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92):君子儒與小人儒—格局大不相同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raw-image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局限於此。而是將社會方方面面的禮儀提升到政治和思想的高度,以此作為治國之道,以禮制和教化來維繫社會的平穩運轉。因而不甘於自稱為以葬禮為生的儒者,而稱自己的學說為『先王之道』,來自于周公所作之禮。

 

子夏與子游同屬孔門文學科,『文學:子游,子夏』(先進第十一)。和孔子討論《詩經》,也得到孔子的讚賞,『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第三)。另外只有子貢得到了同樣的評價。但子夏在教學上卻比較重視弟子待人接物的訓練,子遊就譏諷他,『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張第十九)。或許他同樣重視喪葬禮儀的習得和傳授。

 

孔子可能認為子夏太拘泥於此等細微末節,認為這是『小人儒』,而忽視將禮儀作為治國之道的作用,是謂『君子儒』。於是慎重地告誡子夏,『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女,通汝。簡言之,『小人儒』就是為民間的葬禮或貴族的祭祀提供服務,層次低;而『君子儒』則是遊說諸侯大夫以仁道和禮制治國和教化民眾,層次高。兩者的格局大不相同。

 

孔子還教導子夏『無見小利』。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第十三)

 

莒(jǔ)父是魯國的一個城邑。子夏受命去擔任這地方的總管。臨行向孔子請教如何開展工作。孔子教導他,『不要追求很快取得成績,不要僅從小處著眼。操之過急反而達不到目的,從小處著眼則做不成大事』。妥當的做法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隨著時間的推移,孔子的弟子基本都轉向傳授孔子的學說為生,學生則以此謀取官職,逐漸退出從事具體的喪葬禮儀,而產生了區隔。於是,儒就專門用來代指孔子的學說及弟子,而喪葬禮儀的從業者就不再稱為儒了,而稱為『知賓』或『知客』等。也就是說後來的『儒』都是孔子所謂的『君子儒』。

 

字義和詞義的流變是很普遍的現象。同一個字或詞,在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意義。或者外延擴大了或縮小了。如現在的『儒』的外延就比孔子所言的『儒』要小。或者含義發生了變化,比如『小姐』,過去是指大戶人家的女兒,現在卻指性工作者;同樣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下的含義也有所不同。同志,過去專指志同道合加入同一組織的成員,現在卻有了同性戀的意思。視不同的場合,意義有所不同;或者褒貶有所變化,如『支那』一詞,在最早沒有貶義,是中性詞。現在卻是貶義。

 

2020年7月23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複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雍也第六)。  閔子騫,孔子弟子,魯國人。姓閔名損,字子騫。費(mì),季氏的封邑。   季氏差人召閔子騫做費邑的總管。閔子騫不想去,對來人說:『請代我婉言謝絕吧!如果再來煩我,我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第六)。  公西華有外交才能,被派往出使齊國,留下母親沒人照顧,生活沒來源。冉求於是請示孔子補貼給她一些谷米。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雍也第六)。  這章以孔子與冉雍的對話和評價開頭。《論語》篇名皆是取自本篇的第一句。而以人名為題的篇目共計12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複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雍也第六)。  閔子騫,孔子弟子,魯國人。姓閔名損,字子騫。費(mì),季氏的封邑。   季氏差人召閔子騫做費邑的總管。閔子騫不想去,對來人說:『請代我婉言謝絕吧!如果再來煩我,我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雍也第六)。  公西華有外交才能,被派往出使齊國,留下母親沒人照顧,生活沒來源。冉求於是請示孔子補貼給她一些谷米。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雍也第六)。  這章以孔子與冉雍的對話和評價開頭。《論語》篇名皆是取自本篇的第一句。而以人名為題的篇目共計12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說到宗教必談及鬼神,這也是儒家與佛道之間的大分歧,然而這樣的說法,大多歸於論語。雍也中所言:​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大膽假設若孔夫子不信鬼神之說,何來敬之?若信鬼神而敬遠之,那就非常有意思了。​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不不不,這不是孔子的教法。德政絕不是要百姓都得做仁人君子,而是主事者必須有德,由此理出嘉惠百姓的德政。先養而後教。先滿足飽食暖衣的基本需求,再談其他更高層次的追求,讓人活得更像一個人!(釋人生守則的「德」)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說到宗教必談及鬼神,這也是儒家與佛道之間的大分歧,然而這樣的說法,大多歸於論語。雍也中所言:​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大膽假設若孔夫子不信鬼神之說,何來敬之?若信鬼神而敬遠之,那就非常有意思了。​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傅佩榮:「當社會規範漸漸瓦解,儒家告訴世人不用怕,價值判斷不在外面,而在內心的真誠和良知而來,由內而發產生力量。」
Thumbnail
何為「君子」?以下將討論儒家特有的,人的言說方式對其德性發展可能有的形塑作用。
都說孔子是最早整理《尚書》的人,但根據《論語》,孔子提到《尚書》的地方僅有寥寥四處
Thumbnail
傅佩榮:「《易傳》很明顯是屬於儒家思想,尤其當中出現的「君子」概念,完全符合儒家的要求。」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