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Netflix紀錄片推薦!「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祕辛」10個重點筆記

大家都知道吃益生菌可以調整體質、改善過敏、促進消化道健康,但是關於我們身體裡面的腸道器官,還有很多知識是我們過去忽略的,推薦大家抽空觀賞Netflix紀錄片:「飲食健康知多少,腸胃道秘辛」。

raw-image


這部紀錄片的主講人,吉莉亞.恩德斯Giulia Enders「腸保魅力」書籍的作者,這本書全歐洲人手一本,是當年度銷售No.1的健康書籍,他在TEDx的演講超過5百萬觀看次數,以下整理了一些紀錄片重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 腸道科學是近十幾年在生物醫學中最熱門的領域,原來焦慮症、憂鬱症,自閉症、癌症、巴金森氏症、肥胖,都跟腸道有關。

2. 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影響整個身體,包含腦部,我們的大腦每天接受來自腸道的訊號。

3. 腸道的消化需要微生物的合作,這些住在我們身體裡的微生物體,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消弭發炎反應、讓免疫系統比較不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我們的免疫系統約有70%住在腸道

4. 我們以為是基因決定了我們的健康,但事實是微生物體決定了我們的健康,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我們的微生物體,只要透過改變飲食和生活型態。

5. 我們以為食物的選擇來自腦部,但可能腸道才是決策者,腸道訊號告訴大腦說,我想吃巧克力,如果你吃很多糖,就會有愛吃糖的細菌,如果你愛吃脂肪,就會有喜歡脂肪的細菌,因此微生物可以形塑我們的荷爾蒙,也可以讓我們感到飢餓或飽足。

6. 我們的腸道細菌,每天需要來自蔬菜和水果的纖維,微生物體科學領域發現,每天要吃超過50公克的蔬果,如果沒有足夠的纖維,腸道細菌就會吃我們腸道中的黏膜,黏膜被破壞,腸道中的細菌就會跑到不該去的地方,進而造成發炎反應,引發疾病,例如腸道發炎疾病或腸躁症等。

7. 科學研究發現,把巴金森氏患者身上的細菌放進老鼠身上,老鼠會有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但如果再把巴金森氏症患者少掉的細菌放進老鼠身上,老鼠的症狀便會獲得改善。

8. 糞便微生物移植,簡稱為FMT,就是把別人的排泄物放進病患的身體裡,進而使病患的身體獲得改善,這個治療方式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但只被容許用在治療艱難梭狀桿菌感染的疾病,即因為細菌造成的結腸感染。

9. 不過糞便微生物移植畢竟是敵我不分的工具,可能具感染與侵入性風險或其他不好的影響,影片中的實驗也提到移植到有憂鬱傾向的糞便,患者後續也會產生憂鬱傾向,因此科學家較傾向用更精準的益生菌去改善健康。

10. 最重要的,我們要學會重新連結我們的身體,傾聽身體的聲音,感受食物吃進身體內帶給我們的感受,並依循身體的反饋調整適當的飲食,珍愛自己的身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閱讀、學習、藝術與音樂,希望藉由我的沙龍筆記可以提供讀者有用及有效率的資訊。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