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犯罪心理~看見許多悲劇

犯罪心理是我的啟蒙影集,也是大學畢業後一直追劇的影集到現在及未來。

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與自省,每個案例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上的的解釋。

認知、行為是相互影響(心智與刺激行為)沒辦法可以用獨立式的看法看待任何問題。

大學有修認知心理與行為理論(還是主修科目)光〔腦科學〕就可以講很久,大腦皮質很像精密儀器設備,不同的區域網路(迴路)就有不同的刺激與反應也影響一個人的先天特質。

五感(視、聽、觸、味、嗅)也會影響大腦與心智的心情與判斷~坦白說大腦是很複雜又精密度很高的迴路(中樞神經系統)一但當機會誘發不同的因果關係。

大腦的發展也是先天與後天不斷調適與學習,聰明與否看先天的加上後天的努力。

我在唸書時有碰過一位教授(20多歲已是博士後研究員),他自己在國外(他在國外職業是醫師)跟一般比他還大的同事(醫師養成很不簡單)一起共事,除了先天優勢加上自己努力才能站上這樣的位子(他利用空閒也去上課,努力擴展醫學嚐試)常常鼓勵我們腦部運動與訓練,不僅預防失智外和看不同世界與角度。

另外這位很年輕教授在某單位工作(他主攻身心醫學與身心評鑑工作)ps;各國的模式不一樣,在台灣是臨床心理師(只接評估與治療不能開處方箋),能開處方箋只有醫生才可以,國外只有最高階的心理師(極少數)才有能力。

他也在分享接觸〔犯罪心理〕看到人性的黑暗面,每個犯罪故事都是一個悲傷、破碎、扭曲的人格特質與家庭暴力與問題加上先天條件極度不優勢(腦傷或是毒與酒癮、情緒嚴重問題)。

在上心理學相關課程時其他的教授也在討論先天與後天的問題包括(從出生到死亡),也提到許多真實的案例與反思,也讓我們嚐試自己做相關研究探討與論文撰寫,也訓練我們另類思考與未來的生涯規劃的準備(真的把我們當研究生操)。

課堂上研究每個犯罪行為問題,教授剛開始讓我們用自己模式思考與分析,慢慢的讓自己的腦袋瓜跳出固著模式另一個角度看事情。

〔看到的不代表全部而是更深的潛意識〕這句話每次上課教授都提醒我們。

每幕都有不同犯罪行為,要思考不同的人格特質與為何?更進一步要如何預防與治療與適合的幫助。

碰到犯罪問題第一個就怪罪社工等機構辦事不力等,更慘還自認是〔公平正義〕網路及文章大勢做文章與道德霸凌與言語及精神上的霸凌問題,但他們自認的正義是嚴重觸犯刑法其他等罪,很多人自己跟所有人告知(不是他做的或是網路被……)逃避法律責任,真相只有自己知道。

無論是任何一種犯罪行為問題,有些案例會讓人氣到牙癢癢的(最新的犯罪心理進化第二部~大推)也很讓BAU側寫師成員每個都傷透腦筋兼鬥智,真實案例也是如此〔尤其遇上這樣高智商、自戀、極強控制慾、無同理心等反社會人格〕,(我以前碰過這樣人格~大部份看起來都是高、富、帥人生勝利組~但私下是這樣問題就傷腦筋也被傷害對他(她)永遠沒感覺,也不是全部這樣人格會犯罪~別誤導),有些這樣的人格特質在自己專業領域超級無敵強大與成功(看自己運用在什麼地方)。

許多犯罪溫床是藏在嚴重但看起來最不起眼的小地方(尤其是家庭問題)很多人刻板印象認為教養與照顧是女性的問題,但夫妻關係才是最初的刺激與引爆點;在來就是嚴重不平衡與扭曲的教養。

很多人認為家庭有狀況都責備(不會教?太寵~)但其他成員在責備時也是投射這樣的問題以減少自己的罪惡感,滿足自己虛榮心。

看到任何一種犯罪都是面對無止盡的黑暗面與悲傷,就像禁忌〔潘朵拉的盒子〕打開後最後還留下什麼?

〔一絲絲希望與光明與愛和溫暖〕這盒子的故事可以思考的方向與警惕。

在黑暗世界如此混亂不堪,而不同的犯罪行為問題一直不斷冒出來,但我相信看見犯罪也看見許多無奈與悲傷的故事與警惕與思考,但我相信人性會有一絲絲的溫暖力量可以走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