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聯盟作者:職場諮商型溝通專家 李婯菱 老師
企業場景:
主任在會議中說明目前的任務規劃中有一個改變,在流程中看似不大,但是需要仔細評估,一旦有差錯,整體KPI影響會很大。因此他指定大雄來主要負責這件事。
大雄:「這件事為什麼要我做?我事情已經夠多了,你把這事情丟給我,其他人都不必承擔,這樣對嗎?」
主任:我們是一個團隊,你為什麼要這麼計較?別人有別人要做的事情,但我認為這件事情非你莫屬,你就好好的完成吧!
大雄:………
這看起來是很常見的企業場景,事實上在家中此類衝突也是隨處可見。
最近有一堂課程詢問度很高---「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因此問的人多了,讓我不禁思考:「衝突」還有分「建設性」和「非建設性」啊?非建設性衝突是什麼?「建設性衝突又是什麼?」。
事實上,在討論「建設性與非建設性」「衝突」之前,我們真的需要先確認一下「衝突」的定義。
#衝突是什麼?
從字面上意思來說,衝突是:雙方意見不合導致彼此關係惡化、情緒張力很大的過程。在亞洲世界中,大家多有「以和為貴」的價值觀,對「衝突」這件事通常會隱晦不談,甚至主動迴避。對於「面對衝突」往往是心理上不適的、有策略性應對困難的,所以「衝突」本身常常在社會文化中變成一個不可碰觸的禁忌。
但是有些人就是不怕面對衝突啊!他們通常是心理強大的,而他們之所以主動挑起衝突,可能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1.想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可能是機構中的問題發現和承擔者。
2.想要藉由衝突來控制他人:類似眾所周知的情緒勒索,最常見的手段是「生氣」和「哭泣」,諸位若不相信?看看八點檔有多吸引人呀!
3.想要藉由衝突混水摸魚獲得利益:雙方短兵相接熱火朝天,自己從中惦惦吃三碗公。
4.想要展現自己存在感:對於解決問題可能沒辦法,但提出意見和觀點頗擅長!
#衝突一定是不好的嗎?
「破壞性」衝突本身的確是雙方情緒張力較高、衝突現場關係緊張,會有較高的不適感。但衝突如果是一個過程而不是討論的終點,那衝突的結果本身有沒有什麼『正向意義』呢?
誠然『破壞性衝突』會導致關係破裂、雙方對人不對事、互相爭鬥扯後腿、報復謾罵用盡各種小手段,當事人困在情緒中導致任務一事無成。但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有沒有可能「衝突」會有正向的結果導向?「衝突」本身是否可能有建設性功能?
「#腦科學」與「#內在語言」扮演決定性角色
雙方如果困在衝突迷宮中,兩個人都試著想要贏、想要生存下來。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當「生存」是首要任務時,蜥蜴腦全面啟動,已經沒有哺乳類腦考量「關係和諧」、新皮質制定「高端策略」的可能性。
在此同時,困在衝突迷宮中的個體,內在語言通常是負向、悲觀、不值得、沒自信,不但對自己沒自信、對環境抱持退縮態度,更對未來持悲觀負向觀點,破壞性的「自動化想法」在這過程中真會導致雙方遍體鱗傷。
在衝突中的雙方常會失去理智,認為「他都是針對我」「你總是……!」,此時如果有人能喊「暫停~!請問一下,你們到底在吵什麼?」,就有機會拉回原來討論主軸,也就是引起衝突的導火線---可能是某個未完成的工作任務、某個事件的執行方法、某個未支付的帳單等等。
衝突由破壞性轉為建設性,其實是有可能的。如果我們將「#他就是針對我」的想法轉化為「#我們只是意見不同」,則思考過程就會變成「好吧!我們目前意見不合,那我們該怎麼讓這件事往前走?」如此一來,破壞性衝突不再針對個人,轉為建設性衝突的思考過程反而能引導對話方向往共同目標前進,最終可能會停在「雙贏」的局面—雙方都滿意但也都有退讓,形成微妙的平衡與和諧。
因此,建設性衝突的建構其實並不容易,需要有人冷靜下來,跳出衝突的情緒迴圈,需要確認「目前到底發生什麼事」?需要確認「我們到底在吵什麼?」,並且引導雙方關注點前往「讓我們一起完成任務」,則此種衝突才有建設性意義。
因此,開頭 大雄抱怨主管將任務一股腦兒的交給他,他其實想說什麼?當主管直接交任務給大雄,是否忘了給大雄順順毛,使得大雄的情緒變成任務中的亂流?因此,如果在「準時完成任務」的目標下,主管和大雄可以一起做什麼?而不是白白生氣一場?
如果你是大雄或主管的角色,你會有能力『覺察』亂流,並且在衝突中喊暫停嗎?也許你擅長,也許很反抗,下一篇我們將從「不同人格類型如何面對衝突」,來討論如何應對在衝突中的其他人。
06/15(六)《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台中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06/30(日)《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台北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07/06(日)《建設性衝突》#實戰工作坊 ~ 新竹場 ~ 型塑正向高效企業文化
#軟實力當道的_溝通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