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我是「分人」的集合體

「這十年來,我特別將創作焦點放在自己與他者的身分認同,

描寫孤獨現代人的實存樣貌。

然而『我是什麼?』這個問題,

在現今急遽改變、多樣化的世界裡,有著更複雜的樣貌。」

——平野啓一郎


具平野啓一郎的說法,分人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每一個人不同的「人設」或「類人格」的比例,就是所謂的「分人」。

我們在各種場合、面對不同的人際關係時,會產生不同面貌的自己:與戀人在一起時的自己、與家人在一起時的自己、在職場上的自己、和親近的朋友在一起時的自己……我們透過和對方的反覆交流,在內心形成多種人格模式,這些每一個不同的自己,都是我們的分人。而這些分人,不僅是直接面對的人,也包括只在網路上交流的人,以及當我們在讀小說或聽音樂接觸藝術,或投入自然風景的情境下,也會形成不同的自己。


綜合上述這個觀點,不難衍生出「人是可分的」這個理論;也就是說,真的自己不是只有一個!每個人都不只有一個面貌,這些面對不同時所呈現的不同面貌,也不代表自己虛假;真正的自己,其實是擁有很多分人的自己,唯有接納自己擁有眾多的分人,才是認識真正的自己。


平野希望大家「如果能掌握自己是『分人的集合體』這樣的概念,讓自己在不同人際關係下的喜好相對化並加以認知,學習盡量降低形成壓力的分人比例、同時提高喜歡的分人比例的方法,就能避免像自殺這樣完全否定自己的困境」。

而這樣對於「分人」的思索,藉由自我認同與人際關係的辯明,甚至可以衍伸應用更大的戀愛觀,乃至生死觀。


「人通常不會說喜歡自己的全部。但可能意外地會說,喜歡和某人在一起時的自己。」進而更加喜歡自己。


關鍵評論的書評上寫道:

「如果一個人像乾燥的黏土,擺出「我就是我」的僵硬態度,無法對眼前的對象生出新的分人,我們就會很難跟他親近。相反地,如果我們的態度強硬,對方也很難接近。想要關係變親密,雙方都要為對方著想,在不勉強的情況下產生客製化的分人。

……

如果我們對任何人,都想當始終如一的自己,那我們就只能一味地和藹可親,當個沒個性、不礙事的人,其實就是八面玲瓏的人。但如果我們能勇於對每個人際關係好好分人化,我們就能在僅此一次的人生裡,活出許多有態度而精彩的自己。」


若了解我們每個人都是由各種「分人」組成,那便不難理解為何我們在不同人的眼中常常會產生不一樣的性格與印象。


因為個性的展現以內在不同分人的比例而定,因此只要改變分人的比例,也就意味著個性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則由所處的環境所影響。


這我相信:一個我,遇到100個人,就會有200種模樣,那甚麼是真正的我?全部都是阿~

不用因此覺得自己虛偽或迷失了,也不用管別人怎麼看的,只要自己接受,那即使長得奇形怪狀也都是最好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