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7|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從現代製造業看全球化困境(7)

這就變成另一種循環,勞工階級工作越來越少,待遇越來越差,就越仰賴政府補助,沒有足夠教育資源,根本沒翻身機會,而為了讓自己生活可以維持下去,又不得不相信進口低價中國商品的好處,或說別無選擇。然後就是美中貿易戰爆發了,講不好聽一點,中國沒有讓利的打算,也不打算回饋,強國自有其邏輯,所以自由貿易的默契被打破。若中國人口只有一億人,這些問題就不會發生,會變成幾十年後在印度爆炸。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

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由經濟自由而政治自由」的模式為何在中國失敗?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人有趨利的動機,民主國家執掌經濟大權的中產階級,看到利益後必然迫使政府開放,這也是中產階級自己斬斷後路的開始。

因為,人類的思維是線性的,沒有多少人有辦法從短近的現狀,看到遠大的未來。所有你看到那些具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幾乎都可以說是假的,所謂的眼光更像是有很多企業家,在隨機選擇下的倖存者。

真有眼光,那打一開始就該知道,中國必定會使這個循環出狀況,除非政治上可以改變,讓中國徹底融入西方工業國家的規矩,也就是讓「自己人」的數量變多,那就算經濟再怎樣困苦,已開發的10億人,還是可以勉強接受變成23億。

這可以從歐洲、美洲的整合看出,只要整合的國家擁有趨同的價值,那麼中產階級就會採取一致做法──共同打壓本國勞工階級。

理由很簡單,經濟學最基本原理,成本最低的生產對大家都好。因為,你看你看,生活消費都降低了,每一個人都有剩餘的錢可以購買更多的用品,生活品質就上去了,也有更多錢可以進行公共建設,提升公共教育

這就非常標準的自認自由派說法,也是錯誤的說法。標準的自由市場說法,是要建立在共同價值觀上,也就是今天你願意跟我們整合,價值也很接近,但有一樣嗎?價值觀只要還沒有一致,那麼就會有差別待遇,這才是經濟促成政治改變的本質,製造更多真正的自己人。

製造業外移後,高不成低不就的「偽中產階級」

實際上近20年的加速,各國從全球化中獲得利益的中產階級,尤其是港口都市附近,利益更大的都市中產,幾乎都脫離製造業,進入金融服務業,或是從事製造業的遠端管理,也就是雲端化,更可稱為脫離土地(天空之城的梗可以用了)。

那何謂斬斷自己的後路?

產業必定是金字塔的,我們對製造業邏輯越清楚,就越能明白這個道理,可以短期內讓上層出現大量職缺,長期絕對做不到。

從前幾篇提到原物料時,大家應該都發現到,要構成現代製造業的材料,大部分屬於多元合金、複合材料,也就是原物料生產的種類變多。我們會認為礦業、原礦加工這類屬於二級產業,還是三級?沒人會認為這屬於三級產業,正常人只要聽到原物料生產製造,都會認為是工業的一環。而這在講求知識經濟、資訊科技的現在,絕對不符合中產階級對工作的想像。

但現實就是,這些原材生產屬於基礎,可以提供大量工作機會,產業金字塔上透過多種材料、零件組合成高階產品,越高階的職缺就越少。

那麼,產業升級,對於前幾篇提到,各國都想透過升級來提升自己,有意義嗎?會變得毫無意義,越高級的職缺越少,中產階級的競爭壓力就越大,而這些堆疊各種技術的產品,必定要價不菲。

意即,中產階級自己會分化,贏者通吃。拿到製造業中,偏電子業、科技業職缺的人,會拿到整個產業中多數報酬。可以解讀這是一種貴族化現象,但卻沒有上層階級應有的教養。得不到高報酬的中產階級,投入的教育資本跟回報不足,要往下找職缺等於負回報,更不願意去傳產提升管理技術。

全部都是惡性循環。

本為中間管理職的中產階級,隨技術成長不斷擴權

到此為止,中產階級真的是一個還存在的名詞?其實已經名不符實了。

中產階級定義,若從經濟、社會學的角度去看,可以從收入判斷,也能從職業分辨,然而現狀是沒有標準定義。

從戰略學角度去看,中產階級的定義反倒很清楚,就是一群具有專業能力的知識分子。到了現代,你也可以把一個進行冶煉工作,但有大學學歷,富有人文素養的工程師,當成中產階級,即便他看起來很像一般勞工。

為何?中產階級一定要是專家,知識分子的意思更接近於管理能力,從戰史的角度來看,最早出現的中產階級,本就是社會生產力增加後,需要大量中間管理層而生。貴族階級產生不出這麼多的工業管理人才,義務教育等同放權,越來越多聰明人取得專業能力,人文素養使其對國家權力產生興趣。

編:要替任性的黑社會老闆處理各種鳥事的中間管理職,有夠好笑的賭博默示錄系列衍生作品。(圖片來源:日把亞馬遜)

於是,在拿破崙戰爭之後,貴族權力開始消退,中產階級逐漸獲取權力。因為要管理好軍隊,已經不能靠貴族將校的家學,必須藉由如軍官學校的擴充,才能將上百萬的軍隊管得井井有條。

而這些介於中間者,在技術快速成長的工業年代,好似一個扁平金字塔被迅速拉高,填補到中間的專家,成為真正管理金字塔的實權者,上層必須拉攏他們。

全球化解構民族國家,中產斷根自我解構

全球化將中產階級分化,拿到大量報酬的人成為大資本家,取得上層的權力,想要影響選舉輕而易舉,然而這些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具有人文素養,對國家民族有忠誠度的中產族群。

因為,全球化在文化上的另一個面向,就是消除民族國家的存在意義,但中產階級的產生,本質上是建立強大軍隊,強力政府,好管理複雜現代國家而生的專家群。

也就是說,全球化下的「中產階級」,想要掌握權力,就得要斬斷自己民族國家的根,變成不再屬於中產。

不是中產的專家,到底算什麼?否定國家的專家,到底要管理什麼?無論是走向無政府化,還是跨國企業,都在毀滅自己的根。

大型戰爭的缺乏,讓台灣人幾乎忘記,沒有以軍隊為基礎的暴力組織,在國家內執行治安與國家安全任務,這些專家能夠存活嗎?

回去看看僱傭兵年代的故事,我們會發現所謂有錢人自己僱保鑣,其實非常不牢靠,最後還是會走到民族國家,軍隊國家化,才能保障專家在工業社會的利益。

那麼這與現代製造業、全球化的關聯?其實已經講到關鍵了,現在的中產階級,或者說高教擴張後,自以為是天生的中產,已經越來越脫離根了。

中產是努力來的,不是繼承,當一個人會高聲呼喊自己身為中產階級,卻活得越來越不像中產,就已經在否定自己身為中產的意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