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閱讀時間 ‧ 約 26 分鐘

正念(mindfulness)系列3 x《正念減壓的訓練》之讀後心得

raw-image

正念系列又來了,這次要分享的是《正念減壓的訓練》這本書讀後心得。


在正念系列1介紹「關於正念這件事」。正念系列2介紹了關於給孩子的正念遊戲的書(請參考這篇《孩子的簡單正念》讀後分享之正念的6種能力),有興趣的人可以先去看看上面的文章。


《正念減壓的訓練》作者是陳德中(目前為台灣正念工坊的執行長),因為作者在美國接觸到喬卡巴金的正念減壓門診,並且體驗到練習正念後的好處,開始將正念減壓的技巧引進到台灣。

《正念減壓的訓練》|本書特色

1.閱讀輕鬆,容易理解

我目前也有在閱讀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 Ph.D)的著作《正念療癒力:八週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喬卡巴金的書真的是介紹正念的經典之作,非常詳細的說明,也舉出許多的科學證據,但也真的很厚(所以我還在慢慢閱讀中XD),所以讀起來會比較費力一點。

而這本《正念減壓的訓練》我覺得是一本濃縮《正念療癒力:八週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的精華,內容是用日常生活的分享介紹正念閱讀起來沒有負擔,而且很容易理解裡面的內容。

雖然我覺得正念某種程度有點哲學的感覺,但這本書作者的敘述會更容易了解正念。在理解之後,正念更重要的是「練習」,我覺得只有透過不斷地練習,更能領會到正念是什麼、正念的益處

2.附有音檔,方便跟著練習

在這個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CD光碟已經慢慢不流行了,所以有時候購買有音檔的實體書時,最大的困擾就是...沒有可以播放CD的設備,只有殘念。

這本書作者提供網路音檔給購買書本的人使用,真的方便許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覺得這是優點之一(XD)。

正念|如何因應負面情緒

情緒不只是想法/念頭,還有身體的情緒/感受

當面對負面情緒時,我們雖然知道要轉念,但很難做到,又或者當下轉念了,卻很快就又被負面情緒給淹沒了,這是為什麼?

這本書作者認為如果只有單純「轉念」或改變想法可能不太足以讓情緒平穩,因為情緒與感覺是一體兩面的,情緒呈現在心理,感覺反映在身體。如果只有嘗試改變想法,但卡在身體裡的負向情緒感受依舊影響我們,進而又影響到想法,情緒只會越來越糟糕。

因此,透過正念的方法,讓我們除了能覺察想法以外,更能停下來,慢慢地覺察自己身體的感受狀態

因為正念是帶著不評價的角度來覺察,是以接納的態度觀看自己的整體,因此,從第三角度(非我)來看自己,例如「這是情緒很糟,不是我很糟」等想法、「胸口悶悶的,我的手、腳、皮膚沒有悶悶的,我真的是悶悶的嗎」等覺知觀察,情緒才能平靜,好比知道有情緒是很自然的事情,如同觀看海浪一般,浪起浪落,接納自己情緒來來去去,而不會抗拒情緒的來臨。

每一刻,只要有了覺察,都可以是新的開始。

正念也很重視「此時此刻」的當下,之前我真的不太理解為什麼要在當下、此時此刻,有時又有點一知半解,透過這本書的介紹後,比較能夠理解為什正念很重視「現在」。

書裡面提到,過去我們發生過的不好的事情,例如跟人吵架、被人臭罵等,在過去的那個時刻所發生的事真的,真的發生過,不能否認發生過的事件。但我們現在此時此刻為了過去發生的那些事情感到的負向情緒,並不是「現在」我們所經歷的事件,例如昨天被客人罵,當下情緒很難過,到了今天,一想到昨天發生的事情就會難過,實際上我們「現在」沒有被人罵,那是存在大腦裡的記憶

唯一可以掌握的就是現在、就是當下,與其一直讓自己回到過去悔恨、痛苦的記憶裡,不如設個停損點,做我們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情,而正念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回到當下的方法,幫助我們好好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並且善待自己。因此,與其不斷地懊悔或者被過去給綑綁,只要知道「每一刻,只要有了覺察,都可以是新的開始」。就算不小心發脾氣了、又陷入負向情緒中了,沒關係,每一刻都是新的開始。

結論

這本書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裡面不管是用簡單明瞭的方法介紹正念概念、負向情緒、壓力等,也提供了5個正式練習及6個生活練習,並且還有音檔可以配合使用。

在閱讀之後,相信只要從現在開始,好好練習正念,絕對會有不同的體悟。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掌握到要領的話,或許尋找專業人士或受過正念訓練的人協助,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如書中所說「人的情緒就像潮起潮落、月圓月缺,經常性的變化才是他真實的本質」。正念是覺察到「不是我很糟糕,是這個情緒不舒服」,並學習接納「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要培養耐心」,串聯了當下的每一刻,就會是永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裡主要是與閱讀相關的地方,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