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編輯聊新書:《卡住你的不是人生,是選擇》

raw-image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人生某個階段,感覺自己好像「卡住」了

原因可能是:在夢想(期待)與現實之間兩難、家庭與職場之間的不平衡,或是人際之間的複雜衝突……

 

「卡住」,是一種悶悶的、讓人不舒服的深沉感,雖然每天還是照常生活,卻彷彿烏雲罩頂。即使清楚知道自己不開心、不喜歡這樣的狀態,卻又很難做些什麼去改變,或是另一方基於某種原因無法配合改變,於是就只能這麼僵著……

 

雖然這種「卡住」的狀態會讓自己「動彈不得」,但腦子裡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會開始想東想西,不時在心中生出好多疑惑:

「為什麼我/他就是無法改變呢?」
「我都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受到這樣的對待?」
「這輩子,難道就得這樣嗎?我該怎麼辦?」……

 

 

當新手媽媽時的我,就曾經歷過這種「卡住」的狀態。

卡住的對象是我媽。


後來,我總笑稱,「坐月子期」就是我遲來的「猛暴青春期」。記得當時面對產後身體的不適、時間與空間上的不自由,媽媽的高度期待,加上正向得要命的種種「勉勵」

(例如三字箴言:「要放下、要想開、要樂觀、要惜福、要快樂」),諸多複雜因素加上從前未解的問題,全都攪成一股混亂的漩渦。


尤其,當卡住的因素又跟親情、責任及現實有關,問題更往往無法簡化成「二選一」的選項那樣輕鬆容易。當時卡在其中的我,感受到苦、痛,與難。

 

當時,我買了一些書來讀,並把心情告訴親密的伴侶及朋友,度過了一段撞牆期,才發現這個遲來的青春期彷彿賦予了我的「新生」,讓我有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和媽媽,知道在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後,需要跳脫以往習慣,試著用另一種方式,傳達我們對彼此的愛。

 

 

最近編輯的新書《卡住你的不是人生,是選擇》,讓我想起那個曾經卡住的自己。

書中剖析五個卡住人生的常見成因,包括:慣性行為、捷思偏誤、自我破壞、心理遊戲、家庭劇本。


如果當時卡住的我看了這本書,就會更清楚知道,「問題關鍵不在於你看見的現象,而是導致人生卡住的深層根源」,或許我就能具備多一點視角、多一些智慧,來思考當時卡住的真正原因。

 

書中每一章皆可獨立閱讀。你可以從目次頁挑選自己最有興趣的議題,或是翻閱書中最有感的案例故事,來決定閱讀的優先順序。


舉例來說,如果你對於「習慣養成」與「認知偏誤」兩個議題並不陌生,不妨從第三章「自我破壞」開始讀起,你會清楚認識自我破壞的心理機制,停止自我破壞的迴圈;

 

第四章「心理遊戲」相當有趣,你能從中學到辨識你在心理遊戲中扮演的角色,拒絕無意識配合演出心理遊戲。

 

如果你不想成為像上一代那樣的人,卻不確定自己是否重蹈覆轍或矯枉過正,那麼第五章「歷史重現」,能幫助你察覺你的思想及行為模式根源,看見原生家庭劇本,改寫你的人生劇本。

 

 

最後,想要補充說明一點。


書名中雖然提到「選擇」,但許多人生的選擇,並非像是提著一件沉重的行李,只需要選擇「放下」或「提起」那樣簡單,許多中間地帶的選擇,需要的是更大的勇氣、氣力及智慧。


人生難免有卡住的時候,如果能找到一個讓自己感到安全、可靠的朋友,能夠給予我們理解及體諒,等自己想清楚再做選擇,就不會有太大的遺憾。


願這本書,成為所有讀者的朋友,提供你再出發的力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