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邏輯思考前的七個習慣

更新於 2024/02/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麥肯錫是一間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咨詢公司,而麥肯錫式的邏輯思考,簡單來說就是:批判性地思考(透過深度洞察,擁有自己的想法)和邏輯性地發展(淺顯易懂地傳達)。


其中,邏輯的基本結構是以結論為頂點,並與導出結論的根據或由能夠實現結論的方法建構而成。就經理人整理,必須滿足三大要件:

1、結論就是問題(主題)的答案。

2、縱向原則

自上而下形成「為什麼如此?」(Why so?)的關係。相反地,由下往上則為「然後造成什麼結果?」(So what?)的連結。

3、橫向原則

左右同層同組的要素之間,形成彼此獨立、互無遺漏(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又在《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裡將批判思考定義為「透過深度洞察,擁有自己想法」,若想讓商務和你的整個人生方向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前進,在那個方向中,盡量獲得更多人的贊同,聽到他人對你說:「那個意見很好」,如果沒有思考的深度,也就是「批判性思考(深度洞察)」,一切都只是空想。


天下雜誌整理了麥肯錫式邏輯思考中可以先養成的7個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鍛鍊批判思考,養成習慣後自然能夠把事情想得更深入、更清楚,分別是:

習慣1:刻意「具體地」對親近的人訴說

假設某個親近的人說「我去便利商店買點東西」時,你拜託對方:「順便幫我買個飲料。」如果你拜託的對象是親近的人,或許彼此之間會有默契,對方會將「買個飲料=你喜歡的飲料」帶回來。在一般情況下,要試著刻意具體地訴說,不是「買個飲料」,而是說「我想提升幹勁,幫我買提神飲料」。


習慣2:不要「跟著大家做」

即使是小事,也不要輕易地「跟著大家做」。並且心想「自己為何選擇它」,思考這個選擇的理由,試著清楚地說出「根據」﹝即使沒有人在聽﹞,就是通往「批判性思考」之路。


習慣3:從新聞標題中思考「別的事」

不只單純吸收資訊給你的,去試著思考「So What?(所以怎樣?)Why So?(那是為何?)」去發掘標題沒有察覺到的事,針對日常聽到的新聞練習批判性思考,會逐漸看見其背景、意義,或者別的觀點。


習慣4:在衝動購買前思考

真正具有價值的商品,也有可能是因為某種原因而變便宜,在衝動購買前, 請先冷靜一下, 批判性地思考:「 對於自己而言, 它是否真的『 非買不可?』」若是「真正必要」的東西,說不定不管價格如何,你早就買了。假如不是偶然經過正在打折的店,就不會買的話,今後也有可能不會買。這麼一想,衝動購買的本質其實不是獲得那個「東西」本身這個目的,或許得到「便宜買到了(儘管如此,還是有支出)」這種滿足感才變成了目的。


習慣5:區分事實和意見

這一點我覺得很有趣,他舉了一個例子:「有許多人戴口罩」,也有可能只是碰巧在場的人們都戴口罩而已。光憑主觀的資訊,可以說「有許多人戴口罩」嗎?也就是說,「多」的定義模糊,這也不知道是否真的多。


和人們對話的過程中,這是常見的事;儘管乍看之下,感覺對方說的是「事實」,其實其內容也經常不過是說話者的「意見」罷了。


習慣6:試著成為蘇格拉底

人無論對自己或對他人,對所有覺得正確的事、奇怪的事發問,才是最卓越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所有事情「設問」,一面釐清它的本質,一面提高人性。

這又稱為「蘇格拉底法(蘇格拉底問答法)」,透過問題,試圖從自己或他人心中,引導出更佳的答案。舉例來說,如果對方說「顧客滿意很重要」,便試著問「顧客滿意究竟是指什麼?」;如果有人說「背叛別人不好」,就試著問:「你覺得背叛是怎麼一回事?」。


面對任何發言,都不要直接照單全收,而是試著設立某種「問題」。試著意識到蘇格拉底這種做法,也是通往批判性思考的捷徑。


習慣7:不要縱容模糊的用詞

以下是某上司和屬下的對話。

上司:「先前那件事還在進行嗎?」

屬下:「啊,那件事啊。好像進展得不錯。」

上司:「那麼,拜託請盡早完成。」

屬下:「是,我會再向您報告。」


這是常見的對話,但是,你不覺得哪裡不對勁嗎?


上司以「先前那件事」表達,屬下「自認為曉得」上司在指哪件事,但不見得掌握了同一件事。


此外,儘管屬下針對進度說「進展得不錯」,也不曉得是否順利,儘管進展到了一定程度,是否發生了什麼問題而停止進展,上司也必須確認這一點。

上司也設定了「盡早」這個模糊的期限,沒有具體地指示要在何時之前完成。屬下接下來的回答也是「我會再向您報告」,不清楚何時,以及報告何事。


像這樣一一批判性地「吐嘈」,會意識到「這樣行不通」,但是在一般的對話中,即使事情在邏輯上說不通,也會沒來由地理解。


正因如此,若是在平時縱容模糊的用詞,在重要的時刻時,「進展不順利」這種結果就會擺在眼前。


經理人圖解麥肯錫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650

擷取的天下雜誌文章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5497

avatar-img
1會員
34內容數
爺爺還在世時最常跟我說的一句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現在他走了,留下我繼續蓋房子。 如果你需要聯絡我,可以寄信到這裡:nininglemon@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泥的黃金屋 的其他內容
社會包容「不一樣」的能力其實很低耶,尤其人類又是視覺動物…。 可怕的是,居然需要立一堆法來告訴大家:不一樣是「正常」的 - 你活著就值得被好好對待、尊重,不論對象是他人還是自己;除了歧視和不平等,還有不少人把這「不一樣」拿來合理化傷害或特殊待遇。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社會包容「不一樣」的能力其實很低耶,尤其人類又是視覺動物…。 可怕的是,居然需要立一堆法來告訴大家:不一樣是「正常」的 - 你活著就值得被好好對待、尊重,不論對象是他人還是自己;除了歧視和不平等,還有不少人把這「不一樣」拿來合理化傷害或特殊待遇。
在麥肯錫的邏輯裡,分析力是解決問題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正確分析問題,才有辦法從根本處置和防止復發。
偏見(bias)在字典中指的是「因為允許個人意見影響判斷,而以不公平方式去支持或反對特定人事物的行為。」又可以分為「有意識的偏見」(也稱為「顯性偏見」)與「無意識偏見」,其中,無意識偏見潛藏在個人價值觀與信念中,平常我們不會察覺,卻影響著我們做出日常行為、決策與情緒。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本書融合麥肯錫和BCG的思維策略,提供豐富的企業實例,並引導讀者使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思考工具,幫助他們從框架中找出問題本質,並以創造力與聯想力創造價值。
Thumbnail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工具有助於提高生產力,未來可望每年為華爾街銀行帶來3400億美元的利潤[2]。 這些利潤將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企業銀行和零售銀行的影響最為顯著[3][4]。 AI工具未來可能應用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LJ7mDJ 15個子彈重點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公布研究,調查AI的崛起及人口老化、電商等因素,會如何衝擊未來幾年美國的就業狀況。 到了2030年,近1200萬目前所屬職位需求正在萎縮的美國人,可能必須換工作。 這個
Thumbnail
如果你認為 EdTech 學習科技,大部分都是在談學校教育之類的課題,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在 Covid-19 疫情之後,EdTech 更引起了投資界的關注,也是許多新創公司和創投公司非常看好的產業領域。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 McKinsey 麥肯錫對於 EdTech 產業發展趨勢的觀點..
Thumbnail
「邏輯思考」常常聽到這個說法,但應該很多人對於此事都似懂非懂 不同的流派就有不同的做法 而麥肯錫的邏輯思考講求的是「批判性思考」(透過深度洞察,擁有自己的想法)+ 「邏輯性地發展」(淺顯易懂的傳達) 這個意思就是在我們得知了某個資訊之後,別急著做反應 而是先去進行更深層的思考,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去解
Thumbnail
書中總共分成四個大類,這四個步驟是相互呼應的,當你想要呈現一份資料、報告時,你的資料必須要讓人一目了然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否則一整份文件、簡報全都是文字看了兩行大概就不會想看了吧?
Thumbnail
如果你是百貨公司專櫃服務人員,某天有位小姐上門,想要處理臉上的斑點,在做了皮膚檢測後,你為她慎重推薦了可以根本處置問題的去斑美白化妝品,跟防止復發的護理產品,但她最後什麼也沒買,意興闌珊離開了。 為什麼? 因為她隔天有同學會,想要的是可以立即遮住斑點的產品。 善用主詞與及物動詞,活化思考 西恩後見
★我們要學會運用邏輯思考,去洞悉問題的本質。所謂洞悉本質,就是分析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並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進而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問題解決的前提就是洞悉問題的本質。 ●一個問題如果真想得到終極解決,光靠歸納表面現象和解決表面問題是絕對做不到的,關鍵要推測出事情的本源。
Thumbnail
包括 McKinsey 麥肯錫、 PwC、WEF 世界經濟論壇、Deloitte 德勤....等全球知名研究機構,都發表了有關未來職場發展趨勢預測的重磅級報告。雖然這份報告是 COVID-19 疫情發生前就發布的,但經過前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後,反而更驗證出了其中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
Thumbnail
在書房無意間發現了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寫的書:《思考的技術》,津津有味地翻了起來,其中提到的麥肯錫公司令人十分嚮往,公司裡的精英顧問重視結構化、系統化的思考,以方法論為支持、以事實為根基為問題尋求根本解決方案。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本書融合麥肯錫和BCG的思維策略,提供豐富的企業實例,並引導讀者使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等思考工具,幫助他們從框架中找出問題本質,並以創造力與聯想力創造價值。
Thumbnail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最新報告指出,生成式人工智慧(AI)工具有助於提高生產力,未來可望每年為華爾街銀行帶來3400億美元的利潤[2]。 這些利潤將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對企業銀行和零售銀行的影響最為顯著[3][4]。 AI工具未來可能應用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LJ7mDJ 15個子彈重點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公布研究,調查AI的崛起及人口老化、電商等因素,會如何衝擊未來幾年美國的就業狀況。 到了2030年,近1200萬目前所屬職位需求正在萎縮的美國人,可能必須換工作。 這個
Thumbnail
如果你認為 EdTech 學習科技,大部分都是在談學校教育之類的課題,那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在 Covid-19 疫情之後,EdTech 更引起了投資界的關注,也是許多新創公司和創投公司非常看好的產業領域。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 McKinsey 麥肯錫對於 EdTech 產業發展趨勢的觀點..
Thumbnail
「邏輯思考」常常聽到這個說法,但應該很多人對於此事都似懂非懂 不同的流派就有不同的做法 而麥肯錫的邏輯思考講求的是「批判性思考」(透過深度洞察,擁有自己的想法)+ 「邏輯性地發展」(淺顯易懂的傳達) 這個意思就是在我們得知了某個資訊之後,別急著做反應 而是先去進行更深層的思考,然後加入自己的想法去解
Thumbnail
書中總共分成四個大類,這四個步驟是相互呼應的,當你想要呈現一份資料、報告時,你的資料必須要讓人一目了然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否則一整份文件、簡報全都是文字看了兩行大概就不會想看了吧?
Thumbnail
如果你是百貨公司專櫃服務人員,某天有位小姐上門,想要處理臉上的斑點,在做了皮膚檢測後,你為她慎重推薦了可以根本處置問題的去斑美白化妝品,跟防止復發的護理產品,但她最後什麼也沒買,意興闌珊離開了。 為什麼? 因為她隔天有同學會,想要的是可以立即遮住斑點的產品。 善用主詞與及物動詞,活化思考 西恩後見
★我們要學會運用邏輯思考,去洞悉問題的本質。所謂洞悉本質,就是分析問題的真正原因所在,並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進而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看,問題解決的前提就是洞悉問題的本質。 ●一個問題如果真想得到終極解決,光靠歸納表面現象和解決表面問題是絕對做不到的,關鍵要推測出事情的本源。
Thumbnail
包括 McKinsey 麥肯錫、 PwC、WEF 世界經濟論壇、Deloitte 德勤....等全球知名研究機構,都發表了有關未來職場發展趨勢預測的重磅級報告。雖然這份報告是 COVID-19 疫情發生前就發布的,但經過前一波的新冠肺炎疫情洗禮後,反而更驗證出了其中的觀點非常值得參考...
Thumbnail
在書房無意間發現了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寫的書:《思考的技術》,津津有味地翻了起來,其中提到的麥肯錫公司令人十分嚮往,公司裡的精英顧問重視結構化、系統化的思考,以方法論為支持、以事實為根基為問題尋求根本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