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半信的智慧 | 心靈小品 | 晨光雨露(123)

真誠又有智慧的「相信」

        人際互動之間,有沒有某一個人說話時,100%起心動念、到說出來的言語,全部都是誠實的呢?查爾斯認為:沒有!有時候,一個人連自己講的話到底是不是真正誠實,也不曉得。不過,我們與別人說話的時候,還是要「信」別人說的話,只是不要「全信」。

        查爾斯這裡所說的「信」,是只指真誠與別人互動。別人可以不真誠,但我們必須真誠。不過,查爾斯在這說的「真誠」,並不是像傻子那樣,別人說什麼,自己就信什麼。這裡所說的真誠,是指真誠的聆聽,該點頭的時候點頭,但,內心卻像明鏡高懸那樣,相當清楚別人說的話,哪些屬於客觀事實,可以接收進來,哪些則是主觀意見,是他個人的價值判斷,不必太理會。

示意圖:對別人說的話要信,卻不要「全信」,帶著智慧,就像有一個探照燈那樣,可以區辨對方說話的內容。(圖片來源:Copilot AI 生成圖)

分離事實與情緒

        簡單說,查爾斯分享的這個動作,叫作「將事實與情緒分離」。對情緒容易混亂、容易暴起暴落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將事實與情緒分離出來!當別人說話的時候,認真聆聽,是為了獲得客觀分析的事實;並非全信,是要濾除個人價值判斷中的情緒;經過情緒渲染的「事實」,已經攜帶了負面能量,就像「有一點點腐爛的水果」,一定要切除腐爛的部份才行。誰會把腐爛的部份吃進肚子呢?照樣,誰又會把別人說話中的「情緒」接收到大腦裡呢?很可惜!在人生中,雖然大部份的人不會吃進爛掉的水果,卻有相當多的人會「相信」別人的情緒判斷,接收別人的情緒偏見!

智慧應對

        與別人互動時要有智慧,要在內心觀察,同時要辨明別人談話中的內容。自己要去揣摩,也要多加練習。一方面,要真誠,畢竟,缺少聆聽的姿態,會讓互動變得僵化,造成溝通終止;但是,也不要完全相信別人的話,不要把自己變成傻子!學習聽,聽出別人說的「事實」,聽出其中的「觀點」,並能分辨出「情緒」與「判斷」。同時,看破不說話,真誠互動,卻不盲信。自己的頭腦非常清楚,獲得了該獲得的訊息就好,至於別人給出的情緒與判斷,他/她給出什麼,就得到什麼,那是屬於他/她個人的人生課題,與自己並不相干。

🌳查爾斯的身心靈沙龍,晨光雨露系列,每天早上6時發文,分享新時代的正能量,歡迎追蹤、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每天早上6點發文,內容是以新時代思想作基礎的心靈小品。文字寫作以覺醒、覺悟作本質,以生活的幸福快樂為目標,希望有緣人會喜歡。喜歡某一篇文章,請不吝按讚,更歡迎加入免費的會員。查爾斯也會不定期撰寫付費訂閱內容,歡迎訂閱結緣。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