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研究所】中年人,你想成為怎樣的大人?《我輩中人》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心理學大師榮格

《我輩中人》的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大學教授;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本書便是作者紀錄中年覺醒,成為照顧者的心情。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

他在這本書中,從「通往大人的路」寫下中年人夾在東西方文化、上下世代間的窘境,因為體驗過上半生的精彩與失敗,學到哪些是無需看重、可放手;儘管會感嘆,但跌倒的經驗,讓中年人更聚焦回自身所喜歡、所需要留在生命裡的是什麼,然而終究有些人,到了中年仍然沒有長大。在「照顧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他用身為照顧者的第一人稱,同理著每位有照顧經驗的人和自己,照顧很苦,不該是他人口中評論好壞的行為,照顧者值得愛自己,光榮圓滿地完成照顧之路。

閱讀這本書,引領剛步入中年的我,跟著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對於感到中年危機或迷惘的人,值得閱讀。我在本書中所獲得的學習與體會分享如下。

①中年危機,促發中年的暫停與覺醒

作者寫道,中年階段所有的東西都在流失,只有心靈可以填補。使人不得不回頭問自己要的是什麼,唯有心靈獨立之後,才能思考生存的意義。雖然這看起來應該是在生命初始就要思考的問題,但到了中年才有餘裕、氣力與膽量去面對,不再隨波逐流。

小時候我很羨慕他人有舊傷,認為是很酷的象徵;長大後才知道,其實不用急,人生會有很多很多的舊傷,有些可修復,還有更多是需要學習共處或放下的傷;若是沒有跨過去,傷造成的疼痛,反而會卡住前行的步伐。當我還卡在傷裡面時,總以為是自己過於懦弱或沒用。多年後回頭看,佩服那時的我能帶著傷往前,無論是用走還是用爬的,終究通過了生命的關卡。有些直到現在還等待出土的傷,透過歲月的醞釀,傷似乎變得沒有這麼可怕,也可能如作者所說,是中年的我累積膽量和智慧,得以有勇氣去多看幾眼。就像承認父母不如我所想,但我仍對他們有愛。

集體主義年代成長的你我,步入中年需要發掘個人的價值、信念,好跨越中年危機,走出自己的路(圖/PIXABAY)

集體主義年代成長的你我,步入中年需要發掘個人的價值、信念,好跨越中年危機,走出自己的路(圖/PIXABAY)


②不再等待他人的賞識、疼愛、改變命運

不用等待父母、伴侶、上司、世界的認可,中年的我們,等久了寧願拿回自己生命的主導權;當最疼愛自己的父母、作為最願意與自己商量的伴侶、成為挖掘賞識自己才能的上司;因為活越久,發覺還有誰比我更懂我。當伴侶以為我又無限迴圈來到同樣關卡時,唯獨我自己知道,對於這個關卡我有新的詮釋、回應與收穫;可以試著解釋給對方聽,不過就算他聽不懂也沒關係,我是最需要懂,也最想要懂的那個人。

③成為大人,還是老小孩

作者認為中年人不再大聲呼喊要改變世界,而是做些踏實的事。就像齊柏林導演累積二十多年空中攝影的經驗,籌備一年,拍攝三年,誕生《看見台灣》紀錄片,帶動台灣人民與政府改變對待土地的方式。有大人,相對也有步入中年的老小孩,忙著要別人為他過去的傷、現在的苦負責,活在自己永遠是最美好的夢幻世界裡。

叛逆青春時期的我,從批判大人與社會中,反定位自己想要處在的位置;活到四十歲,不再這麼在乎他人如何,是承認世界總會有黑有白,與其評論外界,不如成為想要世界中的一員,更為實際。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對人、對社會,誠實、有感受且務實主義的實踐者。就算任性,也是對自己耍賴,不外推生命責任給他人,行有餘力多點付出,好好報答滋養我的土地與社會。

結語: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

相信你我或多或少都有過對成年人、長輩、上司等不滿意過,那時的我們嘴上說著對方有多糟,等到我們身處同樣位置時,有做得比較好嗎?中年的我偶爾就被年少時自己說過的話打臉,提醒著我別以為自己老,觀點就會比較好。如果不懂得尊重異己,那也只是拿著年長的權柄說著迂腐的話語,智慧沒有因為歲月而累積。身為中年人,我想為下一代、上一代還有自己,留下什麼?

《我輩中人》推薦給,想要直視、整理自己生命中的擁有與缺憾的人,用完整的個體狀態,走向下一個人生階段,平靜圓滿。

------------‐‐------------------------------------------------

謝謝你看到這裡,我是也木心,喜歡透過寫作整理、反思生命。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或點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

⭐如果你對於這邊的文章們有共鳴,歡迎追蹤加入沙龍,互相交流。

avatar-img
11會員
55內容數
步入中年,人生倒數的真實感,讓我開始思考人生想如何活。 在這個地方記錄沿途覓路的風景、體驗、學習。 中年不設限 X 閱讀開眼界 X 清爽小日子 歡迎你的到訪: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年覓路 的其他內容
你有在理財嗎?何時開始關注理財的呢?對於理財的想法是什麼呢?
《親愛的安德烈》是作家龍應台2004年邀請在德國成長的18歲兒子安德烈,透過寫信對話,再次認識彼此。因為四年的台北公職卸任後,當龍應台想花時間陪伴兒子時,眼前184公分獨立中帶點冷的成年人,已經陌生且難以靠近,他是龍應台曾經可以擁抱的可愛安安,長大的安德烈。
七月份,我終於著手寫作,在遇見了盧建彰導演本人後的兩個月後,決定為了讓自己快樂,為更了解自己而寫。
你有在理財嗎?何時開始關注理財的呢?對於理財的想法是什麼呢?
《親愛的安德烈》是作家龍應台2004年邀請在德國成長的18歲兒子安德烈,透過寫信對話,再次認識彼此。因為四年的台北公職卸任後,當龍應台想花時間陪伴兒子時,眼前184公分獨立中帶點冷的成年人,已經陌生且難以靠近,他是龍應台曾經可以擁抱的可愛安安,長大的安德烈。
七月份,我終於著手寫作,在遇見了盧建彰導演本人後的兩個月後,決定為了讓自己快樂,為更了解自己而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三本, 有更多的人生歷練與人生體悟, 重新思考家的意義與歸屬感。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三本, 有更多的人生歷練與人生體悟, 重新思考家的意義與歸屬感。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昨晚在線上共學我們探討了一次「中年之路」,講講怎樣叫做中年,當然上網去查WHO明訂中年介於45~59歲之間,但我們回歸到心理因素,卻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一刀劃分。 鐘穎老師在譯者序便明白的寫了,「當你開始意識到生活不對勁的時候」就是中年開始了,你是否也覺得生活不對勁兒呢? . 我印象很深,大
Thumbnail
關於一個人從青年步入老年的生理心理變化,統整的報導和文藝作品卻很少。我們都不知道,一個人要如何變老?應該說,我們要如何面對變老的事實?
Thumbnail
「中年覺醒三部曲」第二部, 都中年了還要「覺醒」什麼? 但人往往到了中年還不明白什麼是覺醒。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中年人」時常被遺忘、被忽略, 但他們又是現今社會的主幹, 究竟該如何成為中年人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40歲可算是步入中年的開始,工作也發展到一個階段了,很多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另一半與小孩,父母也邁入退休的年紀了,可能很快的就要變成所謂的三明治族,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很大。 我一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就對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有興趣,不管是關於子女、自己的健康、職場發展、人際關係與退休金的
Thumbnail
誰說四十而不惑? 中年仍然感到迷途啊。 作者姜善英為韓國心理諮商師,曾罹患憂鬱症。本書許多觀點頗具實用價值,本文章摘要較有感,而想推薦給大家的內容。
Thumbnail
這是一本作者分享自己中年後對於生活和社會的感想的散文形式書籍。書中談到40歲是人生的折返點,開始關心健康、飲食、社會關係和孤獨感。作者也探索自己對於獨處和社交的看法,並分享一些關於老後生活和自由業的經驗和擔憂。