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食譜】無麩質黑糖糕~獻給故鄉澎湖,和無麩質飲食朋友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趁著清明節返鄉掃墓,順便回首來時路。這一趟比較像是自我探尋,我到底是誰?來自哪裡,去向何處?年輕時覺得故鄉只有冷冽風沙,上大學就迫不急待地轉身飛出去,對在原地等待我的故鄉、陽光、大海和沙灘,習以為常並且毫不留戀,毫無知覺它們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身體的一部分…

父母不在了之後,更一度以為那條牽繫遊子的隱形羈絆,從此不再有作用。2024年四月,時隔三年再度踏上澎湖,百感交集,我以為的從此荒蕪之處,卻用最溫柔的姿態,向我訴說思念。雖然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歐巴桑我忍不住再度哼唱起外婆的澎湖灣,在心中謝謝故鄉與故人,還將愛留下。

以往對黑糖糕的態度,因為太常吃,亦是覺得理所當然。黑糖糕在台灣也到處買得到,麵包店、市場攤位都有賣,很容易取得,而且都不難吃。我只是一直覺得怎麼買都吃不到兒時的黑糖糕味道,本來還想不出到底差別在哪兒,這趟回澎湖才發現,媽媽常買的那家是正宗創始老店,黑糖糕上面是沒灑芝麻粒的。哎呀,原來如此。

特意在澎湖走訪了幾家特產行,還沒看到有店家做無麩質黑糖糕,真可惜。於是我就自告奮勇了,使用蓬萊米穀粉嘗試做出無麩質的版本,希望讓所有人都吃得到它質樸家常的甜蜜滋味。還希望下一趟回澎湖,就有人在賣了喔。

raw-image

黑糖糕做法簡單,網路上也找得到很多食譜,除了炒糖時加熱水要注意噴濺的熱氣和水花,應該沒有需要特別說明的地方。

由於米穀粉無法取代中高筋麵粉,為了增加口感的豐富程度,這次加入植物蛋白質含量高的黑豆粉。黑豆粉的天然香氣和黑糖很搭,推薦大家試試看~還有一點,不論使用麵粉與否,90%的黑糖糕,為了增加Q度加的都是樹薯粉。這次影片中我使用的卻是葛鬱金粉,原因就只是,樹薯阿公手工製作的樹薯粉缺貨中,暫時買不到而已。哈哈哈 ! 市售樹薯粉大部分都是進口貨,原則上只要台灣有人種植生產製造,而且品質不差,我還是希望自己能盡量選用台灣製造的產品。如果你知道除了上下游之外,還有哪裡有賣台灣種植製造的樹薯粉,歡迎與我分享資訊~

raw-image

米穀粉黑糖糕的口感較紮實,添加樹薯粉、番薯粉、葛鬱金粉做出來的Q度咬勁也會有些微差異,材料選擇上請依個人喜好和心意決定就好,開開心心的實驗看看吧,祝大家一次成功!

暑假前若有空,歡迎到澎湖走走吧~

製作步驟參考這裡



無麩質黑糖糕食譜

 

☆黑糖水

  • 黑糖 150g
  • 熱開水 350g

 

☆黑糖糕材料

  • 蓬萊米穀粉 150g
  • 葛鬱金粉 100g
  • 黑豆粉 50g
  • 黑糖水 310g
  • 耐高糖速發酵母 3g
  • 葡萄籽油 8g


如果我的內容對你有用,歡迎動動手指訂閱或分享給需要的人,來支持我,讓我可以持續前進,把台灣米的無限創意製作出來,謝謝大家~


avatar-img
24會員
53內容數
五十歲以後我才開始想要社會參與,最關注的其實是地球和家園。期待的小小願望是--願未來七代台灣子孫都還能擁有大自然好環境和畝畝良田。由於覺醒得晚,能力和智力跟體力已有限,歐巴桑目前能做的,是從推廣家庭米食之樂開始,希望台灣每人每年的食米量不要年年往下掉了~有願就有力,這一路會遇到什麼,在這裡通通跟大家分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米之家 的其他內容
以糯米為基底的亞洲風味糕點,其實更適合素食者和無麩質飲食者享用。不需加蛋增稠或打發,製作上也少見利用高溫烤焙,大部分是利用蒸氣及水煮而成;水溫最高僅100度C,減少了高溫對油+糖+澱粉的變異影響,對重視健康的朋友來說,應該是較好選擇。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在我還是兒童的那個年代,父母都在為生活奔忙,孩子們的生日也都視為平常日,更別說兒童節了。
台灣馬鈴薯的產季在十二月到隔年四月,這期間家裡餐桌一定會出現好幾輪馬鈴薯煎餅、咖哩、醋溜土豆絲。當季的滋味真不是蓋的,充滿天然的蔬菜香氣和水潤新鮮感,讓料理美味升三級。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以糯米為基底的亞洲風味糕點,其實更適合素食者和無麩質飲食者享用。不需加蛋增稠或打發,製作上也少見利用高溫烤焙,大部分是利用蒸氣及水煮而成;水溫最高僅100度C,減少了高溫對油+糖+澱粉的變異影響,對重視健康的朋友來說,應該是較好選擇。
「草仔粿」是台灣人非常熟悉的米食點心,隨著揉進米皮中的野草不同,它有著各種名字,例如艾粄、雞屎藤果、茶粿 依照居住地區不同,它也叫做包仔粿、青糰、菜包。通常春天、清明節吃的才會將可食用野草揉進皮裡,讓它如春天到訪般有著各種綠色,同時也是祭祖好物;純白色米皮的粿則是冬至吃的,市場統稱為菜包。
在我還是兒童的那個年代,父母都在為生活奔忙,孩子們的生日也都視為平常日,更別說兒童節了。
台灣馬鈴薯的產季在十二月到隔年四月,這期間家裡餐桌一定會出現好幾輪馬鈴薯煎餅、咖哩、醋溜土豆絲。當季的滋味真不是蓋的,充滿天然的蔬菜香氣和水潤新鮮感,讓料理美味升三級。
無麩質米吐司在台灣已經流行了一、二年,我聽過有關它的、最多的誤解就是:吃起來像發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第一次用金網烤吐司,火力還不大會控制,邊邊燒焦了,刮刮一樣吃,有炭香。抹上奶油,外脆內軟,甚好。這條吐司終於吃完,明天早餐開始吃「沾美」的麵包。
今天只吃兩頓。夫人開會忙到沒空吃早飯,酪梨吐司放在工作桌,從將近九點擺到十一點多才有空拿起來咬兩口, 中午也就不急著吃了。 今天做水波蛋,想到 Jamie Oliver 說他不喜歡在水裡加醋因為蛋會有個醋味,我想酪梨吐司本來就要滴些檸檬汁,何不擠一點檸檬進滾水代替醋?果然效果很不錯,味道也很好。
岳母送的酪梨都熟了,每天要吃一顆。用昨晚學到的水波蛋做法弄了酪梨吐司,麵包上噴一點橄欖油,酪梨鋪滿滴幾滴檸檬汁,放上蛋,灑點鹽和胡椒,很好吃。另半顆打牛奶喝,相當管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一直到疫情期間不能出國的時候,人生才第一次去澎湖。選了暑假去,剛好碰上延期的花火節,碰到馬公機場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天!關於澎湖景點、美食推薦,網路上的資訊很多,我自己在做功課的時候覺得資訊滿混亂的,本篇就根據我們此行的經驗,為大家解答規劃時的疑惑💡
Thumbnail
於遙遠的旅程中,我溯洄而歸, 尋找那片心靈的淨土, 我最初的家。   那裡,雲朵織就天空的夢, 如糖般甜蜜, 清風,是大自然的輕拂, 喚醒歲月沉睡的笑語, 與純真共舞。 然而那無憂的國度, 如今只剩記憶的微光, 我們曾經踏足的地方, 已被時間輕輕塵封,
Thumbnail
精彩的澎湖旅行回憶,搭飛機、租機車、品嚐美食、遊覽景點,三天兩夜的短暫旅程留下豐富美好的回憶。一起來回顧這段精彩的旅行吧!
Thumbnail
雨是雨,晴是晴,當上路時不被天候左右心情,就輕盈舒服。許久沒有一個人回到長濱,台北出發先到花蓮吃飯與採購食材完成在地消費,搭上13:10往成功的客運便是一路向海。  這幾年升起心念想去「分手巧克力」民宿,專屬一個人旅行的友善之地。在台東旅宿這些年,與管家小兔在不同民宿間的往返聯繫,成了不生
感恩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但無論好壞都只是一種體驗,不執著不留戀才能開創新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再次前往澎湖旅遊的文章。 作者分享了他彷彿一切都既熟悉又全新的感受,以及對於自由自己與新感受的想法。文章充滿旅行日記式的生活風景,從降落澎湖、享用美食、觀賞花火等細膩描寫,讓人很享受讀者」一同旅行”的感覺。
Thumbnail
紀錄作者趁著清明連假,回到家鄉與家人出遊,四處品嚐美食與影下美景的輕旅行紀錄。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說說糖糖說走就走沒有計畫的旅行從什麼時候開始,從花蓮念大學時期,因為老家在屏東,加上大學同學都是從台灣各地去念書,所以常常從花蓮到台北,再一路從台北到屏東,中間經過哪些城市有朋友有停留,讓朋友帶著糖到處走走,再從屏東搭南迴線回到花蓮,從那時起火車環島旅行程為了念書時的模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說來慚愧,我一直到疫情期間不能出國的時候,人生才第一次去澎湖。選了暑假去,剛好碰上延期的花火節,碰到馬公機場史上人數最多的一天!關於澎湖景點、美食推薦,網路上的資訊很多,我自己在做功課的時候覺得資訊滿混亂的,本篇就根據我們此行的經驗,為大家解答規劃時的疑惑💡
Thumbnail
於遙遠的旅程中,我溯洄而歸, 尋找那片心靈的淨土, 我最初的家。   那裡,雲朵織就天空的夢, 如糖般甜蜜, 清風,是大自然的輕拂, 喚醒歲月沉睡的笑語, 與純真共舞。 然而那無憂的國度, 如今只剩記憶的微光, 我們曾經踏足的地方, 已被時間輕輕塵封,
Thumbnail
精彩的澎湖旅行回憶,搭飛機、租機車、品嚐美食、遊覽景點,三天兩夜的短暫旅程留下豐富美好的回憶。一起來回顧這段精彩的旅行吧!
Thumbnail
雨是雨,晴是晴,當上路時不被天候左右心情,就輕盈舒服。許久沒有一個人回到長濱,台北出發先到花蓮吃飯與採購食材完成在地消費,搭上13:10往成功的客運便是一路向海。  這幾年升起心念想去「分手巧克力」民宿,專屬一個人旅行的友善之地。在台東旅宿這些年,與管家小兔在不同民宿間的往返聯繫,成了不生
感恩過去所經歷的一切,但無論好壞都只是一種體驗,不執著不留戀才能開創新人生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再次前往澎湖旅遊的文章。 作者分享了他彷彿一切都既熟悉又全新的感受,以及對於自由自己與新感受的想法。文章充滿旅行日記式的生活風景,從降落澎湖、享用美食、觀賞花火等細膩描寫,讓人很享受讀者」一同旅行”的感覺。
Thumbnail
紀錄作者趁著清明連假,回到家鄉與家人出遊,四處品嚐美食與影下美景的輕旅行紀錄。
Thumbnail
疫情結束後的第四年,我終於回家了。
說說糖糖說走就走沒有計畫的旅行從什麼時候開始,從花蓮念大學時期,因為老家在屏東,加上大學同學都是從台灣各地去念書,所以常常從花蓮到台北,再一路從台北到屏東,中間經過哪些城市有朋友有停留,讓朋友帶著糖到處走走,再從屏東搭南迴線回到花蓮,從那時起火車環島旅行程為了念書時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