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識到自己難以進入一種「吵架」的情境。這並不是說我的脾氣特別好,或不會有和別人不同的意見。相反的,我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會有和別人不同的意見。進一步來說,我相信只要人作為(或意欲自己作為)一真正的人,他勢必要、也勢必會在每件事情上都有一屬於他的獨到的意見。
也許粗糙拙劣、也許差異幽微,但正如兩個人絕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經歷,對於不特定的每一件事也絕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意見。這是眾人吵架的前提,也是我難以理解吵架的理由。
即便不是特別樂意,我完全可以在一些特定與非特定的情況下與人進行「強硬的討論」或「激烈的意見交換」。然而,要進入一個敵意情境,以不溝通(或至少暫停溝通)的方式進行傷害性與防衛性的互動。這對我來說完全不make sense。
這聽起來會朝某種過分理性的方向前進,但對我來說卻完全相反。正是因為我們有豐富的情緒與觀點急促地需要被疏導,我們更需要去盡可能高濃度地宣告出來,並盡可能完備地去和你所要傳達的那人整合,來在這個溝通裡面完成那你特別想要其被建構出的敘事。
也就是說,你需要更加清晰且符合對方耳朵寬度地說明出來,你必須更不厭其煩地說以及聆聽。你需要更積極地去給予對方把話說完整的空間,才可以找到那個「你說的對,也正因如此,我才會覺得」,來和對方共同把你們的城堡建造完成。
越是不被理解,就越要奮力去讓他清晰,在這樣的優先順序下,越是激動就越無力於讓吵架形成,卻眼看吵架在對方與自己之間逐漸形成,並感受到更深的無力。終究僅能在那逐漸關上的門前面奮力地敲,直到自己不在相信這麼做有意義為止。
「表達」與「互動」的方式有無限多種,但「溝通」要求更多條件才成立。「難得遇見一個能夠且意願與你溝通的人,你不會發自內心地想要放棄」,維持這樣相信的人,暫且沒有能力享受所謂的「吵架的樂趣」。
到粉絲專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