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承擔:正向力的隱形殺手

更新於 2024/07/0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被鼓勵要積極進取、全力以赴。然而,過度承擔工作和責任可能會悄悄地侵蝕我們的正向力,最終導致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的下降。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中,有個小節分享了關於「過度承擔」的洞見,我覺得值得深思。

這本書的作者Marshall Goldsmith是一位著名的執行教練和管理顧問,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過度承擔可能會「綁架」我們的正向力。

首先,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人們容易落入過度承擔的陷阱。有一句名言說得好:「要想做成事,必去找忙人。」這句話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忙碌的人往往更有條理,懂得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務。然而,承擔很多工作和承擔過多工作之間是有區別的。

Goldsmith在書中提到,他曾經做過一項有趣的研究。他邀請了100位高層管理者參與,要求他們評估自己的工作負荷。結果顯示,超過80%的人認為自己承擔了過多的工作。但當被問及是否願意減少工作量時,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願意。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即使意識到自己承擔過多,很多人仍然難以放手。

為什麼會這樣呢?Goldsmith認為,這與我們的自我認知和社會期待有關。擁有較高正向力的人往往會被各種機會所包圍,無論是高層次還是低層次的機會,都會接踵而至。這種情況在自由工作者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由於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自由工作者往往會抓住每一個工作機會,特別是在經濟環境不穩定的情況下。

我記得曾看過某位部落客John曾陷入類似困擾的經驗,John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在接連接到幾個大型專案後,他的工作量突然激增。起初,他對此感到非常興奮,認為這是事業起飛的好機會。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他發現自己越來越疲憊,寫作品質也開始下降。最終,他不得不放棄了其中的兩個專案,以維持自己的工作品質和生活平衡。

我自己過往的工作經驗也有類似的感覺,過度承擔不僅會影響工作效率,還會導致我們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正如Goldsmith在書中所說,如果我們長期過度操勞,那種萎靡不振的精神就會流露出來,被每個身邊的人清楚地發現。原本興味盎然的工作也會變得枯燥無聊,每天做事都無精打采,提不起勁。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落入過度承擔的陷阱呢?Goldsmith提供了幾個實用的建議:

  1. 學會說「不」: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學會評估每個機會,權衡它對我們長期正向力的影響,而不是為了讓別人短期開心就答應下來。
  2. 定期審視自己的工作負荷: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應該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工作狀態。是否有些工作可以授權?是否有些工作已經不再符合我們的長期目標?
  3. 關注品質而非數量:與其追求做更多的事,不如專注於做好最重要的事。這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讓我們保持對工作的熱情。
  4. 保持生活平衡:工作固然重要,但我們也需要時間來放鬆、學習和成長。保持生活的多元化能幫助我們維持長期的正向力。

在工作中運用這些概念,我發現自己的效率和滿意度都有所提升。例如,我開始更加謹慎地評估每個新工作或習慣,考慮它是否真正符合我的長期目標。我也學會了更好地安排時間,確保每天都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同時也留出時間來學習和放鬆。正如Goldsmith所說,我們需要問問自己:「你將要做的事是否會增加你在生命中所體驗到的長期的幸福和意義?」

過度承擔確實是正向力的一個隱形殺手。它可能源於我們想要證明自己能力的慾望,或者是對機會的渴望。然而,長期來看,它可能會導致我們失去工作熱情,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因此,學會合理安排工作、保持生活平衡,對於維持長期的正向力至關重要。讓我們提醒自己:真正的成功不僅在於我們能做多少,更在於我們能在工作中找到多少意義和滿足感。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圖片來源: Dall.E 生成

avatar-img
17會員
39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有時,這些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無助。然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聲譽。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對聲譽這個概念
Marshall Goldsmith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提出了正向力的四個關鍵要素:身份認知、成就、聲譽和接受。其中「成就」是創造正向力的第二個重要要素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不斷進步?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作者Marshall Golds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挑戰所包圍。無論是在職場上追求成功,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我們都需要一種特殊的力量來推動自己前進。這種力量,就是全球知名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一本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賓州大學商學院Jagmohan Raju與張忠合著的《定價耍心機》(Smart Pricing)一書中,所介紹的「行銷獲利能力」概念,挑戰了我們對傳統定價策略的理解。並讓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可以透過全新的視角來維持競爭力。 行銷獲利能力的核心理念是,企業在制定價格時,不應只關注短期利潤,而應考
在我們的職場生涯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有時,這些情況可能會讓我們感到沮喪、憤怒或是無助。然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往往決定了我們的職業發展和個人幸福。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關注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但卻忽略了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聲譽。在Marshall Goldsmith所著的《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對聲譽這個概念
Marshall Goldsmith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提出了正向力的四個關鍵要素:身份認知、成就、聲譽和接受。其中「成就」是創造正向力的第二個重要要素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和困惑。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並且不斷進步?在《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一書中,作者Marshall Golds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挑戰所包圍。無論是在職場上追求成功,還是在生活中尋找意義,我們都需要一種特殊的力量來推動自己前進。這種力量,就是全球知名教練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一本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賓州大學商學院Jagmohan Raju與張忠合著的《定價耍心機》(Smart Pricing)一書中,所介紹的「行銷獲利能力」概念,挑戰了我們對傳統定價策略的理解。並讓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市場中,可以透過全新的視角來維持競爭力。 行銷獲利能力的核心理念是,企業在制定價格時,不應只關注短期利潤,而應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總結來說,運氣和風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追求財富自由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積累經驗,同時也要接受運氣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他人和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本文談論現實世界中的壓力來源,以及如何應對壓力並保持積極心態。
Thumbnail
努力是美德,正面挑戰困難的故事深深感人。然而很多人只相信他人的評價,並對自己抱持著不足的想法。努力和放棄同等重要,是時候瞭解何時該放下努力,尋找更有意義的事。過於執著只會束縛我們的生命,努力並非萬能,當我們經歷失敗和困難時,也應該給自己放下所有努力,重新轉向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過度努力的議題。作者認為,努力是重要的,但過度努力並不一定值得。他提醒讀者應該為自己的努力找到平衡,並欣賞過程中的美景。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負面的人和事。這些負面因素可能來自我們的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新聞,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是,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負面影響,將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的啟蒙老師很常說一段話:『當我們的使命感越大,想要完成的夢想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工業革命以來,工廠老闆為了追求高產出,往往會輸出有關努力才是道德的觀念,當努力論深植人心,只要有人生病或是躺平,就是等於不努力,就會遭到道德綁架,其實這樣的價值觀,就連家人之間,也很難逃脫,真的是因為懶惰,所以生病嗎?真的是因為不運動,而生病嗎?會不會是他其實有一些病痛呢?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總結來說,運氣和風險是我們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在追求財富自由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努力工作,積累經驗,同時也要接受運氣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他人和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
Thumbnail
本文談論現實世界中的壓力來源,以及如何應對壓力並保持積極心態。
Thumbnail
努力是美德,正面挑戰困難的故事深深感人。然而很多人只相信他人的評價,並對自己抱持著不足的想法。努力和放棄同等重要,是時候瞭解何時該放下努力,尋找更有意義的事。過於執著只會束縛我們的生命,努力並非萬能,當我們經歷失敗和困難時,也應該給自己放下所有努力,重新轉向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過度努力的議題。作者認為,努力是重要的,但過度努力並不一定值得。他提醒讀者應該為自己的努力找到平衡,並欣賞過程中的美景。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負面的人和事。這些負面因素可能來自我們的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社會新聞,甚至是我們自己的內心。但是,我們如何處理這些負面影響,將決定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我的啟蒙老師很常說一段話:『當我們的使命感越大,想要完成的夢想越大的時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負向人格」?不論對什麼事情總是提不起勁,對所有事情都抱持著負向的態度去思考——你是否也在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折磨呢?這次收到了《擺脫欺負自己的壞習慣》,書中舉出了 40 個生活中常見的負面情境,並分門別類成生活、工作、內心和日常層面,每個問題都有提供相對應的想法和解決之道。
Thumbnail
工業革命以來,工廠老闆為了追求高產出,往往會輸出有關努力才是道德的觀念,當努力論深植人心,只要有人生病或是躺平,就是等於不努力,就會遭到道德綁架,其實這樣的價值觀,就連家人之間,也很難逃脫,真的是因為懶惰,所以生病嗎?真的是因為不運動,而生病嗎?會不會是他其實有一些病痛呢?
文中提到 事情的成敗 都會有下面兩種控制觀 內在-問題出在自己 外在-問題出在外部(環境、命運) 不管偏向哪一種 都不太客觀 要能練習平衡的雙控 也建議我們練習不抱期望的過一天 也可以製作提醒小卡來遠離負面思考 近期常聽到「冒牌者症候群」 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 一、客觀看待 二、放下期待 三、懂得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