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金間大介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腦中有停不下的質問好想知道「這真的是現在年輕人的樣子嗎?」。不知道是不是國情差異,還是我目前所處的環境所認識的年輕人們因為在同一個學習體制內,普遍被篩出共同的人格特質,以至於我離真實有一段距離,在這本《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中,主要在談論二十五歲以下年輕人們獨有的「好孩子症候群」。

該症狀的年少者普遍缺乏自信,對待任何事物習慣性消極,不會主動爭取。乍看之下身懷爽朗氣質,實質上過於遵守規則,不喜歡競爭或突破現狀。認為處在群體中段是令他們感到最適合、自在的環境。

 

上述這些特徵是否與你認知的年輕人們模樣有所重疊呢?若有,那這本書提供一個讓你認識,並理解與他們相處的方式;若無,或許你也可以從中意外收穫在我們爾後的世代原來有這樣的特質,當與年輕人相處時,能夠與好孩子症候群連結,他們之所以會懷有這些行為傾向的原因從何而來。

 

金間大介的調查依據源自他授課處的年輕人們,考量到討論的是一個社會的現象,為了做出比較,他也委請在美國的友人用同樣的題目調查該處學生,進而比對在某些情境下美、日年輕人的行為差異。我想,裡面的諸多結果依憑我自己曾為年輕人,與我之後世代的年輕人相處的經驗加總,這本書所談及的行為模式大概不足一半適合用來解釋台灣年輕人行徑。當然,前面我也先打預防針,表示那有可能是我相處的人口基數不僅不足,還偏頗在基於單一科系可能會有的高重疊人格特質,所以,我讀到最後因為聯想不了的地方太多,以至於我比較像是用「原來還有這種現狀」的心態在觀察這群人的特質。

 

本書架構共有十章,第一章破題描述現代年輕人普遍不喜歡成為顯眼對象說起,第二章從不同分配邏輯連結年輕人行為決策的動機為何,第三章跟第四章分別從不從情境去談害怕表達意見從眾的影響有多深,第五章則從求職說明穩定是這世代的最高訴求,我認為跟第八章以保險至上的途徑求職有著相似性,第六章與第九章則都是在談「付出」,第七章我認為沒什麼重點,但第十章雖然是針對年輕讀者所寫(本書原先受眾是以三十歲以上讀者為主),給予的建議與鼓勵我認為是本書寫最好的部分。

 

年輕人變得更乖,聽起來是件好事,但如果好的代價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連買個飯看到攤位前沒人排隊就不敢去,連自我介紹都要抄上一個講的人的格式,只滿足薪水穩定對個人發展長期來看沒有幫助,成為特別一點也不好,這會是好的嗎?作者金間的立場肯定是踩在質疑上(不然就不會有這本書了),對於我、甚至對於就在這個年齡層的人而言,又是怎麼想的呢?我是覺得,就算是這樣,那不過就是這個世代不同於之前的人生價值,看起來好像有點不對勁,是也會冒出「哇比我們這代還不積極」的念頭,可是假使對這代好孩子而言,對「挑戰」消極那就這樣吧,等到有動力的時候好好經驗那種刺激倒也不遲,當感覺來了,比較出與以往的差異,那就是成長經過自己的時候。

 

整本書談的內容都很淺顯易懂,當中,仍是有非常有力道的部分,那也是我特別喜歡之處:作者認為,好孩子症候群的形成原因大人們是得背負責任的。年輕人習慣等待完整的指示才行,遇到問題不會主動提出而是做出僵住反應,都是因為接著下來大人們會出面處理,會給年輕人們提供辦法解決,深深認為年輕人會因為挑戰失敗而站不起來。可是這些預設都是大人一味給予的,限縮了年輕人嘗試的機會。大人們的作法或許不是導致的主因,但確實是幫助年輕人形塑會有人來幫助我,而不會、也不必積極處理問題的態度養成。對新一代人而言,生活在怎樣的環境那都是大人們打造出來的,有時候我會對中老年人喜歡嘲笑現在年輕人是比爛草莓還容易受挫的行為感到不滿,或是擅自幫年輕人篩選可走的道路覺得不知所措,整個環境時空的打造絕對不會是斷裂且層層分明的,必然與上一代留下的殘跡促成什麼樣我們有著連綿不斷、無法一分為二的關係。

 

再者,年長者一以貫之認為年少者應該要找到興趣所在,或是一個努力的方向,這種說法在作者眼裡也不再是適用的鼓勵方式了。找不到有興趣的事,會不會有可能是這個人本身就對任何事都沒有,或產生興趣的容易程度很低呢?沒有興趣又怎樣呢?作者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能夠找到想跟這群人工作的地方,或有這樣的人出現在周遭的話,那也是一種讓自己找到熱情的方式。也許有人有過那種「我做的事很不怎樣,但我很喜歡我同事」的工作,能不能從無聊中抽離,是至少讓生活、讓自己愉快的最基礎需求(抱歉跟馬斯洛沒關係)。又甚至是純粹找不到一件事可以做,先從所待的環境下手,即便成長過程是很難覺察的,專注一段時間,總會在回顧的時候獲得什麼,那就是與過去自己不同的證據。而用這樣的心態去檢視自己,肯定自己的過程就正在發生。

 

金間顯然是用非常低微的標準在鼓勵深陷好孩子症狀的人們,讀的感受是非常溫柔,而我想,好孩子症狀的人應該會更加有感。

 

雖然本書主題是在談世代的現象觀察,有些比喻我認為使用的並不精準,可以說與其作者所選擇的喻依我相信會有更好的,造成論述的力道不夠深刻。像是用Jump的王道系漫畫如今比較少立場鮮明的反派,逐漸被都是好人的作品給取代,以此說明是因為年輕讀者認為反派角色存在會讓人覺得不安,抗拒直率表達自己想法的行為趨勢。可是我倒認為劇情中存在全然反派設定的作品不再王道,是有更多漫畫家對於創作的期許中包含樂於在人性刻畫上下更多工夫,以此堆疊作品的韻味與可看性。也就是說,是讀者的口味變得朝更正面的刁蠻了,比讀者普遍畏懼在生活中表達關聯性更高。

 

好孩子症狀中我也有幾個符合,例如我覺得被稱讚會害羞,覺得奇怪,努力把自己埋在人群中(但我稱不上不喜歡競爭),喜歡穩定的生活,不足一半特徵有重疊。(假如)患有好孩子症候群的人們大舉建構下一個世代人口,主要會影響到進入職場的篩選環節,比較難從中找到有鑑別度的求職者,也可能進而篩選的標準就不再是以特質取勝,這樣變化會怎麼影響社會乃至國家競爭力,也許是比較需要擔心的(嗎)。至於我最想知道好孩子症候群是從何而來,比較有關聯的原因可能是大人為孩子處處著想所打造出的環境演變如此,僅此而已的話,我閱讀本書的動機是沒有被成功滿足的,覺得可惜。(不過主題跟書名都取得很好)

avatar-img
79會員
163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痞狗》裡有幾張為文中舉例的故事走向繪製的曲線圖,橫軸代表故事的時間始末,縱軸代表角色的運氣好壞,其實也可以對照在我讀《痞狗》本身的感受,橫軸只是純粹按照章節安排的順序去讀,沒有確切的時間意義。它呈現的樣子是一條有凹有凸,最終綿延通往某處的波浪線。
5/5痞狗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偶像寫自傳多少都會面對到自我坦承到什麼程度的問題,這也是讀者想看的。畢竟那是放下工作狀態後,以最靠近自己的樣子,與粉絲對談。在姑且相信作者做出某種程度的談白為前提,讀畢Tom Felton的故事,我十分喜歡這個坦率又懂得珍惜一切的演員。 我平時不會閒來無事去看不管是親自撰寫,或是請人代筆的傳記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其實,它有一些地方我後來順劇情的時候認為是不必要的。故事簡介講述一名叫做碧普的少女試圖理解她的真實身份,她一直明白母親似乎有意隱瞞她什麼,直到一個名為「陽光計劃」轉動碧普的人生齒輪。
3/5書籍
「Mansplaining」這個詞像是說男性本身就有的行為特性就是喜歡對人說教,特別是女性。這種普遍性的性別角色行為是源自於Solnit的一篇〈男言之癮〉的文章,但並非是Solnit所期待被創造出來使用的一詞。
零工經濟幫助人們在空餘時段能投回生產市場,以兼職的方式填補收入。主打上班時間任你選,工作量任你挑的特色,聽起來好像很自由,特別是對於想要打工的學生,把孩子送去上課後空閒下來的家庭主婦/夫,正職以外必須額外掙錢的人們更是具有吸引力。 放眼所見,路上送餐的送物品的送人的外送員們顯示我們此刻生活
《痞狗》裡有幾張為文中舉例的故事走向繪製的曲線圖,橫軸代表故事的時間始末,縱軸代表角色的運氣好壞,其實也可以對照在我讀《痞狗》本身的感受,橫軸只是純粹按照章節安排的順序去讀,沒有確切的時間意義。它呈現的樣子是一條有凹有凸,最終綿延通往某處的波浪線。
5/5痞狗
衛城推出新書《神明離去之後》和《戰爭中的美術》。前者以物品談藝術和歷史,從不同日本神社文物切入臺灣歷史觀察,有意思的觀察。後者介紹二戰時期的戰爭畫,分析藝術家的詮釋方向,以及促成這些畫作的因素。兩本書深入淺出地說明臺灣歷史,論述明確且嚴謹,非常值得一讀。
偶像寫自傳多少都會面對到自我坦承到什麼程度的問題,這也是讀者想看的。畢竟那是放下工作狀態後,以最靠近自己的樣子,與粉絲對談。在姑且相信作者做出某種程度的談白為前提,讀畢Tom Felton的故事,我十分喜歡這個坦率又懂得珍惜一切的演員。 我平時不會閒來無事去看不管是親自撰寫,或是請人代筆的傳記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其實,它有一些地方我後來順劇情的時候認為是不必要的。故事簡介講述一名叫做碧普的少女試圖理解她的真實身份,她一直明白母親似乎有意隱瞞她什麼,直到一個名為「陽光計劃」轉動碧普的人生齒輪。
3/5書籍
「Mansplaining」這個詞像是說男性本身就有的行為特性就是喜歡對人說教,特別是女性。這種普遍性的性別角色行為是源自於Solnit的一篇〈男言之癮〉的文章,但並非是Solnit所期待被創造出來使用的一詞。
零工經濟幫助人們在空餘時段能投回生產市場,以兼職的方式填補收入。主打上班時間任你選,工作量任你挑的特色,聽起來好像很自由,特別是對於想要打工的學生,把孩子送去上課後空閒下來的家庭主婦/夫,正職以外必須額外掙錢的人們更是具有吸引力。 放眼所見,路上送餐的送物品的送人的外送員們顯示我們此刻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不藉由書寫,記下青春年少時光遇到的朋友、同學、師長, 與親密家人相處的點滴,經歷過的許多喜悅悲傷事, 不可靠的記憶必定會讓人忘卻只有少年時會做的蠢事, 那是除了十足勇氣外,還要豹子膽才敢做的事。 詹佳鑫的第一本散文集《請問少年》,集結了他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 從實習老師,南北奔波參加
Thumbnail
孩子在中年級轉高年級時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在試讀週這兩週,我觀察到分實人的高年級生與試讀的高年級生有顯著的差別,也讓我回憶起當初進入教育領域之時,難以與高年級生良好信任關係的過去。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題為已公開的文章主題,探討作者的個人經驗,介紹《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一書,解釋現代年輕人面對稱讚的不安感以及對社會氛圍的影響。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人不輕狂枉少年。 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有過瘋狂的年輕歲月,現在各個SNS也是許多看起來生活過得很瘋狂的網友們發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白活了。 從小到大我算是過著很自我克制壓抑的人生,盡力扮演好父母眼中的好女兒,順著父母的期許要求,雖然他們還是不滿意,也盡力當個好姐姐。 課業雖然讀得不怎麼樣,但也
Thumbnail
如果「小時候」的樣子一定比「長大後」可愛, 那這個原則應該適用於一個人的人生各個階段吧? 所以即使現在是令人有點喜歡又討厭的、 有點叛逆又還算肯服從的、 有點傲驕又有時呆萌的『高中生』, 應該也比他(她)長大以後(例如變成大學生,或一個大人)的時候可愛吧? 看到自己都還不太會照顧自己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如果不藉由書寫,記下青春年少時光遇到的朋友、同學、師長, 與親密家人相處的點滴,經歷過的許多喜悅悲傷事, 不可靠的記憶必定會讓人忘卻只有少年時會做的蠢事, 那是除了十足勇氣外,還要豹子膽才敢做的事。 詹佳鑫的第一本散文集《請問少年》,集結了他從高中到大學,研究所, 從實習老師,南北奔波參加
Thumbnail
孩子在中年級轉高年級時是一個很大的轉折點,在試讀週這兩週,我觀察到分實人的高年級生與試讀的高年級生有顯著的差別,也讓我回憶起當初進入教育領域之時,難以與高年級生良好信任關係的過去。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不是不上進,而是太早學會大人的消極,新世代的「好孩子症候群」 先生、どうか皆の前でほめないで下さい: いい子症候群の若者たち》 ✍️作者:金間大介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平安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6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時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在人際關係中面對講話不禮貌的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孩,有時候對方可能只是受傷了還沒長大的孩子,需要被接納和愛。通過分析如何善待自己,同時寬容對方的無禮舉止,建立更良好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題為已公開的文章主題,探討作者的個人經驗,介紹《請不要在大家面前稱讚我》一書,解釋現代年輕人面對稱讚的不安感以及對社會氛圍的影響。
Thumbnail
看似叛逆或漫不經心的國中少年們在想些什麼呢
人不輕狂枉少年。 看到很多人似乎都有過瘋狂的年輕歲月,現在各個SNS也是許多看起來生活過得很瘋狂的網友們發文,就覺得自己是不是白活了。 從小到大我算是過著很自我克制壓抑的人生,盡力扮演好父母眼中的好女兒,順著父母的期許要求,雖然他們還是不滿意,也盡力當個好姐姐。 課業雖然讀得不怎麼樣,但也
Thumbnail
如果「小時候」的樣子一定比「長大後」可愛, 那這個原則應該適用於一個人的人生各個階段吧? 所以即使現在是令人有點喜歡又討厭的、 有點叛逆又還算肯服從的、 有點傲驕又有時呆萌的『高中生』, 應該也比他(她)長大以後(例如變成大學生,或一個大人)的時候可愛吧? 看到自己都還不太會照顧自己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