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8|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孩子啊,請先思考再提問!別中了3種人性陷阱。

最近國中會考剛結束,然後在網路上就可以時常看到“請教暑假要先修高中課程,有推薦的教材或書籍嗎?”類似的提問出現,每次看到都只能搖搖頭...

孩子,當你提出這種問題的時候,可知道其實你的學習已經走偏了嗎?

 

伸手牌

高中銜接課程並不是新東西,相信依照當下世代的搜尋能力,網路上找到對應的資料並不是難事,甚至只要往書局走一遭,就可以直接找到對應自己程度的參考書,所以為什麼還要提問呢?依經驗,這類人有一個最大的共通問題:不願意自己思考!

怎麼說?提問的內容,充分反映出並未經過思考,而是單純的想找到立即解方,如果有經過思考,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類似這樣的:「我的國文會考成績是XX、作文分數是OO,知道自己的問題是閱讀古文並不是這麼順暢,有準備一本古文觀止作為閱讀練習,但是還是覺得偏難,請問有更容易上手的古文讀本嗎?」

首先,用會考成績作為客觀標準,讓大家對你的程度有一定的認知。

接著,提到自己的弱項,並且已經嘗試去加強它,表示自己有思考過,並且去嘗試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很好。

最後,說明目前的解決辦法還是不適合,表示已經將個人的認知發揮到極限,仍然解決不了問題,所以才來提問求指導。

 

有沒有發現兩種提問的差異??

 

撇責任

這是伸手牌的通病,既要別人提供解答,也要別人為解答負責,因為不是自己提出的,沒有責任。一樣是相同的例子,別人不知道你的程度下,不知道你的偏科狀況下,直接建議去看麻省理工的開放式課程https://ocw.mit.edu作為先修,還可以練習英文,一舉兩得,合適嗎?如果你還真的照建議去執行,結果自己的程度是會考中段水準,看不懂不說,還浪費大量時間,最後回過頭說:「當初是網路上有人這樣建議的,我覺得不錯,只是沒想到都聽不懂。」

這責任,到底算誰的?

 

求速成

這是考試升學主義下的產物,即使是強調多元入學的現在,依然如此(因為門檻標準主要還是要求校內成績或是大考成績)。試問,在相同的時間內,為了取得較高的分數,會不求速成嗎?大考先不論,每次的段考就是在固定的學期週期、固定的學習科目範圍、固定的每節考試時間,比較大家的考試成績。吸收快的學生占優勢,其他學生為求好成績,補習還算正常手段,激進的連作弊也習以為常。

所以,不經思考直接在網路上提問,就是在求速成!

 

孩子學習走偏掉,怎麼解決?

學校教育不能放棄,因為這是目前的遊戲規則,避不掉的。只能從家長和孩子身上做調整,對家長的建議是不要再這麼看重成績,畢竟資質不同,學業吸收速度不同,考試自然有高低之分,這很正常。反而是要從和孩子的日常相處對談和行動中,觀察有沒有進行思考這件事,這比較費腦袋,不過家庭教育影響極深,當家長的辛苦點也是值得。

小孩則建議多看看不同領域的影片、文章、書籍,或是聽別人的Podcast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先吸收各領域的基礎知識,再逐步建立自己的普世價值觀,會讓自己受用一輩子。

 

個人經驗是利用“親子共創業”的家庭活動,用經營部落格的方式,帶孩子認識網路行銷、商業運作、人際心理、最新科技、投資理財等,做中學、學中做,目前看來成效不錯,供大家參考。


PS. 縮圖取自Pexel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認為教育體制跟不上時代變化? 認為教改離親子共同理想愈來愈遠嗎? 帶著孩子一起創業吧! 沒方向,那就一起創業找想法吧! 遇問題,那就一起創業尋解答吧! 缺成果,那就一起創業求突破吧! 我是兩女寶的爸,我推行親子共創業 運動! 歡迎來信討論,可聯繫corningl@yahoo.com.tw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