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3/2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五十步笑百步:那些被隱藏的話語

梁惠王的仁心?

孟子選中〈五十步笑百步〉一篇,是高中教到《孟子》的代表篇章。關於這篇文章,最大的疑惑其實是在最後一段:孟子為什麼要提及「野有餓莩而不知發」?為什麼要梁惠王「無罪歲」?因為從文本提供的訊息來看,我們找不到梁惠王「不知檢」「不知發」的訊息。再者,梁惠王並沒有「怪罪凶歲」,他只是以凶年為例,說明自己在凶年時對人民盡心盡力。(文章連結)

有了這樣的疑惑,接著便是如何帶學生對這些疑惑提出解釋,以及進行後續延伸。我使用的學習單源自於貍想教育的築壩閱讀,再加上一些個人的調整。

課程進行式

第一部分:全文文意初步掌握 / 層次重劃

利用字句梳理(段句,註釋,翻譯)讓學生初步掌握文意,接著進行層次重劃,整理段間層次。(接近寫段落大意的概念,但是經由有意識的墊磚,學生能夠自己寫出段落大意,而不需依賴老師提供)

利用層次重劃整理段間層次

第二部分:孟子「解決方法」統整與討論

對文意有初步的掌握後,利用學習單讓學生統整段落間的關聯,這裡把重點放在B1「孟子論述解決問題之道」(告訴梁惠王要怎麼讓百姓都願意移居到魏國)。在整理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反覆閱讀這兩個段落,在原先的基礎上繼續思考。


第三部分:討論「是否同意孟子的看法」

對於文章的掌握度足夠之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評論與省思。

討論題目:你認同孟子提出的解決方法嗎?請從文章中尋找贊成或反對的理由,並闡述原因

(有了前面的墊磚,學生對文本的掌握度頗高,有助於他們在表達立場能引用文本作為例證,並且進行具有邏輯的推衍。)我把學生的答案歸納如下

  • 贊成派
  1. 時機來看:孟子談論不違農時,無失其時,我認為很有道理。因為不同時間,不同季節萬物皆有豐收的時刻,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才不會受到挨餓
  2. 民心來看:
    (1)百姓應該要達到不會為了生計煩惱,才能為國家盡一份心力
    (2)讓百姓基本生活被滿足,人禍才能減少,天災來的時候人民才可以上下一心
  • 反對派
  1. 國防來看:文章中談到「勿奪其時」,但當兵戍守邊防也是很重要的事,無論是去打仗或者事為當兵作準備
  2. 教育來看
    (1)孟子談到要先富後教,但我覺得沒富也可以學習
    (2)不是每個人都讀的到書,就算可以讀書,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認真讀
  3. 變數來看:
    孟子沒有考慮到「變數」,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意外,他應該提出更完整的內容

我覺得欣喜的部分是,這些句子都是學生自己寫出來的,沒有經過我的潤飾。而他們在寫出這些意見的時候,其實也在練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評估說法成立的可行性。以前上這一課的時候,我會特別把講述的重點放在「數罟不入污池」的環保概念—但這並不是課程的核心,所以我這次就捨棄,學生反而能開展出更多評述的視角。

第四部分:看不見的潛台詞

接下來,在最後一段的部分,我請學生先觀察孟子在論述上是否存在斷裂之處。也就像我在一開始提出的疑問:孟子為什麼要提及「野有餓莩而不知發」,為什麼要梁惠王「無罪歲」?

以前的我,會欣喜於找到作者論述上的破綻——但僅僅是這樣並不會讓整件事情變得比較好;於是,在找到論述上的斷裂之處後,我請學生思考,孟子為什麼要這麼說?有沒有哪些話被「隱藏」了?
批判性思考(樹冠思辨課)中強調「消失的論題」需要被找出來。

因此我們要再次掌握孟子這次跟梁惠王對話的目的是:行仁政。然而梁惠王卻「喜好戰爭」。不需要依賴教科書的答案,學生回應:

因為梁惠王喜歡戰爭,有可能會造成「野有餓莩」的景象,孟子是在提醒梁惠王:只要你不注意,你就會變成那種君王。

至於為什麼要請梁惠王「無罪歲」呢?

從文章來看,梁惠王沒有怪罪凶年,而是把凶年時自己的措施,當成是「自己有盡心」、「人民應該歸附」的理由。因此,孟子想表達的完整意思是:大王您不要把凶歲自己的措施當成是人民應該歸附的理由。(而是要行仁政)這樣人民自然會歸附。

學生的回應是:

要梁惠王承擔起責任,實施仁政,不要自滿,也不要推託

這裏我想分享一位學生的回應。如果單看「錯字」,可能會覺得這位學生表現不佳。但其實她是很有意識地去歸納統整文意,並提出解釋。

學生用ipad電子講義回答


課程延伸思考

這應該是我上「五十步笑百步」的課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次。讓我自己進行後設思考的話,我以為這樣的設計有兩個亮點:

用「墊磚」的概念設計課程

墊磚的概念一樣是從貍想教育來的,我主要是擷取「一個可理解、可遷移的知識節點」概念。當我在統整解釋的部分墊好磚後,學生就可以利用這塊磚,繼續往下走。我很喜歡他們把抽象的學習歷程以形象化的方式表現:談教育新範式——年度的非關教育及竹節評量為何不使用學習單或講義?

當然我們平常設計課程一定會評估課程脈絡是不是清楚。墊磚的方式會讓我有更明確的檢查方法,去看課程要不要做調整。(就像是大腸鏡檢查就是用很清楚的儀器去檢查腸子的狀況)。評估自己有墊磚之後,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探究,取代學習單鷹架提供太仔細的問題。

完整的閱讀歷程

一個完整的閱讀歷程,分成「擷取訊息」➡️「歸納統整」➡️「省思評鑑」。這個理論不難理解,難的是在進行的時候怎麼讓三個層次的問題環環相扣。以我自己而言,我不是很擅長在「省思評鑑」上問出好問題。要不就是問不出這個層次的問題,要不就是問出過於開放式的答案。但這一次三者間反覆來回但又逐層開展的操作很順暢,上起課來也很愉快。

來張全圖解


我看孟子

很想繼續寫我對孟子學說的看法。不過文章已經好長了~就另外再寫一篇吧。簡單來說,孟子確實是過於理想化,把「仁政和人民歸附」看成單純的因果關係。一個好的思想就沒有辦法在實際面運行,這是比較可惜的事情。我想用黃俊傑教授的一段話作為結尾(雖然在文章末尾引用別人的話不是我的風格,但黃教授實在是寫得很清楚,是我很喜歡的學院派的筆鋒)

我們仔細分析孟子的說法,發現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政治領域並非如今天西方政治學者所主張的那樣,以為政治領域應為諸般社群、團體或是階級利益互相衝突、折衷以及妥協的場所;相反地,孟子卻忽略了上述政治領域的特性,反而強調政治領域是一個道德的社區,以為政治的活動,諸如「養、富、教」的目的不是為了政治本身而存在,而是為了道德的目的而存在。(小琳案:這裡可以解釋成「行仁政是為了道德的目的存在,不是為了政治的目的而存在」)

以上就是這次課程的分享。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我的沙龍,可以看到我第一手的教學文分享,不時會有旅遊文的小彩蛋。也歡迎你留言與我回饋互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