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不都是「性醜聞」嗎?沒有人教過的議題,我可以怎麼做?

〈不都是「性醜聞」嗎?沒有人教過的議題,我可以怎麼做?〉2023-07-05


  台灣的MeToo運動已經發展了一個多月,雖然很多人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情緒影響,可能都不太好受。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大眾對性別議題的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轉變,許多政治人物與公眾人物無論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也都有一定的表示。平時就比較重視相關議題與價值的人積極地表達聲援,平時在議題上荒腔走板、暴言不斷的人至少也選擇少說那些令人討厭的話。雖然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可幾地解決,但至少總統都出面喊話讓相關法案排入立法院會期的優先事項了,這些人的勇敢發聲一定不會對社會沒有意義。


  而在這段時間的種種發聲之中,我們卻也注意到,無論是媒體還是大眾,都更願意將眼光轉移到明星藝人的話題上面。在那些並不那麼關心性別議題的人看來,這段時間的「娛樂」就是每天看演藝圈如何大爆炸。黃子佼的種種與MeToo無關的爆料佔領了版面、無聊的人們開著「上一個加害者感謝下一個加害者」的惡劣玩笑。在他們的眼中出現的不是犯罪、傷害、壓迫或權力不對等,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瓜」和「醜聞」。


  在這個「性醜聞」的框架之下,外遇、約炮、「交友不單純」被與性騷擾、性暴力和性侵害放在一起。甚至會看到「同樣是性醜聞,為什麼雙重標準?」這樣令人哭笑不得的言論。的確,在外遇的情況中,無論是婚內出軌的人還是作為第三者的人,都挑戰了一些社會的風俗習慣,出軌的一方通常更是失信於他/她的伴侶。但這樣的情況和去利用權勢或暴力、傷害與侵犯另一個人的身體界線與尊嚴仍是遠遠不同的事情。但如果這些人不是故意混淆視聽,他們又是基於怎樣的想法將這些有著極大差異的事情攪在一起?



  從「性醜聞」這一說法我們就可以知道,它們最核心的共通點是:都被理解為一種「壞的性」。事實上,只要不是典型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通通都會被歸類到壞的性,只是嚴重程度不同而已:同性交往、較大的年齡差、師生戀、甚至辦公室戀情都會被看做某種的「不倫戀」。外遇與約炮當然是不倫,而性暴力「雖然更嚴重」,但同樣是一種不倫。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在多數人的經驗裡面,除了大學的社會學或性別學課程,幾乎不會有「正經人」在公開場合大方談性。


  在這樣「知道的人閉口不提,不懂的人無處可學」的社會中,性通常是以笑話、傳聞(尤其是醜聞)或情色作品的方式被我們認識。在這樣的狀況中,大眾沒辦法對性有完整的認識也幾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真的有某些師長願意去談論,那通常要不是攻擊當前的「世風日下」、堅定地提倡「守貞教育」,就是以一種抽離開個人情感的,某種在「認識器官與身體發展階段」的「人體生物學」框架下進行的,隔靴搔癢式的健康教育。


  隨著民主的風氣與性別知識在國內的發展,具相關關懷的人可能會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女性主義者的文章或講座,並逐漸願意去把這些想法帶進公共視野裡。我們之所以有機會去接觸到這些思想,一方面是我們有幸周遭有比我們更早認識這些思想的人供我們學習,另一方面,往往是我們基於自身經驗與疑惑,自己去找的。


  但對於沒有相關認識的人來說,這些從尊重、從人權、從多元理論出發的觀念從來不是發源於自身的追求,而是和「守貞教育」一樣,是一種強加到自己身上的教條。當他們聽到,一個擁有外生殖器的人可以宣稱自己有女性的性別認同時,一些人會說自己的認同是獨角獸、是直升機,他們覺得那些「政治正確思想」很可笑、很雙標,卻沒有稍稍地思考看看,是不是世界上真的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完全不了解的。



  「恭喜!今年人類首次道德及格!」朱家安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用這個有夠嘲諷的次標題點出了其中的荒謬。在這些人的世界觀裡,歧視、壓迫、不平等確實是過去的歷史裡面經常發生的事情,但我們所處的社會早就不是那樣的社會了。這些「政治正確思想」對他們來講都是矯枉過正,讓社會重新進入了「一不注意就會被告性騷擾」、「說個笑話就會被罵歧視」的人心惶惶的「文字獄」與「綠色恐怖」。


  除了說其實民進黨現在也並不總是那麼積極提倡進步價值,所以這跟「綠色」扯不上關係外。去把那些為少數或弱勢群體發聲的言論說成是一種壓迫的論述,更是一種包裝在無知底下的惡意。


  這樣的問題非常棘手,「性的公開討論」很難被認真對待一方面是因為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們仍舊對「單一價值」有很大的需求。尤其在考試教育的養成之下,我們非常習慣為所有問題尋找一個單一的標準答案。


  大眾一方面因為人文社會沒有標準答案而不認可其作為一種科學,另一方面又直接將習俗與傳統當成那不容被挑戰的標準答案。人們一方面不相信性別學專家的論述,一方面又想從「兩性關係專家」那裡得到互動的標準答案。於是無論是想要倡議的人、還是墨守成規的人,我們都很難不失敗。


  不過,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但除了多花時間去認識這些議題和思想之外,確實有一個無論是在人際互動還是理解一種想法上面都很有效的,幾乎可以說是「密技」的絕佳方法。它不會讓你心想事成、也不會幫你百分之百避免衝突。但它可以讓你不會主動地性騷擾別人、讓你不會大庭廣眾下說一些令人詫異的歧視言論。那個方法叫做「尊重」,在任何時刻裡,它都值得我們試試看。







延伸閱讀:

〈《致未來的男孩們》閱讀筆記:名為「想受到女孩子歡迎」的詛咒〉

〈性試探的機會與「不恰當言行的自由」〉

〈從「二元」到「非二元」,再到「每一個人的真實經驗」〉

〈政治錯誤戰士〉

〈「理解和表達的腳本」與一個更溫柔的社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