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臨睡前,你心裡是否浮現某個身影?不是你的親人,也不是愛人,他甚至可能是只有一面之緣的陌生人,但這個人的存在深深影響你的心情,你滿腦子都是他的優點,他是你心中「理想自我的化身」。
「他一定不像我這樣,被人罵還回不出一句話。」
「他一定不像我這樣,都這個年紀了還領這種薪水。」
「他一定比我聰明,知道愛情會讓人無法出人頭地。」
「他一定比我幸福,你看他伴侶那麼美/帥/有錢!」
看著那個人,你心裡想的都是自己生活不滿意的地方,
你認為他絕對沒有這些問題。
你總是能在各種環境裡找到一個讓自己深感羨慕的對象,
在心中默默跟對方競爭,好像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接近理想中的自己。
當母親批評自己的時候,
你覺得母親心裡好像有一個比你更好的孩子,
只有那個孩子才能讓母親快樂,那些讓你羨慕或嫉妒的人,
彷彿就是母親口中那個更好更完美可以讓她驕傲給她快樂的「別人家的孩子」。
你吸納了早期照顧者偏頗的視角,
你透過照顧者的眼睛,只看到自己的缺點,
你透過照顧者的眼睛,都看到別人的優點,
照顧者若是個自卑自憐的人,他眼中照不出也容不下你美好而有自信的樣子。
心理治療的空間裡,我們努力讓多元視角產生並開始連結與整合,
連結那些被丟掉的自我碎片,整合所有好的壞的美好的脆弱的自我概念,
當心智裡的自我概念改變,外在人際關係就會改變,你不再需要其他人當你的「理想自我」,你可以完整地「看見」某個人,也能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
願你喜歡全部的自己,不用活成誰的理想
同主題文章《和理想的我和解》刊於
張老師月刊 2024/07 No.559 p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