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9|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失業那些小事|情緒勞務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一詞,是由美國學者霍奇查爾德(Arlie Hochschild)在1983年所提出。 主要意思是,為了讓工作或事情可以順利運作,而調整自身的情緒狀態,以呈現適宜的表達方式。

我們多多少少在現實生活上都會產生情緒勞務。壓抑或者管控情緒(但也有許多人沒有,或者僅對上位者/利益相關者產生情緒勞務)。

昨天是我人生第一次正面與同事展開對話/衝突。嚴格說出來不是第一次,如果以不同人來說,應該是第二次。多數我都是隱忍下來。但昨天是我第一次氣到我崩潰說出「你可不可以不要搞得好像我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情一樣。」

這點我回想起過往的事蹟,至今,我認為我最大最大的工作上的罩門。

  1. 被誤會。→會解釋,但如果遇到無法溝通無法解釋的人我會全然放棄。你說什麼就是什麼,反正你不需要解釋。
  2. 重複同件事情鬼打牆的說教。有點教訓的口氣,並且告訴我如1.的事情。→舉個例子。如果這件事情發生了問題,但是對方提醒我該怎麼做,可以。但提醒完鬼打牆再繼續講同樣事情,我就會崩潰。或者他提醒我做的事情,不是我故意不做,是有做,但是可能又發生問題,或者我真的沒時間做,而且這件事情並沒有急迫性一定要現在做。

我之前一直覺得服務業的人性格比較直接,那種直接並不是說說話不夠委婉地直接。而是一種邏輯思考的直接。

例如:看到對方需要幫助,給予對方幫助。(直接)

看到對方需要幫助,(判斷對方是否希望被其他人協助),不給予對方幫助。(非直接)

例如:看到一個人需要被讓位,立即讓位。

看到對方需要被讓位,但對方是一個看起來很認真打扮、保養、穿著時尚的老年人,選擇不讓位。(顧及對方是否會擔心自己已經需要被讓位而難過)

這件事情,產生的結果外人看起來只有讓位跟不讓位。

但事實上不讓位代表著我沒有同理心。正因為有同理心,所以我沒讓位,但以一個旁觀者來看,可能就是覺得這個年輕人不讓位。

當然有的時候,表達方式我認為也比辦公室人員性格直接,或許是因為辦公室需要在一起,總不免得不會讓一些事情說得太清楚明白。而服務人員對應的是客戶,對客戶的態度跟對自己的同事可能展現出不同的性格。但內勤人員並不直接對客人,而一起生活在一個空間裡,所以自然會顯得比較拘謹。

這點並不是說服務業的人不需要與同事相處在一起,我認為是服務對象的問題。

服務業的人→同事為互相幫助,讓整間店完成整個銷售作業流程。主要服務對象為客戶。

內勤人員→同事彼此為單位別,例如會計工作內容,交付給會計。但是會計是執行所有與會計相關工作內容,不限單位。人資負責的可能也是整個企業的人資相關的工作。會計跟所有部門的人會有關聯性,人資也會與所有部門的人會有關聯性。除了業務外,多數彼此為彼此的服務對象。

現在我認為是步調的問題。因為服務業的步調快的關係,一件事情很難不表達出來,因為不能讓這樣的情緒持續存在。而過於沉溺在負面情緒的人,也不適合在這樣的企業裡,因為這樣的情緒,可能會拖累身旁影響身旁的人的工作。


我學習說出來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