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6)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6)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我們要慢慢練習這件事情,否則就像《遺教經》所說的這些譬喻一樣:「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我們感受一下這些譬喻裡面所說的意境,然後再去回憶一下我們心往外放的時候的情景,看看是不是這樣子。)

而且關鍵是什麼?我們都覺得我們的攀緣是有道理的!

像以前我去參訪大陸蘇州靈岩山寺的明學長老,老和尚過去曾經親近過印光大師,他說人和人在一起總會有摩擦,有時候某甲跑來跟老和尚說:師父啊,誰誰誰不對。老和尚就說:對對。然後某乙又跑過來說某甲怎麼不對,老和尚說:對,你們都對。

為什麼呢?私下安住大家的心,讓大家止損,不要在這個事情上繼續分別下去,因為再分別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就是說,我們要瞭解煩惱來自我們的內心,跟外境無關。

我們在剛出家的時候,身心不調——或者是身體不調,或者是習氣不調,總會有種種的障礙和煩惱。但是這時候我們往往會以為是外在的人事物有問題:他對我好,他對我不好……其實不是的,是你自己身心不調,才會引發出這些煩惱。

慢慢我們就會有經驗:不要隨我們妄想心去虛妄分別。當然這要有止觀的力量。不然道理知道了——法師你說很有道理,很對。下去之後還是老樣子,誰對我很好,誰對我不好,還是會繼續分別。

或者假期的時候還是要去哪裡走一走,逛一逛。聽人說哪個地方新開了素食店,我要去參訪一下……整天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這就是「動轉輕躁」,然後「騰躍踔躑,難可禁制。」

所以「當急挫之」。這個急挫不是靠強壓,強壓沒有用。就像我聽以前一位佛學院的執事法師說,在佛學院裡面收同學手機,其實只做到一半的一半,為什麼呢?你收了他一台手機,他另外還有第二台。你要收,他就把手機交給你,不怕,還有第二台。

當然也不說這些規定就不需要,哪個不能做,哪個可以做,規章制度還是要有的,但這只是一個輔助,更要緊的是我們每個修行人都能夠自覺。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靜坐須知》一共分為四段,前行、正行、結行以及最後的輔助。 前行是說在修學靜坐之前必須要有的一個認知。不是說我們腿一盤就開始坐了,不是的,要先有認知。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很容易退心,即便沒有退,如果你修行方向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利益,所以這個前行是很重要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收攝五根根本的方法是什麼?是你對外境完全沒有攀緣心。為什麼你對外境沒有攀緣心?因為你平常靜坐修止觀習慣了。習慣之後,自然而然就能夠在山林道場當中悠游自在地用功,而不會去攀緣。因為我們五根攀緣,它會養成慣性。就像一個人生病,病得越久越難醫,道理是一樣的。世間的人到處攀緣,所以就會有很多的煩惱產生出來。
《靜坐須知》一共分為四段,前行、正行、結行以及最後的輔助。 前行是說在修學靜坐之前必須要有的一個認知。不是說我們腿一盤就開始坐了,不是的,要先有認知。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就很容易退心,即便沒有退,如果你修行方向是錯誤的,也很難得到利益,所以這個前行是很重要的。
靜坐須知 (1)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今天學人應常住的邀請,來跟各位一起學習靜坐須知這門課程。這裡我們是根據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的教授來加以說明。相信不管是初學還是老參,只要能夠靜下心來學習,都會從中得到相當大的利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Thumbnail
日常師父的叮嚀: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 往往有人說弄弄不行, 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就有跳出苦的機會。
Thumbnail
最近天氣大好,陽光不太熱,春風徐徐吹,舍利弗尊者近來就把上課改到蓮花池畔的菩提樹下。大家在課前靜心打坐,在呼吸之間與天地、自然融合為一體,當然,也少不了念頭在那裏東奔西跑,進進出出的。
Thumbnail
念經、持咒、修本尊、做善事、放生......最後要記得這些是來幫助你成就,經過禪修而證得本性,所以每天都要「上座」。上座有時候像上擂臺一樣,很少有人上擂臺說:「我就是要敗給對方的。」上擂臺就是要打倒對方。上座要打倒自己的我執,打倒我執才能證得本性。所以蒲團在那裡都很有挑戰性,一上座就祈禱...
Thumbnail
妳要多度一些人,自己要穩定地共修,聆聽上師開示,開始為自己水兒、冤親債主懺悔迴向。「因緣際會下得到《劉有生善人講病》,並勤修懺悔特別相應。每日在佛前懺悔半小時至一小時,會出現打嗝、排氣,每每懺悔後身心感覺輕鬆許多。」現在漸入佳境,妳自己都有感應。大家都想要功德力夠...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要享事功,先要提得起; 要享閒情,先要放得下。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2024/05/11 「道可道、非常道。」 沒有看過翻譯文 也突然懂得全意了 不禁屢屢回想禪七時,我認為說瘋癲話在哄我的果字輩法師對我說的每一句話都那麼比我還明白我的情況。 她說:「禪修是妳的法門,妳一定要繼續禪修下去。」 其實幾年前我在禪坐的深度安定中觀照到「自
前言 廣欽上人的修為無可置疑:入定四十天,還需旁人鑑定生死,連老虎都被收服,難怪在台灣有許多信眾。可是對他的開示及語錄部份,我覺得有討論的空間。老和尚的開示本身沒什麼問題,因為他本身已經是開悟的覺者,他個人已經不受外務干擾了,他針對所遇之事或人用言語來提點後學,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後學在聽聞後
Thumbnail
日常師父的叮嚀: 所以這個世間你了解了,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 往往有人說弄弄不行, 要退轉去了。假如退轉去安樂的話,我第一個退轉,我絕對不願意跑得來受這個罪。因為我現在了解得清楚、明白,沒有第二條路好走的。現在你雖然苦,你拼命努力就有跳出苦的機會。
Thumbnail
最近天氣大好,陽光不太熱,春風徐徐吹,舍利弗尊者近來就把上課改到蓮花池畔的菩提樹下。大家在課前靜心打坐,在呼吸之間與天地、自然融合為一體,當然,也少不了念頭在那裏東奔西跑,進進出出的。
Thumbnail
念經、持咒、修本尊、做善事、放生......最後要記得這些是來幫助你成就,經過禪修而證得本性,所以每天都要「上座」。上座有時候像上擂臺一樣,很少有人上擂臺說:「我就是要敗給對方的。」上擂臺就是要打倒對方。上座要打倒自己的我執,打倒我執才能證得本性。所以蒲團在那裡都很有挑戰性,一上座就祈禱...
Thumbnail
妳要多度一些人,自己要穩定地共修,聆聽上師開示,開始為自己水兒、冤親債主懺悔迴向。「因緣際會下得到《劉有生善人講病》,並勤修懺悔特別相應。每日在佛前懺悔半小時至一小時,會出現打嗝、排氣,每每懺悔後身心感覺輕鬆許多。」現在漸入佳境,妳自己都有感應。大家都想要功德力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