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2/09週六分享會:「杜鵑窩的春天_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活動側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實習生幸慧

raw-image

來專線實習的日子已經慢慢步入尾聲,因為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末的分享會「家屬如何回應當事人的親密需求」。這個議題也是我很感興趣的,關於當事人在談感情、遇到感情的議題時,身為家屬可以做些什麼?不論是身為家屬、工作者或是對精神障礙議題有興趣的社會大眾,都可以透過這個分享更貼近精神障礙家庭,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

    今日的講師也是我們專線的工作人員,由心理師建豪以及社工師宜恩擔任講師。建豪以一個小故事作為今日的開場,故事大致是說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講師接著談論到談感情需要培養的四種能力,分別是:理解自己的狀態、表達自己的狀態、同理別人的情緒狀態、承接與回應他人的能力。講師提到,理解自己的狀態是最難的,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理解自己的情緒,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與人溝通就會產生困難;另外則是承接與回應他人的能力,這部分也是需要經過學習的,經過後天的學習我們才懂得同理別人、回應別人。講師也分別用了兩部電影的片段當作例子,分析當事人談感情的狀況。電影的片段來自於《派特的幸福劇本》與《為她瘋狂》,電影雖然多了戲劇性的元素,但是我覺得其中想傳達的概念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們都不是生來就會與他人相處的,人與人之間在相處的過程中也許會經歷誤會、爭執、吵架,甚至是關係破裂,面對精神障礙的當事人,這種情況可能會比一般人來得多一些,但是經過後天的學習與互相理解,我們會慢慢做得更好,也會慢慢找到與對方相處的方法。也許當事人的學習比一般人要來得慢一些,但是經過不斷地學習,也一樣會找到自己的步調。而不只是談感情,在很多關係的建立都是如此,當然,遇到喜歡的人,我們會願意多努力一些,願意經歷多一些挫折,面對不喜歡的人,很可能我們比較容易放棄。

    《派特的幸福劇本》電影中有個片段也讓我很感動,男、女主角在餐廳發生爭執,接著在街上大吵大鬧,引來路人圍觀,女主角見到男主角發生危機要被警察帶走了,女主角知道他的心理狀態,即使剛剛被對方的言語傷害,她還是願意立刻對男主角伸出援手,選擇站在他這邊。我覺得可以同理別人的狀態,並且善用回應他人的能力,如果這部分做得適當,就像電影中的結果一樣,其實可以幫助到對方,同時也是雙方關係能不能往前推進的關鍵。最後分享會也討論到容納之窗的理論,如果可以判斷自己當下的狀態,比較容易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先讓自己處於適中的狀態,再去處理需要溝通或是比較嚴肅的議題。也就是說當雙方都在情緒良好的狀態,才適合處理矛盾或是爭執的事端,不會讓情緒影響自身的判斷。

    分享會帶來很多關於人與人相處的省思,也因為每個家庭樣貌都不相同,我們很難直接下定義精神障礙當事人是否適合談感情,但是把握這些與人相處的能力,不論是否身為當事人或是身為家屬,都是幫助我們與人維持良好互動的方法。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專線從3月開始,每月舉辦一場主題分享會,至今已辦過:危機處理、照顧者(子女身份)經驗分享、照顧者(父母身份)經驗分享、醫院與社區工作者的對話、照顧者(手足身份)經驗分享、當事者減藥經驗分享、當事者(躁鬱症)經驗分享,我幾乎跟著參與了每一場,這每一場分享會都讓我獲益良多。
本次分享會的主題是社區關懷訪視員(以下簡稱關訪員),邀請到曾任職關訪員四年餘的潘亭妤,與我們分享她在工作中的所見與反思。
在5/20的專線分享會之前,對於精神疾病當事人談感情,我一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像與疑問,像是當事人談感情時會不會有比較多阻礙呢?當事人又是如何看待與感受自身的情感以及與他人的感情關係呢?過程中不但觀看到許多人對於愛情有不同的詮釋與樣貌,也回頭聽見自己面對過去感情的矛盾聲音。
講者徐志雲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從自己的從業經驗來談談在醫療中看到的視野。
這是我來專線實習的第三個月,因為工作夥伴的邀請,我一起參與了專線週六的分享會「復元路上的兩人三腳~以奇異果一人一故事劇場為例」。之前有聽專線的夥伴提起過「一人一故事」劇場,但是自己本身並沒有接觸過,於是帶著一半好奇一半學習的精神,期待著今天的分享會。 颱風們也想共襄盛舉,前腳剛走
這場有兩位資深社區工作者與精神科主任對話,各有不同切入要點,奮力分享自己對於社區的理念,希望在自己工作岡位與彼此之間如何有所關聯的想像。
專線從3月開始,每月舉辦一場主題分享會,至今已辦過:危機處理、照顧者(子女身份)經驗分享、照顧者(父母身份)經驗分享、醫院與社區工作者的對話、照顧者(手足身份)經驗分享、當事者減藥經驗分享、當事者(躁鬱症)經驗分享,我幾乎跟著參與了每一場,這每一場分享會都讓我獲益良多。
本次分享會的主題是社區關懷訪視員(以下簡稱關訪員),邀請到曾任職關訪員四年餘的潘亭妤,與我們分享她在工作中的所見與反思。
在5/20的專線分享會之前,對於精神疾病當事人談感情,我一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像與疑問,像是當事人談感情時會不會有比較多阻礙呢?當事人又是如何看待與感受自身的情感以及與他人的感情關係呢?過程中不但觀看到許多人對於愛情有不同的詮釋與樣貌,也回頭聽見自己面對過去感情的矛盾聲音。
講者徐志雲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從自己的從業經驗來談談在醫療中看到的視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如果你還沒有清除你的痛苦之身,如果你還沒有從你的潛意識矩陣的根部清除植入物,以及所有的受害者心結和恐懼層,這使得它對於那些內心的恐懼會被放大並且對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地球上的許多人仍然不了解揚升過程,也沒有消除恐懼的工具。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區分「假焦慮」、「真焦慮」,瞭解並克服身體的恐懼反應
Thumbnail
如果你經常感到焦慮,無法應對困難,或是希望瞭解如何適應焦慮情緒,這篇文章將提供一些分享與建議。掌握面對焦慮的方式,並重新認識自己,讓我們一起迎接不焦慮的人生。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一直覺得人的行動是由兩個系統驅使的:恐懼同愛
Thumbnail
如果你還沒有清除你的痛苦之身,如果你還沒有從你的潛意識矩陣的根部清除植入物,以及所有的受害者心結和恐懼層,這使得它對於那些內心的恐懼會被放大並且對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地球上的許多人仍然不了解揚升過程,也沒有消除恐懼的工具。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