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尺度和恥度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尺度」和「恥度」這兩個詞的讀音一模一樣。尺度指量度的範圍。是用以測量、評估或描述事物、現象或概念的標準或框架。而恥度就是「羞恥度」的簡化,指人對自己行為表現或處世狀態感到羞愧、尷尬或不安的程度,通常與個人的價值觀、社會的期待、文化背景和社交壓力等因素息息相關。
尺度通常可以分從四個方面理解:名義、順序、間距和比例。名義不合、順序不對、間距失宜和比例失衡,都是不合「尺度」;因著人為因素出現反差時,於是便有了「恥度」問題。當你駡人「無恥」時,當事人會和你拼命;但是批評某人的「尺度」時,頂多被當事人抛白眼,尚不致於暴力相向。
傳統上所謂「律己甚嚴,待人從寬」正與「尺度」相關。攸關法律或權責的領域時,其實無所謂尺度寬嚴,然而「恥度」却須時刻講究。常見的狀況是:該講「恥度」時,往往以寬泛的「尺度」自我辯護。當他已經得到想要的,就不會在乎公共的觀感。因為他(她)已經沒有「恥度」了,你還以此責求他,豈非緣木求魚?
我們的社會向來對個人利益非常講求、對社會的期待也常採高標、奈何整個社會文化仍處於「傳統」和「前現代」的狀態;一方面期待「聖人降世」,另一方面仍處於「人情高於法理」的狀態。既沒有一套「倫理道德」的共識,也缺乏追求「神聖和純正」的動力,公衆人物對自己犯錯,又從不感到羞愧或尷尬。因此,上自達官顯貴下至市井小民,以低恥度待己,高尺度責人,實在不勝枚舉。
因此,與其對違常的人事物發出無謂悲憤,不如重新拿揑現代公民應有的尺度。鑑查一下這些人事物的「名義合不合」、「順序對不對」、「間距宜不宜」和「比例失衡否」?則其尺度和恥度及不及格,也就瞭如指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