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你的善意總是被潑冷水嗎?》-搞清楚什麼是「成熟的」善



     

     

    靜如是個單純而熱情的人,非常喜愛分享自己生活中美好的體驗。不管是享用了豐盛的美食、買到超好用的小家電,或是上了什麼很棒的課程,她都像收到對方廣告費般,熱情的跟身邊的人分享。

    最近靜如學了幾個月的瑜珈,不僅原本的過敏症狀減輕,睡眠品質改善了,連上班都變得比較有精神。她想起妹妹也有過敏體質,妹夫長期的工作壓力造成肩頸僵硬,爸媽老是抱怨睡眠品質差,他們都應該來學瑜珈,症狀就能獲得改善。

    她決定下次回娘家要跟大家分享這麼棒的課程。

     

    就在母親節這天,趁著全部的人都回娘家團聚,靜如熱情的分享自己學習瑜珈的各種好處。剛開始大家都開心的聽著,妹夫還問了些課程相關問題。靜如開心極了!她好希望大家都能去學瑜珈,這樣全家人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這真的太棒了!

    於是她更進一步的說:「下一期的課程你們就一起來,我幫你們報名,家人有很優惠的折扣喔!」

    話才說完卻突然一陣靜默,大家面面相覷。

    幾秒鐘之後妹夫勉強擠出笑容:「謝謝大姐的好意,不過我都比較晚下班,時間恐怕配合不上……」

    妹妹結結巴巴的說:「我要看孩子們的功課,也不方便……」

    爸媽邊說邊揮著手:「我們一把老骨頭了,那是你們年輕人的玩意……」

     

    靜如聽得出來大家都在找藉口,她不明白自己的善意為何會被潑冷水?對身體健康這麼有幫助的事,為什麼大家沒有意願去做?人活著不就是該健健康康的嗎?要活就要動的道理,難道大家不知道嗎?她沮喪的帶著一堆的問號回家。

     

    你也是個熱情分享卻常被潑冷水的好心人嗎?或是你的身邊就有這樣善良而熱情的人?你看見他們心裡「共好」的盼望,不捨他們總是踢到鐵板?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我們都心須先明白,「成熟的善」與「不成熟的善」的差別。 

     

    不成熟的善,是把所有人都當成跟自己一樣,從自己的角度去考量所有的事情,覺得自己喜歡的,對自己好的,其他人也都會喜歡,或是也應該覺得很好,於是就很熱情的以這樣的善念去做事。這是忽略了「一樣米養百樣人」的差異。


     


    成熟的善,是心裡有更多的「空間」,能「放下」自己的想法,去體會對方的立場,對方的現況、意願和喜好。試著以對方的角度來思考,體貼對方跟自己的「差異」。多去想一想,對方真的需要這個嗎?我給出這個,真的對他有幫助嗎?這樣的善,才不會變成一廂情願。


     

    以靜如的例子來說,適可而止的善就是「單純的分享」。把自己學習瑜珈的收穫分享出去,然後這樣就可以了。至於聽見的人要不要去上課,就讓他們自己去做決定,這樣才不會給對方造成壓力,才是更體貼的善意。

     

    如果身邊有靜如這樣的家人或朋友,看著他們的熱情老是被潑冷水,你於心不忍想要提醒她,可以怎麼做呢?

     

    靜如的先生就巧妙的用了一個小計策。

     

    靜如的先生平常很喜歡寫書法,每週六去上書法課已經好幾年的時間,但靜如一直興趣缺缺。

    有次先生突然跟靜如說,已經幫她報名了下一期的書法課,要靜如一起來寫書法。

    靜如當下臉色大變,皺著眉說「我對寫書法又沒有興趣,你幹麻要幫我報名啊?」

    「寫書法可以讓心情很平靜,讓頭腦獲得休息,是很不錯的心靈良藥啊!」

    「你說的沒錯,可是我真的對寫書法沒興趣啦〜」靜如有些懊惱的說。

    「那我想你妹妹和妹夫,大概也是對瑜珈沒有興趣吧!」先生微笑的看著她。

     

    這時靜如才明白,先生並不真的要她去學書法,而是用這個方法讓她體會到,家人不想學瑜珈的心情。原來自己覺得很棒的事情,其他人不見得有興趣。是自己忽略了每個人的特質與喜好不同,而不是別人故意潑自己冷水。

    透過這個「清楚」,靜如開始調整自己的作法。她還是非常樂於分享自己生命中美好的體驗,但不再「盼望」別人也一起去做。而這樣的調整,讓靜如之後跟家人的相聚,變得更輕鬆自在了。有時候家人還會主動提問:「最近又上了什麼有趣的課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所有的人生故事,都有養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