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愛,自重,而後才能愛人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深有同感。

好的愛情是美好的,前提是,遇見它之前,我們能自重、自愛,而後才能愛人。

一個善良單純的女孩,遇到有問題的人,往往不懂得保護自己,照顧自己,而被傷害。

這是因為父母對待愛與性的態度,會造成子女對愛與性的錯誤認知,無法分辨好人與壞人。


AI生成圖片

AI生成圖片


我經常遇到佛教徒,勸說被暴力傷害的女人,要忍耐,那是欠對方的債,還清了就會對她好。

可是,當我自己經歷過之後,發現並不是這麼回事。

二十多年前,結束第一段婚姻,大學時代的孔孟學社指導老師王鎮華,介紹我去參加心理協談課程。課程中,任兆璋修女曾經說過,人與人之間,並不是我對你不好,反過來你就會對我不好。有時候,兩人之間,被欺負的人,永遠是被欺負的人,這是因為性格使然。

第一次離婚之後,經歷了痛苦的三十年,一直活在罪惡感與愧疚感中,不斷對自己懲罰,以為自己犯下了滔天大罪,才會受到這樣的惡報。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讓我深深自責,當年如果聽媽媽的話,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可是,我卻忽略了媽媽對愛與性的否定,覺得那是骯髒的事,讓我對愛與性的話題感到羞恥,遇到問題說不出口,才會讓自己一步步走向深淵,求救無門。

學佛之後,開始把我內在深藏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包括我的婚姻與原生家庭,透過寫作抒發,但是以第三人稱來寫,然後投稿。

這時候,有位法師鼓勵我,用第一人稱來寫,把自己說不出口的事情,藉由文字表露,後來就被刊登在佛教月刊上。

這對我來說,是多麼重要的過程,就是勇於表達自己的心靈改革。

文章刊出之後,得到許多義工朋友的共鳴和疼惜,改變了我以前認為那些都是不能講的,污穢的隱私,應該默默忍受痛苦,不該輕易向人訴苦的。

因為那都是過去世自己造成的業力,就應該接受被傷害,直到還清債務為止。

可是,當我開始勇於表達自己的時候,我發現自己變得自信,也從罪惡感和自我懲罰中,走出來。

當父母一直教導我們要自我反省,這對善良單純的人來說,可能遇到壞人就能被輕易玩弄,而分辨不出真正對自己好的人。

一個人經常處於被貶低,被嘲諷,被輕視的親密關係,就會深陷在其中,而想要得到對方的肯定,結果是更加讓自己感到挫敗,也失去自信。

如果只是在自己身上找問題,認定錯的都是自己的問題,就可能被壞人所控制,而掙脫不出對方的魔掌。

前陣子,跟朋友談到,一個人的品格有問題,卻要求另一個人要忍耐,要繼續在婚姻中,接受對方的暴力傷害,還不斷告訴這一個人,這是欠對方的,只要等到對方傷害夠了,就會停止傷害。

如果這個品格有問題的人,對每個人都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最好的做法就是,只有離開了這樣的人,才能解決問題。

在我們的社會裡,充斥著這樣錯誤的觀念,把一個善良單純的人,留在暴力犯罪的人身邊,這樣合理嗎?

善良單純的人,想要助人,想要救人,但是,這樣的人只有他們救得了自己,誰也救不了,真正該救的是自己,要學會保護自己,和疼惜自己。

沒有經歷過這些過程,是很難看得清楚,很多錯誤的觀念才是讓善良單純的人,走向壞人的身邊,而錯失了被疼惜愛護的機會。

我感謝那些願意讓我拿起筆來,勇敢寫下我人生中,不堪的過往,指引他人幸福的道路。


AI生成圖片

AI生成圖片


摘要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

錯誤的兩性觀,等於變相把孩子推給壞人。 極具危險性的一種人格─邊緣型人格(編按:指介於精神官能症〔neurosis〕和精神病〔psychosis〕之間的狀態)。這種人,好的時候對你特別好,但如果你不聽他的話,要和他分手,他就會變得非常壞。他在兩種邊界之間不停轉換,用極致的好迷惑你,讓你放鬆警惕;又用偏執的壞傷害攻擊你,如果你激怒了他,很容易釀成悲劇。 逃避灌輸正確戀愛觀和兩性觀的父母。這樣的父母總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把戀愛當作洪水猛獸,甚至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醜化異性,讓孩子心生畏懼,而不是引導他們怎麼識人、怎麼去愛、怎麼面對意外和風險。結果,孩子一旦脫離父母的掌控,便很容易出狀況。父母對愛和性有多排斥,孩子就可能為愛和性有多受傷。 當父母灌輸給孩子錯誤的兩性觀時,某種程度上等於把孩子推向壞人,壞人就是看準了,那些「成年卻沒成人」的孩子內心有多匱乏。由於父母的打擊和逃避,孩子在偷偷戀愛後,若遭遇身體和情感的創傷,不敢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於是會在孤立無援中被繼續傷害,甚至走偏了。 他們也沒有以有效的方式完全接受和保護你,而是以逃避和掩飾加重了你的罪惡感和羞恥感。 他們應該告訴你:你之所以遭受那樣的創傷,他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後如果有人想傷害你,你要第一時間告訴他們,他們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對、解決。 如果你沒有等到他們這些話,那就每天對自己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你只有得到了釋放和接納,才能在寬宥自己中向前走。 認同自己,才能創造想要的幸福。 每個人的一生,不管是工作還是情感,都不可能永遠順遂不犯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犯錯,就是成長的階梯;問題,就藏著覺醒的洞察。 這些糟糕的過往雖然讓我們受傷、受辱、受損,但更讓我們學會分辨人性的醜惡與戀愛的實際。 好的愛情是美好的,前提是,遇見它之前,我們能自重、自愛,而後才能愛人。當你在某個恬靜的午後,牽手一個溫厚深情的男子,歷經一段靜好的愛情,在充分的愛和被愛中獲得滋養和成長,再回首看這段過往,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已經擺脫了噩夢。相信歲月能治癒一切,你也要不辜負歲月,要在日夜趕路中變得自信而勇敢。 最後,我願意送給你這樣一段話:門外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所以,打開門,走出去,勇敢愛,就像沒有受過傷那樣。加油!

以上文章取自<失控的親密關係,是一種病>

連結:

https://tw.news.yahoo.com/%E5%A4%B1%E6%8E%A7%E7%9A%84%E8%A6%AA%E5%AF%86%E9%97%9C%E4%BF%82-%E6%98%AF-%E7%A8%AE%E7%97%85-030732366.html

心靈花園的玫瑰仙子,愛自己,也珍惜身邊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需要學會成爲自己的鏡子。 你要學會看到自己是誰,認識到自己的需求,並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滿足這些需求。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輕易地將自己的需求寄託在一個錯的人身上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Thumbnail
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本文探討愛自己的真正意涵,並呼籲接納自己的全部,不要讓別人的批評成為自我限制。
體驗什麼樣的愛?真愛、無條件的愛,而非「被算計過的愛、恩情、感恩路線的責任但不是愛情」
Thumbnail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世間萬物的意義是以人的主觀視角去認知的,如果能意識到這點,對遇見的人貼上「好的標籤」,並避免貼上「壞的標籤」,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都開始朝好的方向靠近!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需要學會成爲自己的鏡子。 你要學會看到自己是誰,認識到自己的需求,並學會用健康的方式去滿足這些需求。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輕易地將自己的需求寄託在一個錯的人身上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真正的愛,是允許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存在。   有多少時候,你面對應該愛你的父母、另一半、兄弟姊妹、孩子,他們說他們愛你、為你好,可是對你說的話、做出的行為, 只是讓你覺得自己很差、 只是讓你覺得虧欠他們、 只是讓你覺得無法成全所有人的期待、 只是讓你覺得被無止盡的索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你要學會愛自己。 這句話我們一定會聽過,可是愛一個人容易﹐但愛自己卻很難。 人自出娘胎,大都在別人的愛裡成長,成年後與伴侶相愛,全心愛錫子女。被人愛愛別人,然而大多數人都忽略愛自己。默默付出,生命彷彿為別人而活,甚至會Burn out(過累)變得衰弱。連自己都感到軟弱無力,如何有力量愛護別人....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當你懂得愛自己,就不會執著於一段不屬於自己的感情。一昧的付出是種能量的消粍,無法讓想走的人留下。 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便不會讓自己在失衡的愛裡,期待對方給予你想要的回應。 放下過去,明白當下的感受只是一種執念,而不是真正的愛。 過不去的永遠是心裡的那個坎,而不是真的非誰不可。 學習成長是靈
Thumbnail
重視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就是愛自己的表現。本文探討愛自己的真正意涵,並呼籲接納自己的全部,不要讓別人的批評成為自我限制。
體驗什麼樣的愛?真愛、無條件的愛,而非「被算計過的愛、恩情、感恩路線的責任但不是愛情」
Thumbnail
凡事都有一體兩面,世間萬物的意義是以人的主觀視角去認知的,如果能意識到這點,對遇見的人貼上「好的標籤」,並避免貼上「壞的標籤」,你會發現你身邊的人都開始朝好的方向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