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多元入學是創造公平還是更不公平

大考明明就是用分數定勝負

感覺很公平

所以為什麼除了大考以外還有推薦甄試?

因為要照顧到學業成績比較弱的同學

讓他們也能夠憑其他專業或才藝

有機會進入好大學

看似更公平的制度

卻創造出學生砸大錢補才藝

父母靠關係安排做科展

打造一張輝煌的履歷

為無法考進名門大學的子弟

開了另一扇門

這樣算公平嗎?

還是只是從成績的篩選擴增到加入資源的篩選?


教育長期以來忽略了一件事

以為照顧弱者

大家就會一起變強

殊不知結果是強者越強

是什麼概念的缺乏造就了這樣的體系?

我認為是對於公平的誤解


僅僅透過不同的入學管道照顧學業弱者是不夠的

舉實例而言

私有資源豐富的學業弱者

完全可以透過巧妙的關係取得越級打怪的研究成果

進而得到科展的名次

再度與其他憑專業技能甄試的同學競爭

結果最後從比成績變成比資源


孔子在《論語·季氏》第十六篇:

「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僧多粥少

要建立更相對的公平

應該要優先讓公共資源分配在有心向學但物質或教育條件不足的學生身上

不應該在沒有清楚定義「弱者」的情況下就讓公共資源投注在畸形的制度上

而是要看見強弱背後的本質:

究竟是資源的強弱?

還是競爭力的強弱?


靠科展 靠術科 推甄上好的學校

這件事本身我沒有意見

但是現行教育的氛圍是小孩放學還要補才藝

爸媽最好拜託大學教授收自己的小孩假日進實驗室做科展題目

從二十年前我還是中學生的時候就是這樣

現在還是這樣


這樣是在比資源

這不是真正的公平

而且孩子在該玩的年紀不會快樂


出了社會之後

他們會報復性的停止學習

下班之後就停止思考只想追劇打電動


這是我三十代過去二十年來看見的

而我相信現存的教育風氣如此

未來二十年還是會繼續養出

無法獨立思考

在學生時代因過度學習而厭棄學習

最後終於變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大人


而他們會怎麼教養自己的下一代?

或者他們根本就不考慮有下一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