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習慣催生新變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項新的習慣如何養成?特別是當這一項習慣對你來說,與過去經常做的習慣有很大不同的時候。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這本書中,Charles Duhigg透過一系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科學研究,闡述了習慣對個人、組織乃至社會的深遠影響。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兩個案例——美國在二戰期間的飲食習慣改變計畫和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轉型故事,展示了如何透過習慣的力量,來改變個人與組織。

1940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要將大量的肉品送往歐洲戰場給參戰的軍人食用,再加上參戰將大量年輕勞動力輸往前線,導致美國面臨嚴重的肉品短缺問題。肉品都送往前線,為了解決國內肉品的需求問題,美國政府只好把腦筋動到動物內臟,但美國人傳統是不食用內臟的。為了鼓勵民眾消費那些通常被視為不可食用或不受歡迎的動物內臟,政府成立了一個特別的飲食習慣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目標是要找出能說服美國民眾進食動物內臟的方法,讓家庭主婦為丈夫和孩子烹調富含蛋白質的動物肝臟、心臟、腎臟、胃和腸,這些是牛肉被送到戰場之後剩下的部分。

透過超過200次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關鍵在於讓民眾對這些「怪異」的食材習以為常。解決方案是讓家庭主婦們每天都對食材進行偽裝,讓它們從外觀到口味、再到氣味都與民眾預期的食材無異。這個作法就像是小時候我們不喜歡吃紅蘿蔔,媽媽們都會將紅蘿蔔偽裝在我們喜歡吃的菜之中,讓我們無形中吃進肚子裡。

飲食習慣委員會最終的結論是:改變美國民眾飲食習慣的秘密,就蘊含在人對飲食的熟悉之中。很快,美國的家庭主婦們都接到了政府的廣告:「每一位丈夫都喜歡牛排和腰子肉餅」,同時肉店也提供烹飪秘訣,教導主婦們如何才能將動物腎臟做成美味的肉餅。在戰爭結束後雖委員會已經解散,但動物內臟已經融入了美國民眾的食譜當中,1955年時,美國內臟消費增長了50%,動物肝臟成為了某些特殊場合的特色佳餚。內臟菜餚成為了一種舒適飲食的標誌,美國的餐飲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另外一個案例則是美國最大的非營利組織之一的基督教青年會(YMCA),這個組織在美國擁有2600家分部,大多設立在健身房和社區中心。面對會員不斷流失的壓力,高層決定應該做些改變。那時候,YMCA的高層都認為大家想要的是酷炫的訓練設備和現代感十足而且嶄新的設施,因此花了鉅款建設了健身房和瑜伽室。但分析結果後卻發現:雖然設施的吸引力和健身器材可能一開始會吸引大家入會,但是要想留住他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2000年時,面對會員流失和競爭壓力,YMCA決定諮詢社會科學家和數學家來改善其服務。

透過專家長時間的研究並分析150萬筆數據後發現,會員是否留在YMCA的決定因素是感情,比如YMCA員工是否知道會員的名字,或者在他們走進會館時是否有問候。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人到健身房不是為了去使用跑步機,而是想和人接觸。如果會員在YMCA交到朋友,那麼他們就更有可能會去那裡運動。因此,加入YMCA的人都有社交習慣,如果YMCA會想鼓勵會員加入健身,那就需要利用這個已經存在的模式,並要求員工記著會員的名字。要推銷一種新的習慣(健身),那麼就要將這種習慣放進人們已經熟悉並喜歡的東西之中,比如人們喜歡去能夠輕鬆交友的地方。這項發現促使YMCA重視改善會員的社交經驗,從而成功提升了會員的留存率和滿意度。

這兩個案例展示了習慣對於促進變化和接受新事物的強大力量。無論是改變飲食習慣還是改善顧客體驗,關鍵在於將新事物與人們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當我們要養成一項新習慣,在公司導入新的流程或系統時,如果注意到這種使用願有習慣作為嫁接的橋樑,則成功機率會更高。




avatar-img
18會員
4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想要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想法時,我們應該考慮將新事物與受眾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並強調了創新和變革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熟悉感的力量。
超市業者利用心理學來引導消費者購買,例如將蔬果擺在入口處,誘使消費者選擇健康商品,增加購物清單上未列的商品。購物習慣和慣性行為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和心理學應用,提高行銷精準度。然而,企業需在行銷和顧客隱私之間取得平衡,並抓住顧客生活中的關鍵轉折點,以提升收益。
組織中的決策和文化形成與組織習慣密切相關。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慣例不僅塑造組織,也指導著組織的發展方向。在慣例不佳時,危機可能成為改革的契機,然而更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主動創造改變的動力。組織習慣的變革需要全員共同努力,每個人的參與都對組織習慣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
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花了一整章的篇幅討論如何提升意志力。一開始他採用了進行關節置換老人的案例,來說明意志力的養成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訂定目標,並將目標寫下來(清楚的描述目標),時時提醒自己,目標會喚醒意志力的產生。 Duhugg也舉出星巴克
意志力通常被認為是改變生活的一個關鍵元素,如何提高與鍛鍊意志力也不斷的為人討論。但在傳統的觀念中,意志力的鍛鍊頗為困難,好像需要經過非常辛苦的過程,同時在過程間要不斷的忍耐與堅持,最終才能養成自己的意志力,所以我們常以「鋼鐵般的意志力」來作為形容。但是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
很多人認為要養成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都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透過豐富的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如何利用意志力養成習慣。 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州大學的學者們選取了164名八年級生(國二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智商外,還特
當我們想要引入新的產品、服務或想法時,我們應該考慮將新事物與受眾已有的習慣和喜好相結合。這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的機率,並強調了創新和變革策略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熟悉感的力量。
超市業者利用心理學來引導消費者購買,例如將蔬果擺在入口處,誘使消費者選擇健康商品,增加購物清單上未列的商品。購物習慣和慣性行為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企業可以透過數據分析和心理學應用,提高行銷精準度。然而,企業需在行銷和顧客隱私之間取得平衡,並抓住顧客生活中的關鍵轉折點,以提升收益。
組織中的決策和文化形成與組織習慣密切相關。作者Charles Duhigg指出,慣例不僅塑造組織,也指導著組織的發展方向。在慣例不佳時,危機可能成為改革的契機,然而更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主動創造改變的動力。組織習慣的變革需要全員共同努力,每個人的參與都對組織習慣的改變起著重要作用。
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花了一整章的篇幅討論如何提升意志力。一開始他採用了進行關節置換老人的案例,來說明意志力的養成並非想像中那麼困難,只要訂定目標,並將目標寫下來(清楚的描述目標),時時提醒自己,目標會喚醒意志力的產生。 Duhugg也舉出星巴克
意志力通常被認為是改變生活的一個關鍵元素,如何提高與鍛鍊意志力也不斷的為人討論。但在傳統的觀念中,意志力的鍛鍊頗為困難,好像需要經過非常辛苦的過程,同時在過程間要不斷的忍耐與堅持,最終才能養成自己的意志力,所以我們常以「鋼鐵般的意志力」來作為形容。但是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
很多人認為要養成好習慣或戒除壞習慣都需要具備強大的意志力,Charles Duhigg在《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一書中,透過豐富的研究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向我們說明如何利用意志力養成習慣。 在2005年的一項研究中,賓州大學的學者們選取了164名八年級生(國二學生)進行測試,除了智商外,還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天的所作所為都已經固定,因為心性指導行為,或從善或從惡,也差不多定型牢固了。做習慣的事要改變真的很困難,就像一個人早餐習慣吃燒餅油條沾豆漿已經二三十年,突然要他改吃漢堡配美式咖啡,他怎麼能接受。又比如,一個獨善其身多年的人,對於不相干的人事物早已冷漠成自然,突然要他轉變心性,變成一個熱心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構成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習慣造就了每個小結果,最終影響人生。改變始於足下,從性實習慣開始,最終影響整個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大抵我是喜歡看別人的故事,因為所謂的歷史時刻、道德批判,當來到個人身上,隻身面對整個時代洪流,很多時都是夾雜深深的無奈。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小鎮成功遏制暴動的故事,透過打破習慣模式,改變人們的行為。
「要減少在生活中吃大便,因為吃越多,越覺得不難吃,最後人就會變成大便。」 「在營內大便吃久了,營外看到白飯就當成人間美食。」 我得更加注意接收的資訊、吃到的食物、反芻說出口的話,因爲這些事物會一點一滴影響著我的認知。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什麼需要關注現代飲食問題? 在現代社會,飲食習慣變得愈加不健康,導致各種健康問題的增加。許多人忽視了健康飲食的重要性,頻繁攝取高糖、高脂和加工食品。健康的飲食不僅關乎個人福祉,更影響整個社群的健康狀況。正如《林前6:19~20》:「豈 不 知 你 們 的 身 子 就 是 聖 靈 的 殿 麼 ?
Thumbnail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Thumbnail
人生在世,每天的所作所為都已經固定,因為心性指導行為,或從善或從惡,也差不多定型牢固了。做習慣的事要改變真的很困難,就像一個人早餐習慣吃燒餅油條沾豆漿已經二三十年,突然要他改吃漢堡配美式咖啡,他怎麼能接受。又比如,一個獨善其身多年的人,對於不相干的人事物早已冷漠成自然,突然要他轉變心性,變成一個熱心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構成生活的基本單位,每個習慣造就了每個小結果,最終影響人生。改變始於足下,從性實習慣開始,最終影響整個世界。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大抵我是喜歡看別人的故事,因為所謂的歷史時刻、道德批判,當來到個人身上,隻身面對整個時代洪流,很多時都是夾雜深深的無奈。
Thumbnail
在文中作者強調了從小孩時代就提倡健康生活習慣的重要,並且提到了遇到身體狀況時,補充營養也是相當的重要,這對於治療疾病,提高身體抵抗力都有幫助。另外,文中也闡述了不同家庭對於保健觀唸的差異,以及透過提高自身生活體系,如何可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心態。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書中,作者分享了一個小鎮成功遏制暴動的故事,透過打破習慣模式,改變人們的行為。
「要減少在生活中吃大便,因為吃越多,越覺得不難吃,最後人就會變成大便。」 「在營內大便吃久了,營外看到白飯就當成人間美食。」 我得更加注意接收的資訊、吃到的食物、反芻說出口的話,因爲這些事物會一點一滴影響著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