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所謂言語暴力亦有邏輯~回溯童年目睹家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4-52

2024-52



分析施暴者的內在運作歷程~八個切入點


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會有各種摩擦,甚至利益衝突,所以只有善良是不行的,會無法適應生存壓力。


探索童年創傷對自己的影響時,回想到一個場景,並且更加理解家暴相對人的內在運作。此外,我也會試圖從「家族系統」與「複雜性創傷」的角度去看。


正常狀態下,大家當然是反對肢體暴力、言語精神暴力。但我覺得只有反對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更深入了解施暴者內在的心理運作,才能更好地去因應一般常理與相對人之間的「認知落差」——所謂暴力,亦有其運作邏輯。


大約在我八歲以前,有次我爸帶小孩出去吃兒童餐廳,不過他自己沒吃,但他也沒告訴我媽;結果回家時發現我媽沒準備他的飯,就氣到把冰箱的食物掃到地上,而且打了我媽一巴掌。我媽嚇到了,捂著臉跌坐在地上哭,聽我爸在那大罵。


以下試圖代入我父親的角度,去分析內在運作歷程:


1.指責:

因爲對方愚蠢做錯事,害我不舒服、權益受損,所以我罵他是應該的,這是他應受的懲罰。 #我罵他是要他認錯改善,這也是對他好。


2.憤怒、暴怒& #受害者角色:


我的損失是重大的、不可彌補的、不應該發生的、 #簡直是太不公平了!我才是委屈的受害人。包括我耗損在煩惱和罵他的時間,也是對我的侵害—— #這些時間可是我的生命!


所以我這麼生氣也是應該的;我強烈的憤怒必須要有出口, #對方必須為我的憤怒負責任、承擔我的憤怒。


3.自我中心:

因為我是對的,所以我做這些都是可以被允許的。


4.有權對他人生氣真爽!

打下去那刻真爽!罵下去那刻真爽!我生命的垃圾情緒都是眼前的人帶來的! #我必須攻擊他、擊潰他!我必須發洩情緒——然後我才能恢復平靜。


5.犯錯者不值得同情:

他人的難過不關我的事,誰叫他要犯錯?我也不需要感到抱歉, #畢竟世界上也沒人來同情我的受苦。我一點錯也沒有,我是在捍衛我的權益。


6.進一步非人化:

*犯錯者不是人(沒有人權、只是「次等(低賤)的人」、只會帶給人麻煩的累贅、不配被好好對待)

* #我對他人痛苦沒有感受或同理(也不需要有)


7.我已經對他很好:

我願意包容他已經很了不起,是我不跟他計較,不然這種人出去誰會要?(進入PUA, #先貶低後情勒)


8. #更大的受害者:

我們同屬一個團隊(家庭或伴侶關係等),他如果不夠好,自然會影響到我——結果我不只要付出我這一半的努力,甚至要承受他那一份爛帳?!我在外面辛苦打拼,他懂我嗎?!他幫了我什麼?!他靠我,#那我要靠誰?!他別拖後腿就很好了!


/


暴力模式的好處與難以改變


客觀來看,憤怒與攻擊都是生命力的運用,甚至是一種「有用」的生存自保策略——畢竟不好的都是別人,無辜的都是「我」,何樂而不為呢?


從施暴者的單一角度,這樣做只有好,沒有壞,甚至還可以獲得額外的好處,比如「我可以擁有免費出氣包、 #操控他人懂得看我臉色做事、 #獲取外人來同情我——這不只很爽,而且是我應得的。」畢竟,有一種人性就是踩低,捧高。就算捧不到高的,「至少我有人可以踩踩,那個優越感真爽!」


其實寫到後來,我已經不只是在寫我爸,也包括自己聽過、看過的各種故事…。並不是要指責他人不去反省或改變,只是單純想描述那個人性共通的運作歷程。


暴力中的憤怒,無非也就是欺負弱小,吃定他人無法反擊「我」。就算不去欺負身邊的人,也可以去欺負服務生、欺負動物…因為無法消化憤怒的人,必定得為自己找到情緒出口,不然自己可受不了。


如果把人和事情分開來看,「#無法消化憤怒」本身是值得同情的,畢竟這就是一種苦,甚至是一種障礙或發展不足。這樣的模式有時與「人格特質」和「童年創傷」有關(家暴模式代代相傳),其實也跟社會文化有關。


只是放到關係去看,可以看到受害者/倖存者的無力,因為很難去打斷、改變他人的「憤怒—攻擊」循環。只要他一天認為暴力有效,他就會持續使用;只要他一天覺得代價低於獲益,他就不會想去嘗試替代的方法。


但是,若有合適的契機,當事人還是有機會找到與自己共處、與世界共處的方法,因為那更符合他的益處(比如人老不得不低頭,或者遇到真愛或大師感化…吧)。


/


激烈的愛恨交織~聊聊依附創傷


你說這樣的人難道就沒有愛嗎?有時也是有的,只是可能變成「愛之欲其生, #恨之欲其死」的兩極衝突,而且還可以自圓其說、不會分裂。


參考對客體理論的不專業認識:當我們還是小寶寶時,一切都要仰賴他人才能生存(最早的自卑感)。由於寶寶沒有因應壓力的能力,所以餓了渴了如果沒人照顧,那帶來的情緒壓力可是驚濤駭浪、排山倒海。所以,給我吃的就像天使,不給我吃就像惡魔——愛恨就是如此分明並存。


即使我們已經成人了,也還是離不開親密關係,依然是社會性動物。這種「 #不得不去依賴他人(的愛)」的本能,其實既是禮物也是壓力。禮物就是愛與被愛的循環;壓力就是苦於永不得滿足,甚至要冒著受傷的風險。


所謂「自我中心」(甚至精神操控)的一種涵義,就是他人都應該符合「我」的意志與需求——如果他不愛我、不能滿足我,那他就是有罪。這是善惡好壞的二分法。


更進一步說,「巨嬰」的本質就是如此脆弱而痛苦啊!「 #我恨我需要他人的愛與幫助; #我更恨我無法完全掌控他人——所謂的安全感根本不存在!他人根本就不可靠!但我也不想只有自己一個人!」(好像開始寫到矛盾依附或邊緣人格)


從這種「依附創傷」的角度去看,只要當事人願意求助,還是可以適度對症下藥。參考正念取向的辯證治療,包括四大主題:正念了了分明、情緒調節、痛苦耐受、人際互動。


畢竟,創傷的激烈痛苦會使人理智斷線、行為失控。所以需要先一步步拓展一個人的身心承受能力、 #重建安撫自己的核心安全感與掌控感。如此一來,內在瘋狂的怪物就會慢慢縮小,真誠的內在小孩也能夠慢慢顯現。


說穿了,別人的好壞某方面與我們無關, #是我們先將自己的需求投射出去(給別人傷害我們的機會),然後又用他們的回應來評判他們。怪罪別人很容易,但是,自我照顧始終是自己的課題,而且是到死前最後一刻都在練習的課題。


人多少都會有這些脆弱與指責的時刻,這就是凡人啊。勇敢面對自己、好好療癒自己吧。


/


陪伴者的傷與療癒~停止自我犧牲(甚至自我責備)


如果是陪在身邊的人,有時必須接受自己已經盡力、愛莫能助;先適度保護自己、保持距離吧。總得先讓自己壯大起來,才能看清楚下一步還能做點什麼(或不做什麼)。


假如情義都已經消耗掉,心如死灰、形同陌路…那記得給自己最後的退路吧,至少你的人生還要繼續, #不能被消耗殆盡。因為如果別人要辜負你、利用你, #他可能是不會有底線的;因為他就是要榨乾你,才能成就他的成功與生命力(這是自戀者的食物鏈吧? #你的價值就是當個好的祭品/犧牲品)。


哀莫大於心死。心死的過程可能痛不欲生,但勉強也是好事;因為有人即使心死了,還是戒不掉對他人的「牽掛」…已經太習慣為他人而活了,即使離開也不知何以為繼,甚至喪失了存在的價值(奉獻者)。(啊我聯想到邪教的脫離者…)


如果去到沒有對方的世界,會有什麼風景呢?自由的空氣會是怎樣?被折磨的心如何修復?


其實很難有個簡單的答案。只願你遇到更多好人好事,重拾愛自己的能力,以及無論如何都要往前走的勇氣。


以上,祝福大家~歡迎幫我按讚、留言、轉貼,感謝支持!✨


PS.這幅畫像保護罩。


By莫名其妙寫好長的夜希

2024/2/27


––


🍀線上畫聚|3/17正念三角動態覺察(公益31)

https://reurl.cc/77lgol

🍀社團|夜希陪你藝起玩畫~生命即創作

https://reurl.cc/VDRz2Q


––


🏳️‍🌈夜希的談心空間🏳️‍🌈

~涵容陰影,常懷希望~


|藝術療遇|牌卡諮詢|催眠陪伴|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夜希的談心空間的沙龍
16會員
104內容數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2024/03/31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2024/03/31
如果無法說服自己相信希望,就不要用力勉強吧。此刻就是覺得疲累茫然悲傷,那就陪伴自己好好悲傷吧,這也是一種愛;這就是愛了。
Thumbnail
2024/03/30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2024/03/30
學習知識是一回事,用生命把知識消化與內化,那又是另一回事。一切往外的努力,都必須同時向內——穩定的身心能量是一切的基礎。
Thumbnail
2024/03/26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2024/03/26
也許人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但是至少, 我想要盡我所能去努力,這也是為了我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當我們願意伸手幫助別人的那一刻,心裡那道無法結痂的陳年傷口就會開始漸漸乾爽。童年受到的傷害,長大後就用各種方式假裝它已經不存在,如果是家暴陰影,便會佯裝堅強,以強勢個性偽裝自己,讓人畏懼以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言語霸凌,就會養成不輕易認錯以及得理不饒人的習氣,讓自己不再輕易受到口語上的威脅和傷害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創傷」不是每個人都想經歷的,很痛苦!很煎熬!很難受! 我有很多的創傷經驗,細數一下,我還真數不出來我有多少的創傷,不管是肢體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這些種種的暴力成為我一輩子的創傷,在我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必須全部承受下來。 我怎麼叫、怎麼哭,就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來拯救我、抱著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傷痛是無法比較輕重的,面對惡意的傷害、內心的無助感, 從小到大的求學階段, 都沒有人教過我面對這些"惡意的傷害"時,我該如何保護我自己, 我無法改變他人的觀念、想法,也曾數次嘗試過與他人溝通, 那些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是必須花加倍的力氣才能重新再站起來。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那些片段仍在我腦海中、潛意識中,充斥著我的全身。 我想這輩子我都無法發自內心地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是的。 誰能確定他會不會下一秒就背叛我?誰又能確定他這一生絕對不會背叛我? 我不相信除了我以外的任何人,只有自己能夠相信。 我始終在嘗試做一些努力,多對這個世界釋出一些善意,不過看來他依舊沒
Thumbnail
所謂「生命的禮物」已經贈與你了,快樂是你的,苦痛也是你的—— 如何因應也在於你(然後稱之為自由意志)。
Thumbnail
所謂「生命的禮物」已經贈與你了,快樂是你的,苦痛也是你的—— 如何因應也在於你(然後稱之為自由意志)。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Thumbnail
人要能好好存活,有時需要「既純真又世故」,既能保護自己不被複雜擊倒,也能支持自己保有單純的信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