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被封鎖

raw-image


對於兒子使用網路社群軟體這件事情,我一直在「放手」跟「關心」之間學習。

孩子平時不是跟我生活,與前伴侶教養不同理念,如果介入,反而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所以通常我的優先選擇是以關心孩子為主,除非孩子想說,否則我不太會過問他在社群媒體上的事情。

最近兒有建立IG帳號,之前我有追蹤他。最近我發現我看不到兒子的帳號了。

當下發現的時候,內心有衝擊跟失落,睡前輾轉難眠,內心各種小劇場浮現,開始無止盡地評價自己是一個如何如何的媽媽。

人嘛,在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有各種感受的,不要求自己不會有情緒也太折磨人!我能選擇的,就是先照顧自己,等我情緒好一點之後,再決定我想要怎麼應對這件事情。

後來,我決定開口問兒子這件事事情。同時我在想,要怎麼問,不會讓孩子覺得被指責,彼此也可以連結渴望。

我想讓孩子知道,我尊重他的同時,同時我還是想關心他。

有一日,跟他吃晚餐的時候,我開口了。

「問你喔,媽媽突然看不到你IG帳號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嗎?媽媽不會生氣,你願意跟我說嗎?」

兒子突然害羞地說:「因為......我把你封鎖了!」

我說:「哦,是什麼原因想封鎖我呢?」

他停頓了,感覺在思考。

我說:「因為你擔心寫的東西被媽媽看到嗎?」

他說:「有一點。」

我說:「如果10分,大概有幾分擔心呢?」

兒子回說:「3分。」

我心想,這分數也不太高啊,也有可能是因為孩子不想讓我心情不好,所以分數有修飾過XD 我兒子是溫柔的雙魚男啊。

我決定開始同理他的擔心。

我說:「其實啊,我也曾經封鎖過阿公。」

兒子:「真假?為什麼?」

我:「因為阿公的想法跟我很不同,管東管西的,總覺得他看我寫了什麼,我會有壓力。」

兒子聽我這麼說,當下又進入思考模式。

我決定跟兒子表達,我對於“知情被封鎖”的想法。

我必須要說,當我決定跟兒子直球對決、核對封鎖之前,我是有各種不安的。

若我的內在不穩定,變成說教模式、或者解決問題模式時,或許一個不小心,或許會讓青春期的孩子更不容易對我坦誠他的害怕。

於是,當我聽到兒子坦承,他封鎖我時,我的心情有一部分是踏實的。

我寧願孩子勇於表達他的擔憂,這樣我還可以陪伴他的擔憂。

因此,當孩子願意坦承他的想法時,我想繼續維持這樣的互動。

我問兒子:「封鎖媽媽之後,內心感覺安全一點嗎?」

兒子說:「會啊。」

我回:「嗯,你說出你的顧慮,很真實啊!媽媽可以理解你封鎖我的原因,你可以維持封鎖,媽媽接受喔!每個人有自己的界線,如果需要保持一點距離,封鎖或許也是一個方式!」

這一次的#封鎖事件,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經驗。第一次經驗這樣的事情,我也在過程中學習回應自己、回應孩子。這陣子多虧了陳雪如心理諮商師的新書#隱性孤單給了我支持,我大量參考其中各種相對應的提醒跟心理建設,陪伴自己用平常心的心態回應孩子的成長。

雪如心理師在書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跟父母設立界線,分清楚哪些想法是自己的、是父母的,有時候孩子會非常堅持想要保守自己的隱私,不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秘密,這是非常正常的歷程,這不代表孩子偷偷摸摸地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面對於被孩子封鎖IG的行為,我決定撇除“媽媽的角色”去評價自己,也不想從“不信任”的感受去解讀他的行為。我想從中理解孩子的感受,陪伴現階段的兒子去創造他想要體驗的安全,接納他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自己,如此一來,感覺我更放下了自己身為母親的焦慮,創造出我想要給予自己跟孩子的接納。


#照片是兒子這陣子常邀請我一起玩的牌卡

#男孩每個階段玩的東西都不同啊

#成長一瞬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