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總想著控制別人,希望別人能按照他們的想法去做,卻忘了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有各自的想法跟意志。有些人會直接批評,劈頭就質問對方為什麼要這麼做;有些人則會先客氣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並說明只是建議,但當想法不被採納的時候,他們就會改使出超難纏盧功,試圖逼迫對方接受。其實,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標準答案,都是根據自身喜好來做選擇,尤其是主觀意識強的事,更是如此。
於一次朋友聚會,朋友A穿了浪漫飄逸洋裝配球鞋出席。朋友B見面後說:「怎麼穿球鞋啊?超不搭的!明明搭涼鞋比較好看。」朋友A的臉頓時垮了下來。我趕緊半開玩笑的對著朋友B說:「時尚阿!你是不是還沒看最新一期巴黎時尚雜誌?」這時,朋友A才噗哧笑了出來。
我試著緩和當下尷尬氣氛,但說實話,就算朋友A穿拖鞋又與他人何干?衣服鞋子穿在朋友A身上,他覺得喜歡舒服才是最重要,朋友B的言語可以算是一種冒犯了。
(註:穿什麼都可以,但一定要記得穿啊,不然就妨害風化了。)
朋友C帶著他的5歲小孩來訪,小孩畫了一張我的畫像說要送給我,朋友C看完後用挑剔的口吻對小孩說:「怎麼把姨姨畫成紅色的?皮膚不是黃色的嗎?」我不知道朋友C是擔心小孩對我不禮貌?想要教育小孩皮膚的顏色?還是就是嫌棄他畫得不好看?於是我試著問小孩:「謝謝你的畫喔,那你可不可以跟姨姨說為什麼姨姨是紅色的呀?」小孩回答:「因為妳是漂亮姨姨呀,所以是紅色的。」
(註:還是這其實是一個小男孩撩阿姨的故事?哈哈)
後來,朋友C坦誠是因為擔心小孩對我不禮貌,但父母與孩子之間確實應該多些理解,他下回會先試著詢問對方的想法再做出回應。
同事M跟同事S是合作關係。有一次同事M正在準備報告文件,同事S見狀立刻給了幾項建議,並強調自己有十多年工作經驗,希望同事M能按此修改。然而,當同事M發現同事S給建議的方式是直接修改他的文件內容之後,同事M感到相當不悅。即便後來同事S表明那只是為了要示範怎麼修改,同事M還是鄭重的向同事S抗議,請他以後別再如此干涉別人的工作。
其實同事M並非完全不認同同事S的建議,只是自己的工作突然被人指指點點,做好的文件還被人擅自修改,內心自然產生了排斥感。
那麼,到底該如何拿捏人與人之間的界線呢?我認為關鍵是「尊重」。只有打從心裡的尊重對方,才會知道即使熱心提供建議,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對方手上,也才不會做出過多的干涉。當建議被接納時感到開心,因為彼此有著相同的看法;當建議不被接納時也無需過度解讀,那也只是多了一次更加了解彼此的機會罷了。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