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認知和學習外語的最佳時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讓孩子認知或使用另一種語言的最佳時機,就是帶著他們出國。

2007年,因外派帶著全家暫居美國華府之時,小男孩的年齡是二歲。落地時,他渾然不知身在異鄉。很多老人家會說,小孩還小,帶出國根本沒印象。

你覺得一個二歲的小孩,要多久會認知自己身處在異國文化裡?

你看小小孩似乎沒有空間轉換的感覺,但他們的小腦袋是隨時在轉換運作的。

到美國之初,一開始的第一個星期,我們停留在長住型飯店裡。那時的生活,初來乍到一個新的環境,空間的擴展性差,生活型態比較封閉。我每天出門工作時,外子就帶著二個孩子到附近的草地追松鼠和加拿大鵝。

第二個星期,我們開始看房子,第三週決定住家之後,全家人開始慢慢適應生活環境。

美國郊區的住家環境,像住在五倍大的大安森林公園裡。每一個小區塊都有一個小小的play ground,設施很簡單,通常只有溜滑梯、盪鞦韆。我們的住家後方約300公尺,就有一個這樣的play ground。

外子每天帶孩子去這個play ground,我休假時也會帶也們去。

家中小男孩二歲,還不知道其他玩伴講的語言不是他熟悉的華語,哇啦哇啦地跟別人用華語說話:「你不能這樣爬,要這樣才對!我要去盪鞦韆囉!要不要來?」

當地美國小孩也不知道小男孩是聽不懂英語,也用自己的語言跟小男孩講話:”Hey! come here, I’ll show you what I can do”

二個人雞同鴨講也能玩得起來,但小男孩的頭腦一定開始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

約莫過了一個星期,他發現周遭小孩講的話,他聽不懂,但他們彼此是聽得懂的。他講的話,似乎別人沒有反應。自此之後,小男孩碰到鄰居玩伴,開始不講話了。

中國外語教學專家王初明在《外語是怎樣學會的》一書提到,學外語,年齡是無法改變的自然生理條件,但外部條件的四大關鍵包括:

(1)語境和真實使用;

(2)交際需求和動力;

(3)大量接觸和規律的掌握;

(4)互動和模仿樣板

從經驗來看,青春期前學外語效率高,這點毋庸置疑,但即使是兒童學外語,離開這四個關鍵條件也達不到「母語程度」。(文字取材自BBC中文網)

小男孩在美國短短6個月,家中沒有人教學,也沒有去托育中心,他雖然認知到異國語言的存在,但沒有機會進一步學習英語,因此一般人會認為他是白去美國一趟,但我覺得在play ground小小的互動,或多或少是奠定日後認知學英語必要性的覺知期。

小男孩再次出國是小學五六年級,我帶著他,母子二人去新加坡和英國自助行。你問我為什麼選新加坡和英國?多多少少是刻意選一個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看看當地的人們彼此的生活樣貌。

十一、十二歲的小男孩,對環境的觀察度夠廣,他發現新加坡捷運上有四種不同的文字標示,包括英文、華文、馬來文以及印度的淡米爾語。我們住在印度人較多的區域,旅館裡不同種族的工作人員之間,講的是英語。在麥當勞吃薯條時,隔壁的二個上班族,彼此一下子全講華語、一下子又全英語。

小男孩知道,如果要在異國生存,英語是溝通的必要條件。在從英國搭機返台的飛機上,他因肚子餓而向空服員開口講:「Can I have something to eat?」。

他知道,用對的語言溝通,解決旅途中的飢餓感。

臺灣民眾去年(2023年)有1074萬人次出國,去日本多達383萬人次、約占35%,等於每3人出國,就有1人是去日本。每次跟朋友分享出國地點的選擇,我都說我至今還沒去過日本,原因或多或多是偏向小孩的語言教育選擇。希望他們在學齡期間,先接觸英語為主的國家,比較能激勵學習動機。

avatar-img
15會員
100內容數
觀察分享青少年學習的社會現象及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頻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孩子學英文的時間應視年齡與發展階段調整,從小培養孩子每天接觸英文的習慣,學習階段則視專注力而定,青少年需要應將精力分配在英文學習以保持語言能力水準。
在臺灣,英語學習的方式通常是一刀切、統一化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呵護。這篇文章將學習英文的過程比作製作漢堡。作者認為學習英文應該像哺育寶寶一樣,從嬰兒期開始培養語感、磨練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呈現出美味的“漢堡”。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本文探討了培養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性,透過應用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方式,解決「惰性」對於學習英語的障礙。以示例證明透過追蹤喜愛的YouTube影片,搭配英語發音的聽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果。透過引起興趣,讓學習英語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愉悅體驗。
孩子學英文的時間應視年齡與發展階段調整,從小培養孩子每天接觸英文的習慣,學習階段則視專注力而定,青少年需要應將精力分配在英文學習以保持語言能力水準。
在臺灣,英語學習的方式通常是一刀切、統一化的教育,忽視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呵護。這篇文章將學習英文的過程比作製作漢堡。作者認為學習英文應該像哺育寶寶一樣,從嬰兒期開始培養語感、磨練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呈現出美味的“漢堡”。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p137學習的非重點 本文,作者開宗明義地說: 「語言學習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學習語言本身」 作者提到去國外進修時,當時小學二年級,一點英文也不會的女兒也去美國上學。 結果不到四個月,就學會英文,並跟美國小孩一起上課了。 前兩個月,是大量閱讀的課程,並依照程度帶書回去跟父母一起讀。 後兩
汪培珽著 2007 時報出版 ❍ ❍ ❍ ❍ ❍❍ ❍ ❍ ❍ ❍❍ ❍ 我讓孩子到了五歲才上學,也就是幼稚園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宵夜,聽媽媽唸故事書。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過大量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一英一中唸完三次,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臺灣,七歲學注音符號;在美國,七歲學英文字母。 重點是,在美國,七歲又不用學中文;問題是,在臺灣,七歲卻就開始教英文了。 臺灣小孩,憑什麼跳過,美國小孩,那六年扎扎實實的「音義」?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所謂的‘’雙語‘’,按我的標準,是能夠精通母語以及一個外語。口語的能力要道地,讀寫最起碼都要達到高中的程度,或以上。這是我們家希望孩子能夠達到的水準,也是全家共同努力的目標。 以前看過一些年輕的美國ABC (美裔華人, American Born Chinese) ,說得一口流利的台語,可是他們的
Thumbnail
讓小孩提早學英文,必須在以親子關係為優先、尊重沉默期、不強逼填鴨、讓孩子自由玩樂、豐富的聽說環境... 這些前提之下,才是有益的。重要的不是起跑的時間點,而是充分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順應天然優勢,因勢利導。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兒子咻一下就快兩歲了,覺得很難想像,彷彿他出生只是才剛過不久的事情,怎麼現在就已經很會講話而且還很會走路了呢?孩子的成長速度很令人吃驚,孩子聰明的學習能力也很令大人羨慕,看著他一天一天都在進步,就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感動。 現在也正經歷分離焦慮的高峰期,兒子非常的黏媽媽,我走到哪他就跟到哪,
Thumbnail
p137學習的非重點 本文,作者開宗明義地說: 「語言學習的重點從來都不是學習語言本身」 作者提到去國外進修時,當時小學二年級,一點英文也不會的女兒也去美國上學。 結果不到四個月,就學會英文,並跟美國小孩一起上課了。 前兩個月,是大量閱讀的課程,並依照程度帶書回去跟父母一起讀。 後兩
汪培珽著 2007 時報出版 ❍ ❍ ❍ ❍ ❍❍ ❍ ❍ ❍ ❍❍ ❍ 我讓孩子到了五歲才上學,也就是幼稚園中班。之前,孩子最主要的活動就是:每天早、中、晚加宵夜,聽媽媽唸故事書。 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方式,經過大量閱讀和比對之後,孩子自然就會習得第二種語言。一英一中唸完三次,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臺灣,七歲學注音符號;在美國,七歲學英文字母。 重點是,在美國,七歲又不用學中文;問題是,在臺灣,七歲卻就開始教英文了。 臺灣小孩,憑什麼跳過,美國小孩,那六年扎扎實實的「音義」?
Thumbnail
我從成為台語家庭首腦後,再也沒有堅持、或是期待跳跳糖會英文,他現在就學的幼兒園有半小時英文課,園長在入學前就說明的很清楚:「這半小時的英文課目的在於:#讓孩子們知道有這個語言的存在,有這堂課,不會讓孩子 #會英文!」園長跟我想得一樣,我只想要孩子知道這世界上有各種不同的語言,同時不排斥這些語言,他不
Thumbnail
雖然早期教育對於英語學習有利,但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學習仍然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關鍵在於教學方法和持續的學習支持。特別是幼兒時期,家長建議先確認母語是哪個語言,母語認同不僅是關係到語言,也牽涉到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