導爸爸的類親餵方式,將溫好的奶放在奶袋裡,貼在自己的胸膛,再用特殊導管讓孩子以類似親餵的方式,靠在爸爸的懷抱中,仿照親餵的模樣。
如果這位先生認為親餵寶寶是如此重要,爸爸也可以非常認真地做到呀!為何一定要媽媽來?
如果在我這樣的猜測脈絡中,會不會一不小心就發現,這位先生其實最基底的預設是:「應該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應該是母親。」所以不願意接受我朋友身為母親卻不想親餵孩子的這個回應嗎?
如果是我的猜測.....那.....整件事情的起點,是不是應該回到性別不平等的親職預設?
不平等的預設女性就應該要內建慈祥母性;
不平等的預設女性應該要成為某種制式化的母親角色;
不平等的預設只有女性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男性只能成為次要照顧者;
不要再假裝沒有看到真相:「一個人是否能與孩子建立最特別親密的連結關鍵是『投入多少育兒時數』」。
走到這個年代,我期許我們不只把子宮還給每個女性作主,也把每個乳房還給每個女性作主。
身為媽媽,他可以奶水豐沛但就是不想親餵!
身為媽媽,他可以奶水不太足但是也不想追奶!
身為媽媽,他可以根本從來沒有想要親餵他的孩子,沒有為什麼,就只是因為他不想。
尊重別人的選擇是一個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很不容易的事。
我在想,如果這位先生的女兒,長大以後成為母親,不想選擇親餵自己的孩子,那麼這位在宣導著『讓孩子做自己好好長大』的先生,是否能回到自己對於孩子的初衷,讓他的女兒做自己、選擇不親餵孩子?
可以分享母乳的好處,可以分享親餵在你自己的經驗裡,有哪些愉快的經驗,但是這些分享,都不是作為說服對方成為和你同一陣線的言詞,也不要用任何的你自己的視角,試圖去“使人感到不足的焦慮”。
#第四期安全圈工作坊招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