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6/1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告別九年人資生涯

我發現,我紀錄下了離職前後的心境,也把如何判斷離職、好好離職寫成文章來提醒自己。隨著諮商告個段落,也透過文章來為諮商劃下句點。

但是過往將近九年的人資生涯,似乎沒有好好地梳理,只有進入休息狀態,陪伴家人兩週後開始旅行,把自己放置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當中。

於是,想透過這篇文章,簡單地為自己整理過去這些年的人資生涯,並且用三個重要的學習來為它好好做個收束。


什麼都可能要學、要碰

不諱言,人資的入行門檻低,但後續的每個階梯未必都能一腳踏上,有時甚至還有刀梯的存在。

隨著加入的公司/組織/單位的複雜程度不同,以及老闆、決策層對人資的角色定位與賦權差異,作為人資能夠經歷與磨練的強度也會截然不同。

這些年前後做過非營利組織的人資策略與教育訓練規劃,也在全球百大企業進行實習生的體驗設計與管理,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到智慧製造產業,正式接觸員工關係以及工程師的招募。

然後再轉往教育非營利組織做實習生的 program 設計,以及勞動法令的健檢與遵循,最後則是在教育新創進行招募、教育訓練執行,以及績效考核設計以及各項人資基礎的建置。

簡單來說,一直都是偏向 full-function 的角色定位,這意味著什麼都要碰,並且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掌握一定的要領。

更多時候,自己是唯一從事那項任務/範疇的人,在沒有同儕可以相互學習的情況下,有時只能透過任務的前後來比對自己的成長。

由此,我被磨成更有彈性,並且高度自主學習,而這也帶來許多意料之外的養分,讓我接觸到許多好玩有趣的事物。


強心臟的養成

然而人資時常是資方與勞方之間的折衝,某些情形下,甚至需要因應事件,扮演黑臉或是較為不討好的那方,於是快樂、愉悅的事情鮮少會找上門來,迎頭而來的多半是議題、狀況等有待梳理解決的事情。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在直接跟老闆工作匯報的情況下,會最即時地得知組織的最新變化與調度安排,也時不時會擔任老闆或同事的樹洞,把聽到的秘密或資訊默默吞下去,然後再深吸一口氣(有時是深呼吸三分鐘),繼續運籌帷幄,推動各項事務的進展。甚至因為各種原因,會去擔任壞消息甚至是資遣的溝通者,但同時也需要照顧資方的考量,以及勞方的心情,權衡兩造,在最後的最後才會去照顧自己。

因此,逐漸養成了一顆強心臟。那並不是沒血沒淚,冷酷無情,而是指在遇到任何事時,都要能保持冷靜,判斷清楚當下的狀況,然後給出建議,甚至是主動採取行動。

但這也讓我花了好些年透過心理諮商,慢慢地拿回覺察自己情緒與感受的能力,去平衡過度理性的自己,成為更加融合的狀態。


更多時候是面對人性

曾聽過有人是因為對人感興趣,而踏入人資的領域,我自己當年便是如此。但走了一遭後,我覺得對人的興趣並不足以支撐自己長久地走下去,因為這個角色最直接面對的是各式各樣的人性,如果能單以對錯來區分,那再簡單不過,但人性往往都有其灰色地帶,沒有對錯的分別,而是存有立場與觀點的差異。

能不能去應對職場中形形色色的人性,在需要銳利時,不會瞻前顧後,需要圓融時,不會橫衝直撞,除了是個吃特質,也是高度考驗個人價值觀的工作。

當人性是書中描寫的內容時,讀起來是高潮迭起,但如果那是日常工作的樣貌,並不是每個高潮迭起過後,都能夠優雅地站起來。

當遇到信任被破壞、惡意操作、政治角力等情況時,如何不隨之向下沈淪,除了離職,更長遠、直接的是自己究竟能接受到什麼程度。

不論自己當時願意與否,在經歷那些光怪陸離的情況時,我都硬生生地逼著自己去直面那些情境,然後發現有些情況我能接受,甚至戰回去,但也有就此再也不見的關係斷裂。於是,我發現自己除了學會承受,也默默地學會割捨與放棄。


總結

現在回過頭來看,因為人資的經歷,讓我學會不少事情。然而,往深處一挖,也少不了相對的嚴肅或該說是殘酷,這或許就是成長的代價。

我由衷地感謝自己作為人資時,經歷的每件事情所帶來的歷練。也感謝自己在反覆體驗與調整過後,找到職涯諮詢這條更加適合的道路,讓我無需全然放棄在人資所累積的一切能力,反而是以擴展的方式,在全新的場景中遷移使用。

如果再來一次,我仍然會選擇踏入人資的領域,因為唯有自己實際體會過,才能夠從中找出未來的機會與可能性,然後繼續前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