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台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很喜歡看一部懷舊喜劇片叫「狗蛋大兵」,片中描寫學校生活的部份讓我印象深刻,因為我剛好走過那個年代。

我媽在我上小學的第一天就告訴我千萬不能在學校講到「二八事件」,後來我才知道指的是「二二八事件」,那時學校正在推行「講國語運動」,所以我的「台灣國語」和「台語髒話」得到認證,為我贏到了兩塊牌子掛在脖子上,就像電影裡面的小男生一樣。

在我小學低年級的時候「蔣銅像」掛了,那時全國如喪考妣,在上課時間我們全部走出學校,站在學校前面的馬路上,就為了等著一個黑頭車隊過去,心裡覺得有些莫名其妙。

國中在一處鄉下學校就讀,同學大都住在附近,大部份都是本省人,少部份是外省人,本省人一般比較窮,家中都是務農或是做生意,外省人則多是軍公教,生活感覺比較優渥,房子也都是水泥建造的「素拉舞」(台)。

我們小孩子比較沒有界限,大人的世界則是在隱約間分成兩邊,一邊本省台灣人,一邊是外來中國人,兩邊的思考模式並不一樣,一邊是在這塊土地上安身立命的本地人,一邊類是隱隱間有種優越感的外地人,他們彼此之間曾經有過嚴重的衝突,最後本地人開始對外地人冷漠,或許是看不起他們種種不文明的行為吧!

這就是我小時候所感知的世界,不過我都會偷偷跑到眷村的同學家,他的爸爸在當警察,家裡有一屋子的漫畫,像是「三眼怪(神)童」、「怪醫秦博士(黑傑克)」和「原子小金剛」這些「手塚治虫」的經典漫畫,我都是在這個外省同學家「進修」而來的。

這些外省同學的成績都很好,家裡經濟狀況也很好,感覺上像是跟我來自不同的世界,帶了點距離感,後來慢慢地接觸得就不那麼多了。

我的家世背景比較特殊,算是沒落的士族旁支,我的奶奶是開蘭先人吳沙的後人,我的祖上則是來自一個唐山過台灣的官宦士紳,而我媽媽那邊感覺上像是有噶瑪蘭族的血統,到我這一代,書香傳家勉勉強強、移民精神差強人意,噶瑪蘭原住民的樂天和平則好像有那個樣子。

學校教育一直灌輸我們「中國人」的觀念,不能說台語、更不能罵台語髒話,每天提醒要反攻大陸、消滅萬惡的共匪----,對照到現在的國民黨,真是多大的笑話和諷刺啊!

第一次大學聯考的時候,我國文或許是因為家學淵源、更或許是從小熟讀三國演義、西遊記等經典文學,得到不錯的高分,結果歷史、地理和三民主義全都考得一塌糊塗。

我不解的是中國歷史朝代更迭跟我有什麼關係?它的山川壯麗我又沒看過!然後三民主義不是某一種共產主義嗎?為什麼考試只能用默寫,不能用思辯?

重考上大學之所以讀歷史系有部份原因是歷史考了八十幾分,大概是在補習班學會了整理筆記的方法吧!只是讀了歷史系就表示我對於「中國人」這三個字的認同嗎?

我想起了我所學的中國歷史,並接著揣想我的祖上為什麼要費盡千辛萬苦從唐山,經過危險的黑水溝,也就是台灣海峽,到這片在當時顯得蠻荒但卻自由的土地?

這時我體內移民冒險、追求自由的DNA隱隱間告訴我:「為什麼我的先祖要逃離那片土地、寧可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到台灣追尋心中想望的生活,即使已經當官成為統治階層。」

中國歷來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看看現在的中共政權就知道了!為了爭奪資源,或一些莫名其妙的民族大義或統一信念,輕易就可以發動戰爭,從古到今都是如此,之所以會想要和平,大都是在實力不足的時候,只要強大了,那就「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了,其他鄰近國家都得跟它稱臣納貢,這才顯得出它的「王者之風」。

很多人會離開所謂的中國,大概都是因為看不下去或過不下去、甚至是逃難,最終選擇到台灣重新開始,所以我一直覺得納悶的是,當初你的祖上選擇離開中國,你現在想要回歸統一,難道中國真的變成是一個美好的「香格里拉」了嗎?

我不管別人怎麼想!我就是一個台灣人!這是我驕傲的名字,我所住的島嶼叫台灣,不是鬼島,你們真的覺得祖上的選擇是錯的,想要回歸祖國,那就慢走不送,不要腳踏兩條船,兩邊的好處都想撈,這只會讓人更加看不起而已!

這就是我所了解的台灣人成長過程,從我自身出發,從年幼到年長、從教育洗腦到獨立思考,從而更堅定心中對於台灣人身份的認同,我們的祖先的確很多都來自中國,當他們選擇離開這塊土地、來到台灣時,他們就變成台灣人了,原因在於他們願意冒險犯難、只為了追求心目中資源共享、公平正義、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符合人性的生活,這樣的心念一轉、身分也就跟著轉變,可惜的是在台灣有一些人開始為了利益放棄了公平、正義和尊嚴,在民主面前耍無賴、在人民幣面前忘記生他養他的台灣,這些人已然變成所謂的「中國人」,我還是那句老話:「一路好走!慢走不送!」

avatar-img
23會員
364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這篇文章談到,當人們不再需要證明自己,反而能更自在地接受自己的本質,並不需要一再去證明自己所不是的東西。這是一個有關自我認同和接受的議題。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音樂和運動領域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可能性,不需要去比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了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並反思了社群媒體上展現的假象。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艘名為「新鐵達尼號」的船上,船長維尼與神祕乘客田共異人之間的對話及事件。文章中充滿了幽默與荒謬,描繪了一個特殊的宗教「人民幣教」以及乘客們的遭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對話情節以及一些令人捧腹的場景。
有同學問我:在社會上到底有沒有「既視感」這種科學依據?我笑笑的告訴他,能不能科學依據問題不大,重點是,你有沒有過。這篇文章很權威的告訴了你傳說,關於既視感。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文學論壇連載小說時,因為寫作風格多樣,加上對不同角色的揣摩,而出現文格分裂的有趣情況。作者透過各種角色與非人物的揣摩,探討了不同面向的評論與想法,帶出生活與社會的幽默與思辨。
最近在看一些介紹宗教的節目,不約而同地都講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 很多人的宗教都是用信的,嘴巴上講講,真的要他在生活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那就會顯露出光說不練的真實本性,所以這八個字說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它把宗教定義在行為上,不管你說得多麼虔誠、看起來多麼神聖,做不到就
這篇文章談到,當人們不再需要證明自己,反而能更自在地接受自己的本質,並不需要一再去證明自己所不是的東西。這是一個有關自我認同和接受的議題。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音樂和運動領域中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並且強調每個人都有發展屬於自己的可能性,不需要去比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分享了生活中的另一種可能性,並反思了社群媒體上展現的假象。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艘名為「新鐵達尼號」的船上,船長維尼與神祕乘客田共異人之間的對話及事件。文章中充滿了幽默與荒謬,描繪了一個特殊的宗教「人民幣教」以及乘客們的遭遇。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對話情節以及一些令人捧腹的場景。
有同學問我:在社會上到底有沒有「既視感」這種科學依據?我笑笑的告訴他,能不能科學依據問題不大,重點是,你有沒有過。這篇文章很權威的告訴了你傳說,關於既視感。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文學論壇連載小說時,因為寫作風格多樣,加上對不同角色的揣摩,而出現文格分裂的有趣情況。作者透過各種角色與非人物的揣摩,探討了不同面向的評論與想法,帶出生活與社會的幽默與思辨。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不知道槍聲響起的那天,時間是不是過得特別漫長?就像走進他的故居,用來辦公與就寢的二樓小室,透過毛玻璃的光線,目前只放著一張他與妻的合照。 最後他拒絕被黑布蓋頭,對著武裝士兵以日語高喊:「台灣人,萬歲!」,是湯德章在被行刑前歷史性的重要一幕。
只要有家與土地就好。由於有很多優秀的孩子,就算物品被拿走也沒關係,我的冤罪,以後會昭明。
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成功,卻造成了二二八的大挫敗。同文同種並不代表不會兵戎相向,民主自由法治才是王道。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創作時雖不以台灣故事為出發點,然而歌詞中沉默的人、突然消失的摯愛、開不完的槍都與白色恐怖有所呼應。這首歌以間接的方式批判極權統治,歌曲中對神明的憤怒、不滿,其實吼向的是白色恐怖對人的迫害。這與客家女詩人杜潘芳格的〈平安戲〉相像,批評客家人是漠視現實的旁觀者時,隱晦批判了政府
原來,國民黨青年的「探尋不同視角」,始終仍是被統治者要去理解統治者的苦衷,是沒有權力的被害者要反省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而不是有權力的加害者要檢討跟改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位於湖口的好客文創園區是我們二二八走訪之地。昨晚跟孩子說了很久二二八事件,他似懂非懂,在歷史的洪流中,有很多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也為在當時被錯待的被害者及他們的家人表達深深的遺憾。 每個人讓自己幸福,滿足自己的需求,應該是集體改寫歷史的最佳解。
Thumbnail
日本人愛國嗎? 愛國精神需要藉由學校從小培養嗎? 如果不在學校培養愛國精神,長大成人的日本人是不是就不愛國?
我是台灣的小孩 有三年的時間 每天背著 中國同大 的書包上學 和中國一樣大 不知道有哪一個國中的書包更好玩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看香港,曾經像一面鏡子。那一頭是 DNA 相近的人事物,又來自不同的文化涵養。我們的流行娛樂符碼曾經如此靠近,甚至共享某種在無憑、無依的精神家園上,乘著經貿大勢向上飆颺的機緣。這些日常(與非日常)的經驗點滴,透過各自寫實(或不寫實)的方式,被記錄在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台港電影中。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接觸背景: 挑選這則事件的原因為,看到標題與中學有關,讓我想到之前就讀高雄中學時,我們學校在歷史上也擁有類似的校園組織,如有名雄中自衛隊,於是挑選同為以校園做出發的事件。 影片內容省思: 在影片下方說明欄看到,基隆中學事件為先前看過的台灣知名電影「返校」之故事背景,令我回憶在電影之中,學生
Thumbnail
我總纏著阿媽講她未出嫁前、做閨女時的故事,那時還是日據時代,一般人家若送小孩讀書上學,都只能學日文,而我阿媽卻受了正統的漢文教育。
到二條一,這可是我有們家族故事的。 本書背景是1991年,當年我剛考上大學,不過故事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個高三學生,等到我進學校,學運已經告一段落…… 有點可惜,其實我也明顯注意到,我的學長姐那一代的民主概念跟我同學這代以下是有落差的,簡單說,我同學這代以下的屆次,只是撿現成的民主果實在享受而已,
Thumbnail
位於湖口的好客文創園區是我們二二八走訪之地。昨晚跟孩子說了很久二二八事件,他似懂非懂,在歷史的洪流中,有很多無奈,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往前走,也為在當時被錯待的被害者及他們的家人表達深深的遺憾。 每個人讓自己幸福,滿足自己的需求,應該是集體改寫歷史的最佳解。
Thumbnail
日本人愛國嗎? 愛國精神需要藉由學校從小培養嗎? 如果不在學校培養愛國精神,長大成人的日本人是不是就不愛國?
我是台灣的小孩 有三年的時間 每天背著 中國同大 的書包上學 和中國一樣大 不知道有哪一個國中的書包更好玩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