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主日禮拜用創世記17章1~14節分享「上主向亞伯蘭立約」的故事。立約大致分成三項:第一,亞伯蘭要改名為亞伯拉罕,成為許多民族之父。第二,要賞賜迦南地,成為亞伯拉罕和子孫永遠的產業。第三,要遵守割禮,這是上主與他們立約的記號。
舊約立約記號是割禮,現代社會立約記號是洗禮。不過,我們知道,割禮不僅僅是外表的禮儀,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割禮。洗禮也一樣,它不僅僅是外表的禮儀,重要的是聖靈住在我們心裡。如今天經文馬可福音1章8節也這麼說:
「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所以我們要知道,信仰不是外表的禮儀、禮拜、團契、服事,信仰是心靈、生命的昇華。但要注意,不是禮儀、禮拜、服事不重要,我們需要透過這些禮拜,幫助我們活出信仰的內涵。
有些人像元宵式的信仰,需要慢慢搖、慢慢思考,信仰會慢慢成長。有些人像湯圓式的信仰,直接讓他參與事工、給他責任,信仰會慢慢成長。不同個性的人,需要用不同方式。不過,有一點不能忘,在創世記17章1節,上主對亞伯蘭說:
「我是全能的上帝。你要服從我,要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所以提出一個問題給我們思考:「我是卸下面具、毫不虛假,誠實的面對上帝?」
如果大家有印象,上次引用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有眼睛的海報讓人在誠實箱投錢的比例增加276%。」(《社交天性:人類行為的起點,為什麼大腦天生愛社交?》,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p285)
就像新港教會的垃圾桶,牆上有眼睛提醒我們要垃圾分類。同樣的,我們的行為、心思意念,上帝都在看。所以,在信仰上我們是否「誠實面對上帝」很重要。
今天馬可福音的經文,邀請我們一起思考:何謂「福音」?何謂「跟從主的門徒」?
今天的經文可分成三段:第一段是1~8節,施洗約翰替人洗禮的事情。第二段是9~13節,耶穌接受約翰的洗禮,然後到曠野受試探的事情。第三段是14-20節,約翰被關,換耶穌傳上帝國福音,然後呼召四位門徒的事情。
先來看第一段,馬可福音開宗明義直接說:
「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是這樣開始的。」(可1: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句話是馬可福音整本的主題。馬可福音與其他福音書不一樣,他省去耶穌出生的故事,也沒有族譜。馬可福音直接說重點:「耶穌就是基督、上帝的兒子」。
「基督」的意思,是指「受膏者」(或稱受抹油的人、或指彌賽亞)。例如舊約的祭司、君王、先知,都需要抹油的儀式,證明他們是為上帝工作的人。所以,耶穌是上帝的兒子,同時擁有「祭司、君王、先知」身份,是為上帝工作的人。
耶穌來到世間的工作是什麼?兩個字「福音」,或是1章14節的「宣講上帝國的福音」。但「福音」又是什麼?我們常說福音就是好消息,因此,「福音」泛指「上帝統治的好消息」。
但是,在古希臘時代,「福音」這兩個字很通俗。古早的君王要登基時,都會設一個「福音的碑文」。碑文內容是對君王的讚美,君王的統治帶來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與和平,不受外邦異族的侵略,拯救人民脫離苦難。所以福音的好消息,常有「拯救」的意涵。
在今天的經文,福音指的是「耶穌基督帶來拯救的福音、拯救的好消息」。為了應證耶穌基督的福音是上帝的旨意,馬可福音引用以賽亞先知的話:
「在曠野有人呼喊:為主準備他的道路,修直他要走的路徑!」(可1: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結果約翰就出現,成為耶穌的開路先鋒,在曠野要人悔改、洗禮、上帝就赦免你們的罪。不過,約翰的洗禮跟一般洗禮最大的差別,在於「悔改」。
一般猶太人的洗禮,強調禮儀與遵守上帝的律法,才能得到上帝赦免。但是約翰的洗禮,強調要認罪、悔改,才能得到上帝赦免。
有些學者認為約翰是猶太教裡面的「愛色尼派」。這個宗派強調認罪悔改,每天用水淨身(洗禮),象徵每天洗淨自己的罪。因為他們知道,「罪」不會因為洗禮後就沒有罪,所以每天都需要認罪、悔改、洗禮。
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象徵舊約的先知以利亞(王下1:8);吃蝗蟲野蜜,象徵要潔淨自己(利11:22)。然後約翰說:
「7在我以後要來的那一位比我偉大多了,我就是蹲下去替他脫鞋子也不配。8我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1:7-8,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那一位偉大的人是誰?我們知道是耶穌,不過約翰不知道那個人是誰,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只知道他會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水洗與聖靈洗不一樣。水洗,是外表的禮儀,即使每天洗禮,也無法洗淨內心的罪。但是聖靈的洗,是純粹的、深層的、觸及人心的洗禮,讓人從罪中得到解放、自由。聖靈的洗就像2月25日講道說的:心靈的割禮、聖靈住在我們內心,讓我們確信耶穌基督的拯救。
所以第一段,強調約翰的洗禮,就是要證明舊約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位「主」是耶穌。
第二段,耶穌從加利利拿撒勒來,接受約翰的洗禮。我們可能覺得很奇怪,耶穌不是上帝的兒子,為什麼還需要洗禮?
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可能為了迎合接下來的經文,證明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第二,可能耶穌要體驗人性之苦。
我們知道耶穌除了有神性,也必須有人性。所以耶穌道成肉身,某方面要體驗人的有限性,要體驗人性的試探、痛苦與死亡。例如,失戀的人才能體會失戀的痛苦;被愛情沖昏頭的人,才能體會甜蜜蜜的兩人,用理說不清。
同樣的,只有體驗人性之苦的耶穌,才能體會人性的軟弱。無論哪一種可能性,都不會影響這段經文的重點。
這段經文的重點:「耶穌這個人與眾不同」。當耶穌受洗後,
「10從水裡上來就看見天開了,聖靈像鴿子降在他身上。11從天上有聲音傳下來,說:『你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你。』」(可1:10-11,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聖靈像鴿子降在耶穌身上」,呼應約翰說的「用聖靈施洗」。天上聲音說「耶穌是我親愛的兒子」,呼應馬可福音的主題「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的福音」。
不過,耶穌施洗的現場,請問有人看到這個異象、聽到上帝說話嗎?沒有。直到馬可福音9章,耶穌帶彼得、雅各和約翰上山,他們才看見異象、聽見上帝的聲音。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洗禮完,聖靈立刻催促耶穌到曠野,
「他在那裡四十天,受撒但試探;他和野獸在一起,但是有天使侍候他。」(可1:13,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段經節很像耶穌前往曠野「閉關修煉」四十天。這四十天,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四十年,學習倚靠上帝;摩西在西乃山四十天,領受上帝的話語。所以耶穌閉關這四十天,有撒旦的試探,還要面對內心的野獸,讓他明白「人性之苦」。雖然苦,不過有天使伺候他,使他有能力贏過試探。
閉關之後,進入第三段,約翰被抓,換耶穌來宣講「上帝的福音」。約翰為什麼被抓,以後會說到,如果有興趣去看馬可福音6章17~18節。耶穌宣講上帝的福音,說:
「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悔改,信從福音。」(可1:15,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這句話前半段,以目前的經文我們無法理解,會產生很多疑問:時機為什麼成熟了?是什麼時機?要成熟什麼事?為什麼上帝國快實現了?什麼是上帝國?
前半段的經文比較複雜,需要在耶穌傳道的過程裡面,我們才會明白何謂上帝國。後半段的經文比較好理解,就是「認罪悔改」、「相信耶穌傳的福音」。
所以這節經文看似簡單,但又不簡單。要理解什麼是「上帝國福音」不簡單,跟耶穌傳道事工有很大的關係。不過,要相信耶穌的福音很簡單,只要認罪悔改,單純相信耶穌的教導就好。
所以看起來不簡單,不過又很簡單。我們信仰也是如此。信耶穌說簡單很簡單,不過真的投入去認識耶穌宣講的福音,才發現不簡單。我們信仰的歷程,就是在簡單與不簡單中間擺盪。
沒人可以說信耶穌很簡單,也沒人可以說信耶穌很困難。但我常常說信耶穌很困難,是因為我們容易將信仰看得太簡單,所以需要平衡一下。
接下來的經文,就是那種看起來很簡單的經文。耶穌看見西門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直接呼召他們:
「來跟從我!我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可1:17,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他們「立刻」跟從耶穌,甚至雅各和約翰,將他們的父親和雇工留在船上,自己跑去跟從耶穌。看到這段經文,我就在想,傳福音如果這麼簡單,不知道有多好。
我去漁港,對漁民說:「來,跟隨耶穌,耶穌要使你們成為得人的漁夫。」新港教會禮拜堂現在會擠得滿滿都是人。
不過,傳福音有這麼簡單嗎?
所以我在想,耶穌到底有何魅力,人們願意跟從他?甚至放下自己的父親與雇工?而且,這四個門徒沒有看到任何耶穌的神蹟,只因為一句話,就跟從他?這不合理。
不過,我發現一件事,只有這四個門徒是特例。其他的門徒都是聽過耶穌的名聲、看過耶穌的神蹟,才願意跟隨耶穌。
所以,他們為什麼因為一句話就跟隨耶穌?
我覺得關鍵在「得人的漁夫」這句話上面。這四個門徒如何理解「得人漁夫」這句話?
「得人」是指號召百姓、政治動員、革命前兆、推翻羅馬政府?還是「得人」是指讓人的生命脫離罪性,得到拯救?
可能門徒不明白耶穌這句話的意思,就傻傻的跟從他。我們呢?可能也不明白為什麼要信耶穌。
所以這段經文給我們三個思考的問題。
第一,我們如何理解「耶穌基督福音」的意義?
有可能我們信主很久,但是要對人解釋福音的意義,我們不知道怎麼說。台神院長蔡慈論牧師其著作《當代基督教講道學》:
「福音的主要對象是『人』,福音最終目的是讓人靈魂得救。」(《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63)
福音是要幫助人,幫助人的靈魂得救。不過,我們很少去思考福音的意義,我們可能只知道,死後靈魂會得救。但這不是耶穌基督福音的意義。如果我們能在活著的時候,找到福音的意義,生命是否會不一樣?靈魂是否會昇華?可能我們會看破一切錢財、名聲、焦慮、煩惱,活出人類生命的本質。
不過,這沒有絕對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尋找福音的意義。
第二,我們有勇氣面對撒但的試探、內心的野獸嗎?
當耶穌受聖靈催促到曠野受試探,間接的提醒我們,信耶穌的人早晚會遇見試探。而且,撒但的試探不會停止,牠會強迫我們面對內心的野獸。基督徒作家楊腓力其著作《禱告》:
「禱告:不是為了讓我永不遇見試探或失敗,而是讓神用這些試探和失敗,把我塑造一個更像耶穌、對上帝國更有用的人。」(《禱告》,楊腓力,p120)
當兵常聽說:「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練」。就像運動員,訓練到一個層度會卡關,怎麼訓練就是無法進步。這時教練會用不合理的要求,但不會傷害運動員本身,幫助他突破身體極限。
信仰也一樣。如果想要理解福音及生命的意義,我們必須去面對撒但的試探、內心的野獸。
第三,我們倒底為什麼要跟從耶穌?
如果我們不理解福音的意義,需要好好思考,我是不是有其他動機才來跟從耶穌?這四個門徒,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動機是什麼。
同樣的,我也不知道你們信耶穌的動機是什麼。但我相信一點,如同西班牙牧師荷西其著作《月光下的十字架》:
「上帝不會呼召已經裝備好的人,而是祂會裝備那些受祂呼召的人。」(《月光下的十字架》,荷西.路易斯.那瓦荷,p48)
跟從耶穌的人,我們會受到試探、疑惑、不明白福音的意義,沒有人是準備好才來跟從耶穌的。但在不明白、疑惑、試探中,我們受聖靈的引導、天使的照顧,一步一步明白福音的意義。
可能我們有發現,我最近講道都會丟一些問題讓你們回去思考。因為我不希望你們白白來教會做禮拜,沒有帶一些東西回去,我覺得很可惜。我也不希望教會只是做事工、辦活動,成為很有名的特色教會,我覺得無意義。
所以,這三個問題是這禮拜的功課:第一,我們如何理解「耶穌基督福音」的意義?第二,我們有勇氣面對撒但的試探、內心的野獸嗎?第三,我們到底為什麼要跟從耶穌?
如果你們有需要,你們可以跟我聯絡,我們可以一起討論、一起尋求信仰的問題。願上帝的靈引導我們,使我們明白福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