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研究清史的歐美漢學家曾經有過一個說法:一度不可一世的清朝,在十九世紀經歷了「絕對能擊倒一個王朝的完美風暴」,才終於在1911年墜落。

完美風暴這個詞,大概也可以形容十九世紀愛爾蘭語的經歷。帝國主義、經濟誘因、自然災害、使用者自身因形勢比人強產生的自卑感,乃至於宗教因素,這些可以使語言滅亡的要素,「愛爾蘭語衰亡史」樣樣具備。

愛爾蘭受到英國傾軋很久,但到1801年,愛爾蘭才徹底喪失自治權利,完完全全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份。那個時候,愛爾蘭語,當然還是大部分愛爾蘭人的母語。不過帝國教育政策,在1831年開了衰亡的第一槍:愛爾蘭的基礎教育系統(National school),居然不教愛爾蘭語。1878年總算在課表上有了愛爾蘭語,但那是選修,跟拉丁語、法語等等同個級別。

愛爾蘭人的主流宗教,天主教,也在教育上將愛爾蘭語往懸崖邊推了一把。因為天主教勢力在初級教育系統中勢力龐大,但天主教會不怎麼鼓勵使用愛爾蘭語。第一本由天主教會直接授權的愛爾蘭語聖經,還是在1981年出版的「An Biobla Naofa」(雖然以前有個別翻譯的愛爾蘭聖經)。

在實地的教育現場,和地方教會現場,基於現實需要,當然還是有許多教職人員和神職人員用愛爾蘭語工作。但高層的立場就是如此:你用英文和拉丁文就好。

不過,如果只是制度上的不友善,愛爾蘭語大概不至於淪落至此。歐洲十九世紀最慘烈的饑荒:愛爾蘭大饑荒,於1845年降臨。

因飢荒死亡的人數,差不多有一百萬人,而愛爾蘭在饑荒前的頂峰人口,只有八百萬人。八分之一的愛爾蘭母語者,直接因飢荒離開人世。飢荒帶來的衝擊不只如此。為了生活,大批愛爾蘭人移民英格蘭、蘇格蘭和美國。近百年的移民下來,愛爾蘭人口在1931年來到最低點:四百二十一萬人,只有飢荒前的一半。甚至現在愛爾蘭全島的人口,也只有七百一十萬人(2022年)。

愛爾蘭語於島上的使用人口分佈。1871年。

愛爾蘭語於島上的使用人口分佈。1871年。



移民到英、美的愛爾蘭人,陷在英語世界的汪洋中,出於生存、出於經濟需求,英語就在優先順序上壓倒了愛爾蘭語。許多愛爾蘭移民甚至不鼓勵孩子學習愛爾蘭語。

最後,我們就來到了自卑感了。在十九世紀,許多受歐美殖民主義壓迫的國度,都在語言上有自卑感。覺得自己的母語「野蠻、落後、跟不上時代」。

所以中國有劉師培這樣棄漢字的無政府主義者。連革新成帝國主義國家的日本都有類似討論。

愛爾蘭也不例外。「相對於英語,愛爾蘭語是落後的」這樣的想法在十九世紀的愛爾蘭人中並不罕見。

我們舉一位愛爾蘭政治家,丹尼爾.歐康諾(Daniel O'Connell)為例。

歐康諾棄用母語愛爾蘭語是有名的。他曾這樣說過:「我是位十足的功利主義者,所以我不會遺憾愛爾蘭語的逐漸棄用……雖然這個語言與纏繞在許多愛爾蘭人心上的回憶相連,但英語作為所有現代溝通之媒介,其效能之優越是如此之大,讓我可以在不發一聲嘆息的情況下,見證愛爾蘭語的棄置。」(I am sufficiently utilitarian not to regret [the] gradual abandonment [of Irish]... Although the language is associated with many recollections that twine round the hearts of Irishmen, yet the superior utility of the English tongue, as the medium of all modern communication is so great, that I can witness, without a sigh, the gradual disuse of Irish.)

這樣一看,好像會覺得歐康諾就是個英國帝國主義的擁護者。實際上歐康諾為以愛爾蘭人為主的天主教徒爭取不少權益,號稱「解放者」,在愛爾蘭民族主義殿堂上享有一席之地。連他也如此,其他人更不用說。

復興愛爾蘭語的運動自然有。這在十九世紀末開始比較蓬勃。有組織「蓋爾同盟」(Gaelic League. 愛爾蘭語:Conradh na Gaeilge)幫忙推波助瀾。愛爾蘭新教徒,也早在十八世紀末開始有注意到愛爾蘭語的重要性。

但總體來說,形勢比人強。愛爾蘭語仍逐步消亡。1998年,約翰.亨利(愛爾蘭名Seán Ó hEinirí)過世。他是直到當年,最後一個不是雙語人士的愛爾蘭母語者。愛爾蘭語,也就長期成為與希伯來語比較的民族語言復興「失敗案例」。

當然,前景在二十一世紀也不是非常悲觀。目前估計,愛爾蘭共和國還有百分之十的人口,非常活躍地使用愛爾蘭語。也就是差不多五十萬人左右。接下來好好努力,大概還是能救回來。

不過愛爾蘭語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語言的前途如何,其實不完全取決於當下的使用人口。更重要的是所處的社會環境和結構。如果當下的社會非常不利於該語言的使用,即使有數百萬的母語人口,對語言傳承來說也是相當危險的。因為年輕人不會學,而長輩們遲早會凋零。


圖片與資料來自於維基百科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第一個比較有交情的義大利人,是一位來自南義小城市Lecce的一個老先生。老先生是攝影師,好幾十年前曾經在古巴受政府委託拍攝古巴各處人文、自然風景的明信片。雖然一直沒說,但熱帶島嶼人最有研究的地方其實是古巴史,或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看老先生跟我曬各種古巴的照片。那是我未能有機會前往的精神
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History就是His story,代表歷史都是從成功的男性角度來講的。我們不該忽視歷史中女性的角色,所以也該有『Herstory』」。 我們必須要說,傳統上歷史學過度重視男性,女性聲音不成比例地低(當然這也與歷史脈絡本身有關,例如古代女性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龍年開始了!讓我們繼續來講一些關於龍的故事。今天的主題,就是目前好多歷史、文化粉專都在講的基督教著名傳說「聖喬治屠龍」。曾去過莫斯科、或者是在戰略遊戲裡玩過莫斯科大公國的讀者們可能會注意到,莫斯科的旗幟上,就有全副武裝的騎士持槍刺殺飛龍的圖案。沒錯,這個圖像也是聖喬治屠龍,或者我們把他的名字斯拉夫化
這一天發生的事,對今年看過《奧本海默》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今年是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紀念日。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試爆原子彈成功。於是,世界正式進入雙方皆擁有核武的「冷戰」時代。 但對現代來說,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後續影響。蘇聯完成原子彈計畫的速度超乎美國想像。蘇聯科研
為什麼人們總覺得外國比本國好? 這樣的想法實際上自古就有。讓我們從古代基督教傳說,「東方約翰王」來看看這樣想法背後的意義。
我第一個比較有交情的義大利人,是一位來自南義小城市Lecce的一個老先生。老先生是攝影師,好幾十年前曾經在古巴受政府委託拍攝古巴各處人文、自然風景的明信片。雖然一直沒說,但熱帶島嶼人最有研究的地方其實是古巴史,或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看老先生跟我曬各種古巴的照片。那是我未能有機會前往的精神
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History就是His story,代表歷史都是從成功的男性角度來講的。我們不該忽視歷史中女性的角色,所以也該有『Herstory』」。 我們必須要說,傳統上歷史學過度重視男性,女性聲音不成比例地低(當然這也與歷史脈絡本身有關,例如古代女性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龍年開始了!讓我們繼續來講一些關於龍的故事。今天的主題,就是目前好多歷史、文化粉專都在講的基督教著名傳說「聖喬治屠龍」。曾去過莫斯科、或者是在戰略遊戲裡玩過莫斯科大公國的讀者們可能會注意到,莫斯科的旗幟上,就有全副武裝的騎士持槍刺殺飛龍的圖案。沒錯,這個圖像也是聖喬治屠龍,或者我們把他的名字斯拉夫化
這一天發生的事,對今年看過《奧本海默》的人來說,可能非常有趣:今年是蘇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紀念日。1949年8月29日,蘇聯在哈薩克試爆原子彈成功。於是,世界正式進入雙方皆擁有核武的「冷戰」時代。 但對現代來說,我覺得更有趣的是原子彈試驗成功的後續影響。蘇聯完成原子彈計畫的速度超乎美國想像。蘇聯科研
為什麼人們總覺得外國比本國好? 這樣的想法實際上自古就有。讓我們從古代基督教傳說,「東方約翰王」來看看這樣想法背後的意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七 廿世紀之前,「grammar」(語法) 是個籠統的用語,十九世紀的歐洲語言學家因為中國語沒有屈折特性而聲稱中國語沒有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個用法,「語法」和「語構」基本上同義。 按另一個用法,語法則包括好幾個領域,如語構 (syntax)﹑語義 (semantic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2017年,愛爾蘭的人均GDP已超過7萬美元,而同期英國的人均GDP尚不足4萬美元。那麼,這個曾經的“醜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呢? 2019年4月18日,是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70週年。對於很多國內讀者來說,愛爾蘭可能依然是個較爲陌生的國度。除了《當你老了》的作者—詩人葉芝,以及令人熱血沸騰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消滅一個民族的第一步就是抹煞掉它的記憶,毀滅它的書籍、音樂、文化、歷史。然後找人重寫新書、製造新文化、創造新歷史。不久這個民族就會開始忘掉它的過去和現在,那麼外面的世界要把它遺忘就更快不過了。」《笑忘書》——米蘭.昆德拉 米蘭.昆德拉這段論述,講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九 歐洲現代語言學的興起約起步於公元十八及十九世紀之間,正是歐洲殖民主義的高峰期。在這個殖民和傳教的過程中,大量非歐語的語種逐漸出現在歐洲學者的眼前,並且引起歐洲語言學者的注意。不同語種的比較亦逐漸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不同語種的比較似乎必然地偏向不同語法的比較。首先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七 廿世紀之前,「grammar」(語法) 是個籠統的用語,十九世紀的歐洲語言學家因為中國語沒有屈折特性而聲稱中國語沒有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個用法,「語法」和「語構」基本上同義。 按另一個用法,語法則包括好幾個領域,如語構 (syntax)﹑語義 (semantic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五 從十九到廿世紀,大多數的歐洲語言學家對中國語的研究態度彷彿都離不開一個考古的視覺,視中國語為一個原始部落遺留下來的一套原始符號。「原罪」來自中國語「沒有文法」,即非屈折語。下面有四個同義短語的例子,讀者不妨思考一下﹕ 中國語﹕ 活地‧亞倫的一齣新喜劇。 英語﹕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二 伴隨著歐洲文明的向外擴張,歐洲中心主義亦邁向一個高峰。 在十九世紀的「時代精神」(Zeitgeist) 瀰漫歐洲大陸的此刻,歐洲的語言學家開始主導有關語言的論述﹕為世界語言做分類﹑為世界語言建立系譜﹑做世界語言的語法比較等。 如果我們用「壟斷」一語來描述這個時代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2017年,愛爾蘭的人均GDP已超過7萬美元,而同期英國的人均GDP尚不足4萬美元。那麼,這個曾經的“醜小鴨”,是如何變成“白天鵝”的呢? 2019年4月18日,是英國承認愛爾蘭獨立70週年。對於很多國內讀者來說,愛爾蘭可能依然是個較爲陌生的國度。除了《當你老了》的作者—詩人葉芝,以及令人熱血沸騰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