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第一本「比較研究」的科普書,早於《槍砲、病菌與鋼鐵》(大一讀的)。當時還有亂買亂看的習慣,由於前面有《獨裁者的進化》(高中歷史老師推薦,高二就讀了)的開路,高中時我對這類書就有高度興趣,在升學主義濃厚的高中,我就是一個看一堆怪書,但成績還是很好的怪人。
由於早早就決定要考指考,所以不管學測前還是指考前,我都悠哉悠哉的,能答對全年級只有我回答得出來的歷史問題,老師也不太找我麻煩。在指考前,我的「課外讀物」就是這本《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永遠記得監督我們念書的老師看到我在讀明顯不是教科書的書時,過來翻是什麼書的表情XD
甚至我還帶去考場讀。
這本書對於自己提出的問題回答得很簡單:笨蛋,問題在政治。
為什麼美國跟墨西哥只差一條國界、朝鮮和韓國只差一條國界、東德和西德也只差一條國界,國情天差地遠。原因就出在政治制度上,本書簡單地二分兩種性格的政治制度:循環式(大致是這個概念,但具體名稱我忘了)和榨取式。成功的國家會發現其政治制度有循環式性格,人人都能沾取到權益;相對地,失敗的國家則是能看出榨取式的性格,拚命從社會底層汲取資源餵養政治菁英。制度上的差別使得國界兩端的國家陷入巨大的差異,那為什麼各個國家會進入循環式和榨取式制度?本書當然提供了不少政治制度,遠至殖民主義時期,近至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介入,都影響國家選擇政治制度性格的脈絡。
當然,這本書大受批判,認為將政治制度因素放得太重。不少比較史研究都會和這部著作進行對話。無論《槍砲、病菌與鋼鐵》還是《西方憑什麼》都提供了國家和文明形成落差的各種可能,例如社會包容性、文明競爭力、區域交流、開放和封閉,甚至地理和氣候。(當然這樣的觀點也會被大力批判:這豈不是說國家和文明一出生就決定命運?)
讀者或許不用特地去選擇哪種思路比較正確,比較史研究就像《西方憑什麼》書中所嘲諷:一群人類學者進入房間討論,討論出來所有理論都已經過時了。
研讀比較史,我們更容易看到不同學者之間的華山論劍,思考和批判的軌跡讀起來非常過癮,刺激讀者思考,看問題又更多角度和工具可以運用,這才是最終目的。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3978
《槍砲、病菌與鋼鐵》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817?sloc=ms2_6
《西方憑什麼》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5764?sloc=main
延伸閱讀: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如果要簡單地認識中國歷朝政治制度,我認為大師終究是大師,錢穆先生這本書完全折服了我。當初念中國通史,我認為錢穆一系列的講稿比《國史大綱》好看太多,更簡潔也更引人入勝。
本書先反駁用「封建制度」、「帝制獨裁」、「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理解中國史的想法。
「封建」源自歐洲中世紀,本質是契約,拿來理解中國史就不對。
「帝制獨裁」則可以分好幾個層次來談,中國歷代皇帝,並不是全無制衡,端看制度的演變,漢、唐與宋,君權和相權、三省六部、內閣制度的健全,就不能用「帝制獨裁」理解。
「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就是西方其中一種主義的其中一種史觀,為何只能獨尊這種史觀來理解中國史?中國自己就有長遠的史學傳統,不內省自己的史學傳統,卻看到外國什麼主義什麼史觀就胡亂拿來用。
更有意思的是,錢穆也兼論地方政治制度。他認為秦漢時期最好,明清就太差,指出「交通」和「時間」觀念是地方政治的基礎,從地方政治是否暢行無阻,就能知道該朝(國)的控制力與成敗。
這本書淺顯易懂,非常適合作為認識中國政治史的通識讀物。當時讓小大一的我愛不釋手,重複讀了好幾次。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5765?sloc=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