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合作、青銀共事,中高齡人才講座:心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在社群平台上看到一場引起我興趣的講座,名稱是「世代合作、青銀共事,企業人才的發展與規劃」,這不就是我平常訪視的過程中,常接觸到的議題嗎?像是人資會跟我說,他們找不到年輕人願意加入傳產、他們面臨人力短缺導致經營困難等...。但我除了簡單同理外,也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才能讓彼此的對話激盪出行動方案。遺憾的是,因為已有其他行程只好放棄這場講座,沒想到卻意外得知 Star哥 有去參加,所以我當然不能放棄跟他交流講座內容的機會。


以下,是我徵得 Star哥 的同意後,列出三個他聽完講座的心得,以及我針對這些心得有感而發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傳產中小企業的缺工,比多數產業更嚴重

老師分享傳統產業的實際案例,提到雖然薪資很不錯、工作穩定、上班氣氛好,輕齡者打工時也都能穩定好幾年,但轉正職幾乎無法成功。想坐辦公室、多體驗人生、這個工作未來我會沒競爭力...是普遍婉拒留任的原因,隨著核心員工年齡漸長,幾年內公司就要面臨生死存亡。這樣的情境,是現在普遍中小企業面臨的難題。

我其實對這點也很有共鳴,記得有一次我到某金屬加工廠訪視,訪視團隊在偌大的廠房內來回走動、討論,幾乎每個人都汗流洽背。人資就告訴我們,像他們這種3K產業(困難、髒汙、危險),真的很少年輕人願意加入,他們曾經去附近的超商徵才,希望邀請年輕的超商店員嘗試,但店員的一句話就讓人語塞:「我想要上班可以吹冷氣」。面對這樣的困境,一同前往的就業中心夥伴,也只能連忙回應:好的,我們會再幫你們多多推薦輕齡人才(笑)

👉二、打破刻板印象:從才能出發,而非勞動力

企業對中高齡的刻板印象可能是他們在公司未來的發展可能有限、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好溝通等,但這些可能都是年齡這個標籤而造成的刻板印象,換言之,不論甚麼年齡層,本來就會有形形色色、不同類型的人,年齡未必是根本的原因。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也認為容易溝通與否,比較跟特質有關,其實跟年齡無太大關聯性。我就曾遇過一位讓人印象深刻的前同事,幾乎所有人都覺得她很難溝通(也許只有她自己不知道),跟她溝通是一件效率極低、很心煩的事,她總是能東拉西扯無關緊要的事,不過她也不是中高齡啊(笑)。所以呢,我認為好不好溝通真的因人而異啦。

而針對發展有限來說,有次我在訪視的時候遇到一位駝背有點嚴重、看起來年紀很大的阿嬤,阿嬤說她今年八十歲,她很喜歡這份工作,希望可以一直工作到死前的最後一天。我笑笑的回應她:好喔!阿嬤妳會長命百歲的。其實我真的很欣賞阿嬤對工作的熱情,覺得那份笑容好燦爛啊,所以還特別邀請阿嬤讓我拍照,她也大方地比了個「耶」(好可愛啊),希望自己能永遠記得阿嬤對工作的這份熱情。

👉三、世代合作不只是組織裡有不同的世代

與其勉強熟齡者學會AI、使用不熟悉的軟體寫報告,不如由輕齡者協力(助)處理,由熟齡者在更需要經驗累積的任務上,多負擔經驗傳承的示範和指導,讓雙方互相學習、協力工作。以現場工作來說,可能不只是提供輔具、設備來協助熟齡者降低工作負擔,團隊內的職務再設計、任務重組...等,更能達到彼此能力的揚長避短和教學相長。

回到工作的現場,因為近期我比較常跑傳產中小企業,最近很常看到的情況是,對中高齡人才的協助,很高的比例多從工具的角度著手,希望透過輔具、設備的改善,降低中高齡夥伴的負擔、延後中高齡勞工的退休年齡。但其實,職務再設計的方法還有其他許多種,我們常常也可以發現,工作分工、職務內容調整、工作分配等方式,有時候還比工具的提供,對中高齡者的協助來的更有助益。

這部分也引發我思考,希望自己在每次的服務過程中,能保持耐心,多點傾聽和慢下腳步,好好了解每位申請者的脈絡,思考除了輔具、設備以外,其他改善方式的可能性,才能夠避免因為自己手上拿著鐵槌,然後就只會認為全世界的問題,都要用釘子來解決,的這種單一思考角度。

🚩結論:年齡只是數字,重要的是持續學習、持續自我提升

確實,現在的招募主流多聚焦在輕齡族群,再加上目前事求人的趨勢,傳產中小企業其實是人才招募的弱勢。在這樣艱難的招募困境之下,我認為不管是中高齡求職者,或是有缺工困難的企業,都可以充分的運用政府的資源(例如:各區的銀髮人才資源中心),只要願意保持開放的心態,我相信對不只企業可以拓展新的招募藍海,對中高齡者來說,也能展開人生的新風景,互利共生、雙方受益。


raw-image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想法,我是Cary,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求職、就業、助人工作、個案服務相關的議題,歡迎寫信給我,非常歡迎! Cary907@gmail.com

raw-image



或追蹤我的IG : peiwensister

加我好友LinkedIn:Cary Liao

「本網站上之一切文字、圖片,著作權皆屬於本網站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avatar-img
81會員
149內容數
我是職務再設計專員。職務再設計是政府為了協助身心障礙者、中高齡或特殊的對象能夠更好的融入及適應職場而推動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前面提到的這些對象,只要在找工作、或是正在就業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工作適應上的困難而可能透過輔具、改善工作流程、或是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來克服的時候,就是屬於我能服務的範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佩雯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你希望父母退休後,還能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嗎? 這天我在中區就業博覽會宣導職務再設計,遇到了一位退休的阿姨,她跟我聊了許多關於退休後的生活。
職務再設計是協助身障者或中高齡,克服工作困難的一項服務。職務再設計的團隊會透過專業的評估流程,和企業在以協助個案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討論適合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是真的能改善個案的現況,而不是淪為設備補助的例行公事。
接續上一篇的討論,「職務再設計」可能是友善職場的具體實踐。那麼,是不是就像申請育兒津貼一樣,只要符合申請資格,大家通通都來申請職務再設計、領取補助,好像不錯耶。事實上,具備申請資格是一回事,但適不適合申請則是另一個議題,並不是所有符合資格的人都適合申請這項服務。因此,這篇文章我想來聊聊,職務再設計的
職務再設計3堂課的緣起 這陣子剛好一位職業重建的好夥伴邀請我,出席一場由他舉辦的雇主說明會,我負責的主題是向企業主和人資介紹在聘用身心障礙者的時候,申請職務再設計對職場有甚麼幫助。其實我蠻開心有機會可以講這個主題,因為好處真的是太簡單了,當然就是經費上的補助啊(大笑)...
職務再設計在幫助員工克服工作困難,提升工作表現,主要通過輔具、設備和環境的改善來實現。對身心障礙者和中高齡員工,這些困難包括無障礙空間需求等問題。職務再設計希望公司與員工共同努力改善工作表現。政府的設備補助金額會根據企業是否真心協助員工而有所不同。我的職責是與企業溝通,確保資源用在真正需要的員工身上
你希望父母退休後,還能持續為社會做出貢獻嗎? 這天我在中區就業博覽會宣導職務再設計,遇到了一位退休的阿姨,她跟我聊了許多關於退休後的生活。
職務再設計是協助身障者或中高齡,克服工作困難的一項服務。職務再設計的團隊會透過專業的評估流程,和企業在以協助個案解決問題的基礎之上,討論適合的解決方案,我們希望是真的能改善個案的現況,而不是淪為設備補助的例行公事。
接續上一篇的討論,「職務再設計」可能是友善職場的具體實踐。那麼,是不是就像申請育兒津貼一樣,只要符合申請資格,大家通通都來申請職務再設計、領取補助,好像不錯耶。事實上,具備申請資格是一回事,但適不適合申請則是另一個議題,並不是所有符合資格的人都適合申請這項服務。因此,這篇文章我想來聊聊,職務再設計的
職務再設計3堂課的緣起 這陣子剛好一位職業重建的好夥伴邀請我,出席一場由他舉辦的雇主說明會,我負責的主題是向企業主和人資介紹在聘用身心障礙者的時候,申請職務再設計對職場有甚麼幫助。其實我蠻開心有機會可以講這個主題,因為好處真的是太簡單了,當然就是經費上的補助啊(大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in Taiwanese Workplaces In Taiwan's offices, you can often see young and old working together. This mix of ages is called ge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金色職涯煉金術》共讀會邀請作者親臨現場分享,內容有關職涯規劃和專業成長,歡迎參與並加入相關社群。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Generational Integration in Taiwanese Workplaces In Taiwan's offices, you can often see young and old working together. This mix of ages is called ge
Thumbnail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兩名長者與年輕女子因為博愛座讓位問題爭執,長者堅持博愛座要讓給他,女子表示工作疲憊需要休息,長者無法接受,不停地責備女子,而後發生需要員警到場處理的狀況。 以往讓座問題,被罵的通常是年輕人,這次不一樣,多數挺表明需要休息的年輕人,這讓我思考起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銀髮人。 台灣是個很
Thumbnail
1.世代差異: 不同世代在工作態度、價值觀和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年長一代偏好面對面溝通,年輕一代更喜歡使用即時通訊工具 年長一代重視穩定工作和長期發展,年輕一代追求工作生活平衡 2.公私領域切分: 遠距工作使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容易造成壓力 建議設立固定工作時間,下班後關閉工作通知
Thumbnail
《金色職涯煉金術》共讀會邀請作者親臨現場分享,內容有關職涯規劃和專業成長,歡迎參與並加入相關社群。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年輕世代有活力、有創意、有勇氣,希望被週遭親友肯定,卻也容易在找工作、換工作的過程中徬徨。想要追求高薪,期待在職場上成就一番事業,不如聰明運用政府資源,為年輕的自己闖出一番璀璨未來!
Thumbnail
近期大考寫作,考了幾次與年長者相關的議題,例如108年會考〈青銀共居〉寫與銀髮族的互動及相處經驗,111年學測國寫〈樂齡出遊〉思考如何照顧長者在生理及情感上的需求。可見高齡化社會的安養問題,已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年輕學子尚未經歷老年,甚至很少跟長輩相處,該如何體會老年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需求呢?
Thumbnail
本篇分享了關於社會新創以及中產階級危機的故事。作者在講座中分享了在日本的實踐以及對未來的規劃。分析了中產階級面臨的危機和潛在風險,提出了中產階級需要找回信任的問題,並提出了場域營造的方法論。在2024年以後的日子中,作者希望能進一步累積新的實踐經驗和倡議計畫。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每個世代都有一些相似的成長經歷、價值觀和態度。現今我們的工作場所有四種不同的世代。到 2024 年 1/4 的美國勞工的年齡在 55 歲以上。因此建立多重世代的工作團隊需要精心策劃,以避免年齡偏見與歧視。每個世代在職場上有不同的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綜合世代團隊可以大幅提高人才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